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青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40

引言

“1+X”证书制度是一项围绕服务国家、市场及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实施的职业教育纵深改革措施,高职院校作为制度落实的主体需要深刻把握制度中各项标准要求的内涵,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衔接,一要充分发挥学历证书的作用,夯实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二是要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培训教育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职业技术、获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提高学生创新创造意识、就业创业本领。

基于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从课程改革出发,结合区域内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旅游业新理论与新技术重塑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实施、注重课程评价,将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参与实践的载体。但从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实际来看,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1+X”视角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持续性的工程,需要高职院校制定系列制度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需要教师不断提升理论及实践教学胜任能力,为课程改革蓄势赋能[1]。

一 “1+X”证书视角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新变化与新要求

(一)课程目标由同一型转变为多元型

“1+X”证书视角下,职业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即以“1+X”为组合,“1”,即学历证书的内涵有所拓展,加之“X”的不确定性,使得“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基于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目标要从传统的标准化、固定式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匹配模式,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职业道德及素养为支撑,以职业知识与技能及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型人才培养目标,以为课程改革提供明确、准确的方向。

(二)课程结构从单进程转变为多进程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传统的课程结构进程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综合技能课程。在“1+X”证书制度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式不再为单一进程,而是分阶段、分层次、递进式的多进程课程结构[2]: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综合技能课程用以向学生传授获取学历证书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综合技能课程用以培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的职业技术、就业经验等。为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结合区域内旅游行业的发展态势确定与公共基础课程相配套的若干专业理论与综合技能课程,并按照学生职业技能形成规律确定课程的组合形式。

(三)课程内容由单向度转变为多向度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由课程目标分解而来。“1+X”证书制度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包含多个向度。其一,知识向度的分解与再组合,即将专业知识细化并进行综合处理,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构[3];其二为知识向度与其他向度的有效结合,即根据不同类型知识的逻辑关系与内在联系确定课程的内容,在保证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将各类知识经验结合为有机整体,并在课程内容的形成上有所突破与超越,以形成“1+1>2”的多向度课程内容组合效果。

(四)课程实施从基于教转变为基于学

“1+X”证书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职业教育理念,传统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及教材为主导的课程实施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为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构建“基于学”的课程实施体系:其一,构建产教一体化学习情境,如项目化教学、合作式教学等,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知识、参与实践;其二,设置具有挑战性及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经验及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其三,实施支架式教学,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五)课程评价由刚性化转变为弹性化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评价的传统方式为“学分制”,学生只有获取规定的学分才能获取学历证书。“1+X”证书制度下,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及实施方法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课程评价方式也需要与“1+X”证书制度内的标准要求相契合,采用更加灵活的方法评价学生学习与实践的效果,如多元主体式评价,采用校企联合授课时请小组成员、学生、教师、企业骨干等评价学生实践过程,以保证课程评价的客观性与精准性[4]。

二 “1+X”证书视角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模糊且人才培养方案滞后

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已经意识到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及旅游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并根据旅行社、景区等企业传统岗位的需求设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但从课程定位来看,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知识考点与技能操作内容脱节,具体表现为:旅游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代表了旅游业前沿理念、先进技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与证书要求脱节表明该专业课程目标无法适应旅游业最新发展趋势。

(二)课程结构僵化且专业课程学时不足

旅游类“1+X”证书内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括旅行策划师、景点讲解、民宿管家三项,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并未实现对证书考纲要求的有机衔接与全面覆盖,尤其是在专业课程学时设置上,中级旅行策划师及民宿管家证书考取的标准为分别修满相关课程的50、72学时,其中中级旅行策划师还需要学生具备一个月的企业实践经验。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中虽然包含了实训课程,但是因理论课程学时不足、实训课程内容缺失导致学生在认知与岗位实践两个方面均不能满足三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申报的需求。

(三)课程内容混乱且岗位技能课程分散

旅游类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的要点在于学生是否全面掌握旅行策划师、民宿管家、景点讲解岗位工作的职业知识与技能。由于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尚未开发出可读性强的考证培训教材,因此存在课程内容与考纲要求匹配混乱的问题。同时,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处于理论课程之后,通过常规教学完成一个证书全部知识、技能考点的教授需要耗时2~4个学期。岗位技能课程的分散以及实训与理论课程的分离延长了学生获取x证书的周期,会打消学生获取证书的积极性,并且会削弱知识与实践的系统性[5]。

