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属于香蕉毁灭性病害,对湛江市香蕉产业造成了巨大破坏。如今香蕉种植的土地、人工、设备投入、农资等生产成本高涨,香蕉价格不明朗,加上灾害性天气等不确定性因素多,种植风险较大,若蕉园防控工作不到位,会造成枯萎病发病过早与严重,导致更大的损失。香蕉枯萎病病原菌主要为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几乎侵染所有蕉类品种。病原菌感染香蕉后一般有4~6个月的潜伏期,一旦发病,危害十分严重。目前为止,还没有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有效措施。

1.1土地污染越来越严重

由于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较长,受污染的园地很长时间难以再复种香蕉,被枯萎病破坏的蕉地将越来越多,无污染的土地资源将越来越少。以雷州市英利镇为例,2015年全镇(包括境内国营农场)香蕉种植面积达3333 hm2,由于枯萎病入侵为害,这些蕉园全部毁灭、无法恢复,至2020年全镇香蕉种植面积不足666 hm2,香蕉种植面积萎缩非常严重。目前,发生过枯萎病的旧香蕉园都已成为污染源。

1.2传染途径较广

香蕉枯萎病传播途径广。香蕉枯萎病是毁灭性土传病害,它能通过机械、空气、水、动物、人等媒介传播病菌。由于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技术不当,使得许多园地种植香蕉数月后发病,后果十分严重。

1.3农药及微生物菌类已被证明防效甚微

理论上,许多农药对香蕉枯萎病镰刀菌有较为明显的灭杀效果,但在大田生产上防治效果往往较差。例如恶霉灵、五氯硝基苯、多菌灵等广普性杀菌剂或聚砹·嘧霉胺、恶霜菌酯等新型农药,若在大田上使用标准剂量防治效果较差。大剂量使用农药不但成本高,还破坏了土壤生态平衡,效果不佳。微生物菌类(拮抗蚜孢杆菌类)可暂时抑制枯萎病菌蔓延,但并不能完全阻止病菌侵入。

1.4种苗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香蕉二级育苗场没有严格遵守香蕉种苗检疫管理制度,在培育过程中未能重视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栽培苗受感染机率很大,安全难以保障。以雷州市英利镇为例,一些育苗场离发病蕉园还不足100 m。英利镇本是香蕉枯萎病重灾区,即使从组培苗厂购回的一级组培苗不带菌,但苗圃处在疫区,能做好防护使栽培苗免受感染是非常困难的。许多农户通常就近购买种苗,使得种植后不久枯萎病很快发生并快速蔓延。

第一,选择远离发病香蕉园的肥沃土地做新垦蕉园。离污染源越远的种植地发病机率越小;肥沃的土地可促进香蕉生长,提高抗病能力。第二,严格按照香蕉枯萎病防治管理制度要求,从非疫区购买香蕉二级组培苗。禁止使用疑似患病的香蕉苗种植。第三,建设完善的微喷、滴灌系统或自动化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尽量减少管理人员在蕉园走动,灌溉用水应采用清洁地下水资源。第四,在入园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禁止带土入园。第五,尽量不套种其他作物,防止因人员活动增加园地被枯萎病病菌感染的机会。第六,严格限制管理人员在管理期间到其他园地劳动。杜绝有关人员从外界带回病菌。第七,做好香蕉园四周的隔离防护错施,防止外界人畜进入蕉园。

对曾经发生枯萎病的香蕉园及周围存在高风险的土地,根据经验可采取如下策略,降低枯萎病破坏程度,提高香蕉产量。第一,在高风险地区(旧香蕉园附近土地),应选择种植抗枯萎病品种(南天黄);也可以种植一年耐病粉蕉系列品种(苹菓蕉、广粉一号)。第二,在发生过枯萎病的旧香蕉园,经轮作,相隔4年后可以种植抗病香蕉品种(南天黄)或耐病粉蕉系列品种(苹菓蕉)1年,建议第2年改种其他作物。第三,因枯萎病在11月~次年5月发病较轻,若移栽期在6月,经过5~6个月的病害潜伏期后就进入低温低发病期,在次年5月收获完毕,则枯萎病损失机率大幅降低。

合理密植,保证香蕉园通风透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加强肥水管理,多施富含有益生物菌的有机肥;多施钾肥,适施磷肥,少施氮肥;培育健康抗病植株。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防治香蕉根结线虫等地下害虫,尽量减少病菌从根部伤口感染的机会。禁止使用外界蕉园的防风竹桩或作业农具,防止带入病菌。对蕉园进行施肥、除草时,尽量不破坏地面,以免伤及香蕉根系,减少病菌感染机会。若发现极少数的枯萎病病株,应及时连根杀灭,使用右灰撤施发病区域然后用塑料膜封闭地面,防止带菌土壤分散,延缓病害传播速度;如果枯萎病集中发生在某一区域,可将这一区域改种其他作物,并与未发病区域隔离;若枯萎病病株超过全园总植株的20%,并且呈分散状态,应果断清园改种其他作物,减少损失。

目前,种植抗病耐病的香蕉品种是较为有效的防控错施,例如抗病品种南天黄种后第1年,枯萎病发病率显着降低。但南天黄迟熟,在2月前抽出的蕉果往往熟色不佳,品质和价格不及巴西类品种。因此,需继续培育高抗病的香蕉品种,提高防控技术水平,保证香蕉产业稳定发展。

(广东省雷州市英利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陈为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