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维峰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建设,互联网时代建设也逐渐深化,网络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人们应用于交流和资料查询的工具。现代社会中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手段。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也为现代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案,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和理论而言,社交网络教育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来说,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值得注意的是,社交网络在近年来的大学生中已经逐渐盛行,而这种现象更应该受到现代大学英语教师的关注,尽可能选择合理的方式对社交网络进行应用,将其应用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能够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关键词:社交网络;大学英语教学;翻译教学;辅助教学;网络教学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已经逐渐建立于人们的各个生活环节中,通过网络的普及,能够使人们在进行日常生活时足不出户的与世界各国的人群进行通信。网络社交不仅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并且还具有相当强烈的廉价性,社交网络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的传递,帮助使用人群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而现代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吸收十分先进的科学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应用,所以社交网络已经受到了现代广大大学生的青睐。而在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时,将社交网络应用与大学英语的翻译辅助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交流效率,并且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的形式来丰富自身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社交网络还能够增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一、社交网络的概念

社交网络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被定义为社交网络服务,其全名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而在现代社交网络中,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应用,现代社会中的网络交流服务,主要是通过微信或QQ以及其他应用软件来将用户之间的信息或数据进行传递的应用方式。而QQ群或微信群等网络群体交流服务,则是建立起一个小团体,将一群具有相同兴趣或活动的人纳入其中,通过群聊的方式建立起网络在线交流平台。这种类型的网络交流方式需要以互联网作为基础,而通过在硬件上安装软件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和交流的交互方式。这种交流方式具有强烈的实时性和廉价性。在网络上出现的一条信息,可能会在这种交流网络上一传十、十传百地进行传播,短时间内即可获得较大面积的信息覆盖范围,所以社交网络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交互模式。

社交网络的出现不仅仅意味着现代交流模式的重大变革,也为信息的传播和分享提供了新的途径。通常情况下来说,社交网络网站通常具有较多的登记用户及数量,根据软件的知名度有所差异,例如现代应用较为广泛的QQ和微信等腾讯旗下的交流软件,其用户量可达5亿以上,而每日应用这类软件进行交流的用户也可达1亿以上,所以这种网络交流服务已经成为了现代网络用户的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社交的硬件要求,已经逐渐从计算机过渡到手机上。相较于计算机来说,智能手机价格更为便宜,并且具有较强的便携性,而现代大学生都普遍持有一台甚至多台智能手机,这类大学生更倾向于应用手机来进行各种社交网络服务,例如QQ和微信等即时消息社交软件,而微信和百度贴吧等应用软件,也是现代大学生应用广泛的社交软件。而多种社交软件的应用也是现代大学生对信息执着追求的体现,这也十分符合现代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追求的心理特点。相关统计研究显示,95%以上的大学生基本每天都会应用一种以上的社交网络服务,这种社交应用的普遍性为现代大学英语翻译辅助教学奠定了用户基础。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先进的教学理念也逐渐应用于我国多个教学阶段中。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也是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教学阶段。当学生步入大学时,较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均有了扎实的基础,虽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学生经历过高考后,其英语水平都具有了扎实的词汇根基和语法根基,这也为现代大学开展翻译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在开展大学教学时,其翻译教学一直属于一项较为边缘的教学内容,所以在开展教学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都是由于在现代各大高校开展英语教学时,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口语培养训练计划,多数学校都只对英语专业学生开展翻译教学和系统化的口语教学。这主要是由于口语培养和系统化的翻译教学的教学内容量较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本来专业的学习任务时,也难以分出多余的精力完成复杂的英语口语训练和翻译训练。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大学课程英语教学要求中,也增加了关于翻译能力培养的要求,并且在近年来的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也增加了翻译题型,这些举措都说明我国教育部门对培养大学生翻译能力有较高的重视程度。

所以在现代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提高课程交流的效率,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增进学生和师生之间的英语交流,这样才能提高翻译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近年来的研究中试图将社交网络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

三、社交网络应用于辅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一)通过网络收集教学材料,开展网络教学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信息爆炸已经成为了现代网络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代大学生都能够应用网络工具在短时间内快速且便捷的获取大量信息。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大学网络教学应当对这种特性加以利用,将丰富的网络教学材料纳入到传统教学内容中来,丰富教学材料。而在传统教学材料中,学生对课外资料进行获取的方式主要以纸质材料为主,但如果纸质材料较多就会导致难以携带的状况,并且学生在获得材料时通常以自我打印为主,这也会提高材料的获得价格,而如果教学材料属于影音材料,则更难以提供给学生,学生想要随身携带就需要应用电脑进行播放,这也导致材料的同步率较差。但如果利用社交网络,就可以实现材料短时间且无损的传递。例如教师在应用QQ群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可以将学生纳入同一QQ群中,教师可以直接通过传输群文件的方式将需要提供给学生的材料直接传输在QQ群上,并且群文件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和影音信息,都能够直接传递在群文件中,这种交流方式十分适合英语翻译教学的需求,学生在下载文件时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对下载内容进行选择,进一步节约资源和下载空间。

(二)作业布置与教学方案交互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布置相关的教学任务时,学生在完成任务后,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完成好的教学任务反馈给教师,需要等到下一次上课时才能进行作业的提交,这种状况就导致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作业完成度进行检查,还需要等到下一次上课才能对作业的完成度进行评奖,影响了教学效率。但如果直接应用QQ群的方式进行相应的作业提交,教师就能够快速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可以通过群作业和群公告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学生也能够在完成作业后快速进行作业提交,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审批学生的作业完成度,进一步为学生的教学进程进行规划。

(三)个性化教学与合作学习

在社交网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的方式来开展英语翻译教学,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加强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达到合作教学的目的。社交网络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空间性,教学方式灵活。一方面来说,社交网络能够发挥其自身的网络优势,使师生在交流过程中无需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高了网络教学和网络资料交流的效率。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不同学生出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其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都有所不同,在对某一篇译文进行理解时,不同学生所认识到的内容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对同一篇文章进行翻译时,不同学生的翻译作品,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对学生的译文进行批改时,只能通过自身来明确学生想要表达的意义,难以交流和讨论。而学生在这种状况下也不能及时与同学进行讨论,难以有目的和自由的对文本进行讨论,影响了学生的交流状况。而在社交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其他同学的翻译作品进行获取,学生可以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而学生可以将译文发布在网上交流,也是交叉进行,具有较为鲜明的个性化和自由化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他人那里获得启发,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交流作品,并且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与其他学生进行翻译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而同时社交网络的时效性决定了这种应用方案的可行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社交网络的具体应用调控。由于社交网络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网络性,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社交网络教学时,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所占比,相关研究显示,通常将学生的社交网络学习时间所占比例提高到60%以上,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网络的应用情况,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干预,避免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娱乐活动的应用上影响了正常学习的开展。

四、总结

利用社交网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合理的对自身的学习进程进行规划,而教师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极大的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程度,改善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文敬.社交网络在辅助高等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7 (06):152-153.

[2]许慧敏.浅谈对新媒体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英语广场,2017 (10):126-127.

[3]王华宝.基于社交网络的大学英语互动式写作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 (11):139-141.

[4]王力维.基于社交网络构建大学英语交互式英语教学环境[J].中国校外教育,2016 (24):9+11.

[5]杜铁娟.基于MOOC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30 (04):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