王现华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得到快速推进,导致我国商品住宅价格处于持续攀升状态。在房地产市场中,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面临巨大困难。本文主要对现阶段住房保障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笔者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住房保障制度;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政府对住房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这不仅关系到社会民生,与国家政治、经济环境也密切相关。为了使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得以解决,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推进住房保障制度并取得良好成效,形成了初步的住房供应体系。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仍旧存在低收入一部分家庭住房相对困难,住房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问题。因此,必须正视客观存在问题,从住房保障制度的内容、特征等多个角度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

一、住房保障制度的主体内容

住房保障制度实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在住房领域以政府为主体发挥社会保障积极作用,为满足相应条件的家庭解决住房问题,使居民基本居住水平得以保障,其主要构成部分分为以下3个方面:

1.住房公积金制度。它是指企业、国家机关以及社会团体等机构以及在职职工所缴纳的住房储蓄金,除了职工自行缴纳的部分,单位也需按照一定比例为职工缴存。其主要特征:其一,社会保障性,该项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居民住房需求,单位所缴纳部分具有一定福利性。其二,互助性。公积金增值收益部分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了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其使用流程如图1所示。

2.经济适用房制度。就住房保障制度的特征来说,不仅保障范围广,且具有一定层次性特征,体现出相对公平。即不同的收入阶层其保障方式也存在差异,以达到最佳的社会再分配效果,保证社会稳定与和谐。其中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是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由政府部门提供土地、优惠政策等在相应标准下进行房屋建设,限定销售价格,此类住房具有社会保障性质。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经过了多次更新改进,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住房保障。

3.廉租房制度。该项制度主要保障对象是最低收入阶层,在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福利性特征明显。目前,我国廉租房保障制度实施形式有两种,首先是实物补贴,达到廉租房标准的家庭可享受政府提供的住房,所收取的租金远远低于市场价格。其次是租金补贴,在这种形式下,住房不是由政府直接提供,主要以受保障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人口等情况,每月提供相应资金补贴。在2013年政府出台《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并轨运行公共租赁住房以及廉租住房,廉租房制度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住房保障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研究

1.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1)保障范围较窄。在职职工及相关单位是住房公积金缴纳主体,其保障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正式职业或丧失劳动力者不再保障范围之内。《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中虽然规定了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应比例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某些私营企业出于经济利益因素考虑,并未缴纳住房公积金。同时,各行业效益不同,导致单位所缴纳公积金数额也存在差距。

(2)住房公积金管理混乱。公积金的归集、使用、贷款审批等工作未按照相关标准推进,不能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购买国债以及公积金存储是其运营主要方式,相对较为单一,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下,住房公积金保值及增值受到通货膨胀威胁。

2.经济适用房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供需不平衡是经济适用房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对于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量呈快速攀升状态,经济适用房实际供给量难以满足需求。此外,经济适用住房售价逐渐上升,超过了低收入阶层的承受范围。笔者结合实践经验,选取HAI指数法对低收入阶层支付能力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居民在住房方面的支付能力,不仅能够衡量地区住房保障水平,在住房保障政策制定时也提供了参考与依据,HIA指数法是对居民贷款购房能力管理的直观反映,计算公式为:

在HIA指数小于100时,表明居民难以承担住房价格;

在HIA指数超过100时,表明住房价格在可承担范围之内。

3.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

(1)保障主体定位过于狭窄。在现阶段适时的廉租房制度中,保障对象相对较为狭窄,某些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阶层不在保障范围之内。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此类人群由于户口等因素限制,难以享受住房保障制度,导致住房困难问题严重。

(2)廉租房建设资金不足。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廉租房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但其供给量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现阶段,财政预算是我国廉租房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并实行多渠道筹措,具体来源渠道如图2所示:

三、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对策分析

1.多渠道筹措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

“财政为主,多渠道筹措”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筹措所遵循主要原则,应根据区域内发展情况,不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适当增大财政投入,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其次,可将民营企业及民间资本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之中,政府可对此类企业给予相应财政、政策扶持,在新加坡、香港等地已有此类实例,有效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其次,不断完善相关财政政策,这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资金来源,通过国债、发行彩票等手段,能够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负担得以减轻。

2.逐步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范围

理清关于住房保障基本问题,明确保障对象范围,并对其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受保障群体的权益得到法律维护与保障。现阶段,多层次住房分类供应体系是我国实施保障性住房实施的主要方式,应在法律方面制定出保障群体衡量标准。保障住房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必须不断健全管理机构,在住房公积金、廉租房等管理机构中形成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与及时沟通,加强动态管理。

3.建立科学合理运行机制

受到外界多种因素限制,政府所能够提供所提供保障性住房资源是有限的,为了确保此类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须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住房准入机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合理保障性住房收入线,对于保障性住房申请对象的资格也应进行严格审查,建立健全个人信用系统,及时掌握详细个人收入情况。同时形成相关的审查、征询及等级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保证申请人资格符合相关标准。

4.完善住房保障的土地政策

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土地资源作为支撑,因此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土地政策,使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质量、数量等满足要求。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应根据区域内保障性住房的数量及结构,分析保障性住房所占的用地比例,切实提高保障性住房供应量。同时,逐步优化土地供给结构,目前很多城市保障住房建设在郊区或者较为偏远地带,此类地区基本设施还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障对象的经济负担,所以应合理规划土地供给结构,保证建设选址的科学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逐渐加快,住房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不仅关系到民生问题,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也息息相关。但是在住房保障制度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保障性住房供给量还不能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需求,中低收入阶层依旧面临着住房困难的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对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解决对策,促进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切实保障居民基本居住水平。

参考文献:

陈酉宜.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0年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