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波

(邹城市融媒体中心,山东 邹城 273500)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邹鲁圣地”,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为了打造呈现百强县市的靓丽窗口,邹城市融媒体中心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全面整合新闻宣传资源,统筹协调新闻采访部、新闻编辑部、对上报道部、新媒体部、播音部、党建部6 个科室,组成新闻中心,实现宣传要素深度融合、新闻资源充分共享、媒介平台同步发声。坚持平实务实、精准精确、高质高效的原则做强新闻宣传,践行媒体融合战略,努力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互融。先后获得山东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先进单位,全省电视宣传、广播宣传、融媒体宣传先进集体一等奖,省台“县域影响力奖”“优秀传播力奖”“特别策划奖”等荣誉。

一、“内容为王”移动优先,全力打造区域主流王牌栏目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靠上宣传,以重大主题报道为引领推进融合报道创新。开设《新旧动能转换》《项目一线》《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书记谈党建》《提升公共服务 增进民生福祉》等专栏。对于重大会议、重大项目、重要节点开展专门策划。统筹安排重点宣传报道,精心策划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强化组合报道和深度报道,分阶段、有步骤加以推进,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声势、放大影响。例如,在对全市提升执行力电视会议的宣传上,首先对于会议本身报深报透;其次,采访与会的干部,通过掷地有声的表态印证大会的意义所在;再次,配发评论,强调大会的主要精神;最后,采访收看的干部群众,把大会精神落实落地。这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宣传效果显着优于单一的会议报道。在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做好整个假期的策划编排,刚开始的假期氛围,中间的坚守岗位,结束时的返程客流、假期盘点,还有独具魅力的海采,让群众把闪光的语言自然地表达出来,群众爱看、领导也关注。同时,多做美丽家乡的开放式结尾,激发人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营造喜庆祥和的氛围。对于重大项目开展专题报道,制作专门的宣传片安排在《邹城新闻联播》之前播出,同新闻里的内容相呼应、相得益彰。

在2019年1月实现男女对播,自2020年7月1日起由每期15 分钟延长到20 分钟,增设“新闻深1 度”“邹鲁快评”“媒体看邹城”“时事速览”“一周要闻回顾”等固定专栏,丰富了节目看点。省、市干部作风建设大会之后,先后以《解放思想求突破 唯旗是夺争一流》《改革创新谋发展 千帆竞发争第一》《狠抓落实转作风 打造品牌争唯一》为题,在“邹鲁快评”专栏连续推出三期评论,电视横版播出的同时,在移动端发布竖版,实现了大小屏联动。

(二)多措并举推动融合传播

《邹城新闻联播》实现了电视综合频道、邹鲁融媒APP、视频号、广播节目的同步播出。新媒体部当晚完成联播节目拆条工作,通过微信视频号、邹鲁融媒APP 二次传播,实现新闻传播的叠加效应。尝试在新闻节目中以短视频的方式做主题报道,增加音乐、花絮、Vlog 在《邹城新闻联播》中的应用,在保证节目风格的前提下改变节目样态,不断创新,使生产的新闻动起来、活起来,更有趣、更耐看,形成了全程、立体、高效的全媒体宣传体系,实现了内容量和传播形态上的双重聚合。

2019年8月10日,台风“利奇马”来袭。融媒记者兵分10 路,冒雨赶到交通要道、桥梁涵洞、水库工地等现场,第一时间发布汛情消息和防汛知识,开通手机台直播和广播直播,实时提供权威及时的雨情信息和防汛报道,电视新闻持续跟进、汇总播出,对汛情动态、各地的防汛举措及典型事迹进行全面宣传。此后,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迎战台风“烟花”、应对寒潮天气等关键节点的宣传中,我们总结汲取“迎战利奇马”的经验做法,让主流舆论和正面声音形成合力、深入人心。

