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国内高校的重要办学条件之一,是高校得以正常开展教研活动的前提基础和文化支撑。信息化时代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始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征,使得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图书馆工作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不能最大程度地完成图书馆使命,图书馆管理质量日益低下。鉴于此,从当前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出发,借助信息化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无论是对于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还是增强高校教研办学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下,信息技术开始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大领域中。而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在引进信息化技术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对传统的管理工作产生着影响。一直以来,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基本都是在围绕“为读者服务”这一宗旨进行。然而,部分高校一直把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及科学研究上,在图书馆上所投入的资金以及设备有限,以至于图书馆在设施设备建设方面严重不足,除了一些陈旧的设施外,基本没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这明显与时代的发展脱轨,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信息化设施建设的落后,也随之影响了图书馆的管理方式,长期以往,不仅会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还会进一步影响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一)深化时代认识,实现管理理念现代化

图书馆所树立的管理理念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其能够体现出图书馆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奉行的宗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子检索技术被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实现馆藏图书资源的自动化搜索,大大提高了图书的使用效率。因此,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必须要脱离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结合图书馆的未来发展需要,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突破,自觉加强图书馆资源的存储、加工、传递、服务和利用工作。其次,还要积极引进数据库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数据库等来获取图书馆馆藏图书的信息,以切实提高图书查找的速度和精确度,并且在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催化作用下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在高校教研事业中的服务功能。同时,高校还要立足图书馆管理实际,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完全依靠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而是人力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结合,做到两者相互完善,共同存在,以逐步实现图书馆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图书馆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活动,其所涉及到的内容不仅繁多,而且信息资料复杂。由此可见,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引入规范化的管理标准,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才能确保各项信息化管理活动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够达到规范图书馆运作的目的。因此,高校图书馆相关职能人员应结合自身实际,把一些特色的图书资源建设作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并根据学校的教育发展、科研需要,购买一些先进的数字资源,并把这些具有办学特色的图书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专门的、可供共享的专题数据库,以逐步实现资源资源共建、共享。同时,高校还应以图书馆管理为中心,打破内部各教学部门之间的空间局限,运用信息化手段科学地将各教学部门的教学工作内容和科研工作整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环境,从而规范图书馆管理运作。

(三)创新流通模式,实现管理服务人性化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高校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传统式的图书馆流通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应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流通服务模式的创新,把图书馆的管理员和读者联系到一起,以实现网上服务。首先,学校应在图书馆的管理员和读者之间搭建一个信息化交流平台,让读者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和管理员进行交流,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并通过这个信息化平台,快速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图书。其次,图书馆还可以引进网络技术,建立BBS论坛,向读者介绍图书借阅守则、馆藏图书资源等,让学生无需进入图书馆,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了解图书馆图书流通的最新动态。当然,学生如果有其他的阅读需要,也可以通过论坛向图书馆管理员反映,让他们能够及时地把相关文献资料提供给自己,从而节省文献图书的查找时间。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必须要全面推进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以及读者的需求。因此,高校应立足其图书馆当前的管理现状,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推进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建立科学化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改善图书馆管理质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护航。

参考文献:

[1]刘莉.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宣传新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02期.

[2]李明.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4年02期.

[3]陈晓曦.网络时代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