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超

摘要:社会的进步与观念的更新,人们不再追求单一的设计理念和不变的设计法则,在人们追求自然、舒适、安逸的生活背景下,极简主义美学通过其深入人心的创意,深化设计内涵,提高设计魅力,传播新一代生活美学理念,以此提高生活的品质。

关键词:极简主义美学;生活美学;设计

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都市中的人们日复一日的机械式工作,不断的压制着自己的思想及精神能量,而一成不变的生活哪怕再有规律,时间久了也会显得单调乏味,故此,如何简化我们的生活,将更多的艺术情愫融入生活让他们从固定式的工作环境切换到自然式的生活环境中,是现代高素养人群所追求的方向,人们的思维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技术的高度感追求也越发强烈。在设计宽泛下的时代,人们认识到极简主义不仅仅是服从人们功能性的需要,而更多的注重视觉上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极简主义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与美国抽象主义思潮。它的出现,对视觉艺术中的装置、设计、建筑以及视觉以外的其他表现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50年代,部分艺术家尝试从繁杂的艺术观念中解脱出来,尝试用一种简约的设计手段来重新定义艺术的表现形式,由此出现了以几何体、线条等要素构成的设计作品,由此极简主义随之诞生。现今,极简主义美学追求更多功能与形式上的平衡发展,在实现作品功能性的同时,不失优雅与矜持,表现了强烈的精神与生活品质追求。社会发展到现在,极简主义美学的特征已经延续到精神与物质领域,它可以诠释生活情境下的一种简约形式。

极简中的“简”是一种品味,而不是一种简单。它的精髓是简洁、明快、充满时尚感,看似极度简单的符号背后包含着深层的思考与精准的工艺技法,是艺术在美学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而日本在极简主义的视觉传播上发挥到了极致。日本的极简主义与禅宗哲学显示出了高低的精神相似性,给人以一种空灵的意境感。精致的做工,简约的优雅,功能与形式的完美贴合,使日本传统设计的美学特质发挥到了极致。极简主义对现代主义美学的改造有了很大的改观。它的艺术充斥着精致的处理,有着机器般的基准度,看上去是经精心雕琢而作,别出心裁的灵感,着实让人惊叹。极简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时尚,是外在内涵与内在精神的融合,它的产生与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是分不开的,而“简约”这种艺术形式和商业要素,也将不断的更新与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追求更高的效率,摒弃传统中的观念与繁文缛节。它极大的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社会的关系也变得简单。这标志着极简主义精神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情境中,它开始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与人居关系。若干年前的我们,没有固定的美学概念,一向的认为美学即为一位的添加各类艺术元素,最终成为我们所定义的美学法则,被封闭的思想如今被打破,外来文化的逐渐渗入,让我们安逸享乐的观念也日渐强烈,只会一味的重复添加,却从来不承认其实减去也是一种“添加”,社会发展,谱天满地的商业行为让极简主义越发变味,随处充斥着低俗仿制的美学制品,使我们的美感被逐步钝化。快节奏的生活中,也使得人们的关系变得狭隘,精神变得越发紧张,急需一个简单的形式意识及丰富的内涵来充盈自身,以此创建一个简约的生活空间。艺术的极简形式,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才能与时代相适应。如何让我们的生活中使极简主义融入其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是一种遵循“减法”的生活方式,例如去除一些无聊的应酬、不必要的人际交往,而高雅的艺术修养也是我们必不可缺的要素之一,无法欣赏艺术作品的人一定也同样无法欣赏生活中的美。生活的美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精致的妆发与符合气质的穿着打扮,简化我们杂乱无章的个人形象扮;健康的生活饮食,合理的运动锻炼,简化我们的油脂与懒惰,才能有更好的体魄去享受生活,去热爱生活;居住空间的极简化处理,可以体现在装修风格,亦可以体现在家具装饰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让身心疲惫的自己回到家中,看到的不是杂乱沉闷,而是舒适简约,相信此时此刻的自己也能身心放松下来,告别工作的繁杂,去体验生活的舒适感。所以,极简主义在生活中出处皆是学问,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去逐步培养,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态,更是一种生活形态。“简化”是对于自己的生活而言,“极简”本身只是一种最终的目标或趋势,而不是一杆固定的标尺,也不是一个确定的、适合于衡量每一个人的相同的标准。陶渊明曾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也是古人所追求的极简主义生活,是一种向往旷达的生活方式。

高雅的艺术是艺术家所追求的,而高雅的生活艺术是我们大众所向往的,极简可以看作是现代中国急需的一种生活方式,“简”的不单是生活工作,更多的是我们的生活态度,它是当代文化思潮和现代生活所交锋撞击的过程,它更符合现代主义关于艺术形式的理想形态。极简主义不是以简约为目的,而是希望通过简约的形式让我们远离嘈杂的生活状态,是一种为人的生活态度。它给予了当代混乱的艺术现象鲜有的洁净空间,是远离世俗走向高雅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韩寒.走向世俗的高雅--论极简主义的装饰艺术[D].江苏师范大学,2013.

[2]黄焱冰.形象美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