(三)以优稿和外宣带动节目质量不断提升

积极开展作品创优和对上发稿工作,通过上级台播发和参评获奖的稿件树立导向和标杆,带动整体新闻节目质量的提升。2021年,《逆风飞翔“玻璃”男孩高考654 分》《上磨石岭村:美丽乡村撬动乡村旅游》《聂景芬的春天》《风雪中的敬礼》《荒山变绿了 找媳妇都好找了》等5 部作品,分别荣获山东新闻奖县(市)级媒体专项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应对寒潮 我们全力以赴》和短视频《管得宽》获山东新闻奖县(市)级媒体融合作品一等奖;《全球首套矿用高可靠5G专网系统在鲍店煤矿投用》获山东新闻奖电视类三等奖。坚持“外宣带内宣”,积极向国家和省市媒体推送优秀稿件,让更多“邹城经验”“邹城模式”“邹城路径”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推广。2021年,累计在央视大屏发稿15 条,在《山东新闻联播》发稿197 条,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名。在济宁台电视发稿和《济宁新闻联播》发稿均位列济宁市各县市区第一名。

(四)打造主播团队,提升栏目影响力

坚持主播带栏目,持续实施全媒主持业务提升计划,推动主播率先向全媒体人才转型。围绕主播团队策划推出短视频、直播、音频、海报、动画、表情包等新媒体产品。2019年央视《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推出后,我们就学习参照推出了《邹鲁主播说》,其中,《谢谢您,最美逆行者》播放量过亿,点赞量740 多万,涨粉45.7 万。目前,《邹鲁主播说》系列短视频在抖音平台的总点击量超过3.1 亿人次。此外,还推出《邹鲁主播的侣行》系列网络直播节目,走进美丽乡村、工业项目、旅游景区等现场,以生动活泼的沉浸式体验形式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020年成立了邹鲁主播宣讲团,围绕百年党史等主题,通过线下宣讲、线上短视频展播等形式,深入到社区、村居、企业、学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政策、讲理论、讲科普、讲故事,把“接地气”的理论宣讲活动送到群众身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主播团队的打造,移动直播和短视频的加持,进一步提高了主播的知名度,为新闻节目带来了大流量。

二、践行“四力”,全力提高栏目水准

(一)打造新时代全媒体人才队伍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用以指导实践,指导宣传。坚持集中学习常态化,每周举办一期“邹鲁融媒大讲堂”,每两周举办一期“邹鲁融媒书享汇”,围绕媒体融合、新闻宣传、节目创新等内容组织业务培训。邀请央视、省台专家开展教学,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和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班,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主流媒体挂职交流。实施“天降大任”融媒英才学习提升行动,努力打造新时代“四力过硬”的全媒体人才队伍。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为深刻感知触摸基层百姓的冷暖凉热,深化“走转改”行动,建立蹲点调研采访制度,制定《“一线1+N”蹲点调研采访活动工作方案》,由1 名班子成员为组长,部室主任、编辑、记者、主持人等为成员,每组每月至少开展1 次蹲点调研采访活动。力争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变化、小视角折射新时代,打磨有情怀、接地气、暖人心的新闻作品。

(二)做好主题报道

作为地方新闻媒体,做好主题报道意义重大。好的主题报道是完成党委、政府宣传任务的需要,也是本土新闻节目中头条或者提要稿件的不二选择。要顶天立地做好主题报道,“顶天”是指紧扣中央精神,“立地”是指接地气、冒热气。一是要站在天安门城楼想问题。只有这样,主题报道才不会跑偏。二是要找好政策的落点。从大题材着眼,回应现实关切。上级的精神落在我们这块土地上的哪个地方,哪个地方的故事最有典型性,最能够成为宣传主题的生动实践,这个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三是要找好切入点。选题、人物和故事都有了,要从哪里切入呢?要把点选得小一些,接地气一些。四是要善于在小故事里挖掘出大情怀和正能量,通过让生动细节说话的方式,增强主题宣传的说服力和凝聚力。

我们采制的《外婆的杨家峪:耕犁出诗歌一样的生活》,就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宏大的主题放在杨家峪这个小山村,通过环境保护和电商运作把原生态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小山村成为网红打卡地实现了小康梦来表达。杨家峪村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坚定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片子从小山村的一个返乡大学生赵馥讲起,再到整个山村的变化,进而延伸到整个邹城的乡村振兴,由点及面又回归人物,采用“华尔街日报体”讲故事的方法,期间运用了大量采访同期声和农民劳作的同期声,节目生动活泼,转场自然流畅。这个作品的短视频版获得了山东省2020年度“我们的小康”优秀短视频二等奖。