(四)课程评价主体及方法灵活性不足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效果的评价以教师为主,顶岗实习期间以企业为主,评价主体单一,容易导致课程评价缺乏客观性与准确性。同时,当前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知识储备量的评价,并且以学分是否修满、各科成绩是否及格等为标准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忽视学生技能的掌握与熟练程度。此种有失偏颇的评价方式灵活性不足,也与学生技能发展规律相背离,会导致学生以考取毕业证书、应付考试为目标参与教学与实践活动,继而使学生无法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教师职业技术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大部分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知识与能力层面局限在景区咨询、旅游接待等旅游业传统领域中,其理论与实践教学胜任能力与旅游类X证书所要求的复合型技能差距较大,其课程理念与组织方式也难以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导者,其知识储备量、前沿技术了解程度、对旅游业发展新趋势的认知等将直接影响课堂知识容量,教师职业技术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也会限制学生创新创造思维、就业创业能力的发展。

三 “1+X”证书视角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创新路径

(一)明确课程目标,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明确“1+X”证书下课程目标多元性的特征,但切忌以证书考取为唯一的培养目标,而是要结合当前社会对旅游业专业及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制定目标:1.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素养,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与职业信念,使学生主动克服就业及创业面临的困难;3.按照旅游类X证书考纲要求培养学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4.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引导学生共建、共享工作成果。

(二)优化课程模块,实现考证要求全覆盖

“1+X”证书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课程内容应来源于知识向度的分解与再充足、知识向度与其他向度的有机融合。基于此,建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重新梳理现有课程结构、重新划分课程模块、补充缺失课程模块,以保证每一课程模块所培养的学生素养、知识及技能都能与旅游类x证书考纲要求一一匹配、对应。如针对旅行策划师证书,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可依托现有的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增设“旅游线路设计实务”课程模块,契合当前自由行与定制行发展热点,通过开展旅游产品质量管理等理论课程、旅游线路满意度调查等实践课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考证所需知识与技能。

(三)增加课程学时,适应职业岗位技能要求

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增加旅游类X证书对应岗位技能的课程总学时,满足学生标准课时数的学习,同时在1~4学期,联合校外合作企业,充分开发认知实践和跟岗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四)调整课程实施,有效实行工学交替

针对同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申报和备考,课程尽量设置在同一学期或学年完成。针对在校学生,可实行每日常规教学结束后或晚间或周末集中学习,统筹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实行单独编班,严格按照旅游类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学时要求安排培训。若需要为社会成员提供职业培训服务,针对在岗员工,可以实行工学交替,利用旅游淡季送企业员工入校或送教入企等校企协同、内外结合学习模式,根据岗位编班,与企业协商具体学习时间,集中学习,以确保高效掌握职业技能。

(五)实施以证代考,提高课程评价有效性

学生完成旅游类职业技能证书相关模块内容及标准学时,符合申报条件时,学校应组织学生报考参加对应层级的旅游类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并实现以证代考,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可获得相应的学分;书证融通,增加评价主体。除教师之外,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可参与对学员学习效果的评价;增加评价内容。学员在考取某一等级某一证书后,即可认定其能力水平的掌握程度。

(六)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一方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积极主动、创造性地丰富自身职业技术知识的储备,通过参与学校培训活动、企业组织的技术讲解活动等及时获取旅游业前沿信息,并通过阅读、网络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旅游类X证书相关要求、申报条件等,以为学生获取证书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与建议[6];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行“引企业骨干进学校,荐优秀教师进企业”的双师型培养策略,企业骨干负责讲授职业技术类课程,以向学生传授更为专业的知识,并通过宣传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端正职业态度。同时,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参观、培训,以为后续的实践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四 结语

“1+X”证书视角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及评价方法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也对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结合旅游类X证书制度相关标准与要求重塑课程目标、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要增加课程学时,适应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此外,调整课程实施,有效实行工学交替。另外,实施以证代考,提高课程评价有效性。最后,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