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媛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

管理会计视域下,加强业财融合建设的目标是深入挖掘与分析企业业务端信息数据,形成科学、精准的管理会计报告,助力企业决策并完善业务方案。基于此,国有企业应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做好业财融合建设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企业的价值创造力。

一、管理会计视角下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国有企业战略决策水平

国有企业的业务内容不仅涉及日常的采购、生产、销售等领域,而且与企业的整体规划、发展需要和经营目的都是紧密联系的,甚至关乎国有企业后续运营的稳定性,因此,需要相关管理层能够及时掌握业务方案的实施动态,管理会计视角下的业财融合建设能够有效地了解市场政策以及竞争因素下业务活动的不足,并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判断,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业务活动、落实偏差进行分析,并以此调整企业的整体战略部署,优化业务方案,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战略决策水平。

(二)保证管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国有企业在业财融合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管理会计相较于财务会计最大的差异是更加关注国有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具体情况。业财融合建设可以缩短业务端向财务端的信息传导周期,疏通信息直达管道,使财务端能随时了解业务方案的进展、动态、成果,并通过管理会计工具进行处理,对业务端的相关活动形成更为理性、全面、实时的判断。因此,管理会计分析结论可作为国有企业改进业务方案直接且有力的依据,促使国有企业加强业务管理。

(三)加强业务风险识别的有效性

业务风险与业务拓展相伴而生,风险既是一种挑战也蕴藏着机会。如果国有企业可以合理的驾驭风险,即可获得效益,反之则减少经营效益,甚至因业务风险退出市场。因此,国有企业应格外重视业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管理会计能够反映出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推进业财融合建设能够使得业务部门成为管理会计报告编制的一大支点,充分展现企业业务活动开展的特点与执行情况,进而有效预判企业的潜在风险,明确控制风险源头,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二、管理会计下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建设难点

(一)企业内部各应用系统相对独立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应用现代化的手段,使其能够在处理财务和业务工作方面得心应手。但由于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及经营方式与时俱进,加之各部门的系统相对独立,彼此间缺乏联系,使得国有企业的业态融合建设难以推进,各部门也难以就相关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共享与交流,导致信息闭塞,不利于完成既定的业财融合管理目标。

(二)业务财务职责划分不清楚

在国有企业业财融合推进的过程当中,其中一个难点问题就是业务和财务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楚明确。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各部门的职能交叉会导致扯皮推诿的现象出现,出了问题“谁都管”或者是“谁都不管”,这对于企业的后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另外部分国有企业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在具体的分工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管理不到位或者是管理重复等情况,导致企业陷入恶性循环。还有部分企业虽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但是员工未能够落实到位,仅流于表面形式,难以发挥出实际作用。

(三)业财管理脱节

就管理会计视角下国有企业的业财融合程度来看,现阶段还存在业财管理相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融合差距,即由于业务端与财务端两者之间的职能不同且各自为政造成的。如财务部门仅进行数据的分析编制,财务报告缺乏业务技术的专业性;业务部门仅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及考核目标开拓业务,不考虑财务的相关指标。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的业财部门如果过于独立,将导致两者之间出现一定的融合差距,对业财融合的稳步推进形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信息化建设程度有待提升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尚不理想,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站位不同,在业务开展过程当中的关注点也存在差异,因此在部门间数据传递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造成业财数据不对称的情况,难以实现数据的有效整合,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业财融合的进程和实施难度。

另外,部分国有企业虽有专门的财务核算体系、资产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但系统间都是相互独立的,不能够实现信息的联动和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业财融合的管理。部分国有企业对于先进的大数据等技术也是处于观望的状态,未能够与时俱进,基于先进的管理理念付诸实际,难以引入先进的技术为企业的业财融合提供保障。

三、加快推进管理会计视角下业财融合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业财部门之间实现系统互联

首先,财务部门应当突破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要将工作局限在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环节,应深入到企业整体业务流程当中,以便了解企业内所有项目的运作,抓住关键点以及业务部门发展的实际需求,解决业务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促进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业务部门也应当了解财务特性,并运用相关财务知识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对风险的管控,助力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其次,业务和财务部门要实现系统的互联共享,减少财务人员对于数据查询、核对、填报等工作量,发挥财务引领作用,加强对于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控。另外,通过信息系统的共享能够将企业的技术核算工作统筹到共享中心,通过业财融合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成本。

(二)明确划分部门岗位职责

首先,国有企业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并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当部门职责出现交叉时,管理层应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进行协调,理顺关系。

其次,国有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并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的组织构架,以确保业财融合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规范内部机构的各项设置以及权责的划分,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通过既定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企业内部存在无所适从或者是相互推诿的现象,使得各部门的工作都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突破管理机制拓展业财融合渠道

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应做好顶层设计,认清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大方向,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思路,着手构建健全的业财融合经营管理机制,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推进业财融合的整体进程。另外,企业还要拓宽业财融合渠道,创建联系沟通的机会,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财务部门应全面深化管理会计应用,明确业务活动的实际数量,为企业的整体发展指明方向,通过管理会计编制的报告能够更好地收集业财数据端信息,满足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重视部门协作,为采购部门、市场部门等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

其次,在业财融合推进过程中,要找准业财融合的切入点,采用合适的业财融合方法,明确业财融合的整体方向以及细化的组织结构和具体流程等,进而更好地促进业财之间的融合和发展。在管理会计的背景之下,企业可以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资产管理为切入点,财务数据辅助业务部门进行决策,并以技术为方向推动财务工作的专业发展,促进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稳步推进。

(四)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奠定融合基础

首先,基于管理会计的视角,国有企业要想实现自身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应当要搭建完善的信息系统,打破企业内部数据交互壁垒,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经营状况,建立相应的共享数据平台,从而统一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数据统计口径。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应当要将公司战略、内部控制以及业务流程等融入到共享平台以及企业业财融合的建设过程中,使全员都能够参与到平台的搭建,能够全方面了解业务流程,管理层可以及时获取财务数据,有效监控运行流程,更好地规避经营风险。

其次,国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融合需求,强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对于信息系统等软件方面的定期维护,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管理层应注重培养打造综合性较强的专业队伍,鼓励财务人员深入到业务工作的第一线,掌握更多的信息化技术和技术流程等,能够为财务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四、结论

管理会计视角下加强国有企业的业财融合建设,有助于实现业财部门之间的系统互联,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职责,拓宽业财融合渠道以及提升业财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等。基于此,国有管理层应予以重视,在明晰“管理会计+业财融合”难题基础上理顺建设思路,创新二者融合方法,针对建设流程进行改造,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