(三)规范会议报道

新闻界流传着一句话:成全一名记者,先让他去采访会议,为难一名记者,也让他去采访会议。对于程序性的会议,我们重点报会;对于有具体实际内容的会议,我们重点报事。这一点也体现在新闻标题的写作上。要求记者采访时,要善于从大量的会议材料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点,抓取与受众相关联的内容。

作为基层媒体,新闻稿大多由市委、市政府研究室提供,拍好会议基本就成功了一半,我们在会议拍摄上狠下功夫。县级大型会议涉及到的会议室并不太多,邹城市为民服务中心第一会议室是邹城大会召开的主要场所,主席台和观众区灯光色温不一致,我们专门抽调骨干力量进行技术难关,精心研究琢磨主席台和观众区的呈现如何层次分明,制作相应的拍摄规范,并对所有记者进行培训,让大家都能得心应手地完成任务。此外,两会常用的孟子礼堂、孟子大剧院也都对如何拍摄做了安排。

(四)提高摄像水平

电视新闻靠画面说话,在长期实践中,我们要求记者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画面成龙配套。远全中近特五种景别的构图要优美、到位,画面要成组。时政活动中要求记者突出领导的光辉形象,寻找最佳拍摄角度和拍摄时机,善于挑、等、抢,多栽花,少种刺。善于抓拍细节,特别是领导在田间地头、与困难群众手拉手的近景画面要拍到,切实做到新闻要素不缺失。

二是尽量使用三脚架采访,多用固定镜头,除了少数大型会议以外,少用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画面力求稳定。

三是同期声人物构图一般占画面的2.3,摄像机与人物成45 度角,被采访人表达内容要契合人物身份;同期声录音要清晰,不能有嘈杂的背景声。背景不能杂乱无章,要体现新闻主题。

(五)严格管理新闻主播

要求新闻主播德艺双馨。对于他们的服装、发型都有严格要求,出镜要端庄大方、表情自然。每次新闻口播录制前都要把上镜图片发到《邹鲁融媒好声音》微信群里过审。要求新闻播音自然朴实,把稿件朴朴实实地传达给受众。只有采用最自然淳朴的说话方式才是最大的播音技巧。鼓励主持人出镜作现场报道,能走不站,能动不静。走着采访,动态地采访,从而“活”在现场,不是“立”在现场。表述内容要口语化,突出主题、精练流畅,不能背稿、念稿。

三、科学编排、把关堵错,保证节目安全播出

(一)实施头条工程

我们经常把蹲点调研的片子用来作头条,大家比着干,相互激励,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因为头条新闻能不能抓住受众,直接影响着受众持续接收整档节目的兴趣。恰当的头条不仅可以发挥自身的信息、舆论功能,而且可以凝聚和激活其他新闻。

(二)合理编排,把握节奏

好的新闻节目应当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张弛有度,整体结构力求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做到错落有致、波澜起伏。我们要把握“时、度、效”,恰当取舍新闻,组合成一个个段落,把握栏目的节奏感。

(三)把关堵错,保证节目安全播出

完善采编审发流程,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程序,强化“人人都是最后一关”的责任意识,盯紧各个环节,把牢各个关口,确保信息的传播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就当前实践看,应着重注意以下几项:一是纠正事实差错,特别要注意防范低级红和高级黑;二是核实文章的基本语法,认真校对字幕,消灭错别字和不规范字;三是纠正解说词中的错误读音,设法消除同音异议词可能引起的误解;四是删除不应有的画面,对某些可能给有关人物带来不利影响的画面做必要的技术处理;五是仔细检查播出成品,保证播出绝对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和技术安全;六是要注意看领导排序、核对领导职务,对数字要敏感。

综上,不注重内容的生产,不提供优质的新闻产品,媒体融合就失去了意义。一个地方的新闻节目代表了这个地区融媒体中心的综合水平,从前期的“策采编发”,到后期的安全播出、新媒体再次传播,需要每一个环节用心打造,才能筑起坚强牢靠的生产传播链条,只有用心用情热爱这份事业,只有拥抱互联网,只有肯干、苦干加巧干,才能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我们都是做新闻的手艺人,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上下求索,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