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颖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引言

智慧旅游是智慧发展理念在旅游领域的创新和延展,旅游产业与网络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旅游产业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慧旅游成为旅游产业主要发展趋向和旅游者多元化旅游需求。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应主动适应智慧旅游发展形势,加大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 智慧旅游建设进程中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向

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旅游产业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属于全新的旅游形态,能够为游客带来互动体验和多元全面的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的发展推动了旅游行业的改革创新,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应该与时俱进地进行变革,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

(一)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1 熟练的技术操作

智慧旅游需要以新技术和新装备作为基础,成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和依据,让旅游管理人才掌握必要的应用技能,能够对涉及智慧旅游的相关技术进行熟练操作,在了解操作原理的基础之上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进行服务、营销和产品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当前我国很多旅游景区都能够为旅游者提供虚拟旅游、VR体验和智慧导航等多种技术服务,同时也利用了新媒体技术进行了旅游产品的营销和推广。

2 更高的综合能力

在智慧旅游的推动之下,旅游产业衍生出很多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产业内涵,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涌现出旅游电子商务人员、旅游项目策划师等岗位。这些岗位要求毕业生除了具备基本的能力和素质,还需掌握智慧旅游概念、智慧旅游产品、智慧旅游技术等专业知识,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3 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在推动智慧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当前智慧技术推动了营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既要培养人才创新意识和多元化经营能力,又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适应智慧旅游的发展需求,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智慧化的旅游服务[2]。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向

1 跨行业属性增强

旅游产业具有融合属性,决定了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应该注重知识的跨行业,并将其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进一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智慧旅游推动下实现了旅游行业各种要素有机整合,提升了旅游行业的发展活力,延展了旅游行业产业链条,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因此在智慧旅游发展背景下,更加强调的是产业融合。这就要求旅游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人才的某项技能掌握,而且还要熟悉其他相关行业的知识和环境,具备全域思维和创新意识,实现跨行业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通识性教育需加强

在智慧旅游推动下,一方面,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突出专业特性,更好满足智慧旅游的发展需求,为游客提供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中国的旅游行业正向着品质旅游方向转变,旅游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协调能力,才能更好服务旅游者。因此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多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通识性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性服务。

3 复合型人才培育需求增加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边界变得更为模糊,已经突破了区域和国家限制,在这一背景下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参与到智慧旅游之中,而旅游管理教学改革也应该围绕这些变化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开始选择到中国旅游,旅游服务人员需具有前瞻性视野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高职院校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上要构建更为多元化科学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注重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交叉知识体系的构建,更好满足国际化旅游的专业人才需求。

二 智慧旅游建设进程中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智慧旅游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但从结果看,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还相对滞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仍以传统旅游业作为背景,人才培养方案相对滞后,人才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在智慧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优秀人才的输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慧旅游建设。

(一)人才培养路径更新滞后于市场需求

智慧旅游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注重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也要以市场为导向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够为智慧旅游市场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成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不够准确,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市场和企业的具体要求。加之部分高等院校在旅游管理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多的是照搬照抄国外已经成型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脱离了我国旅游市场的实际需要,没有突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人文性、区域性特点,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智慧旅游发展相关要求。传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更多是按照金字塔模式进行,层级越高难度越大,相应的从业人员相对较少,高端优秀人才难以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在智慧旅游背景下,要求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上遵从市场需求,关注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意识到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影响,人才培养模式还比较传统,没有关注旅游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这种没有与市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也会影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将智慧旅游课程纳入到旅游专业课程之中,也没有重视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产生的影响,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存在“两张皮”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降低了课程体系教学效果。此外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依然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认为必须夯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对于通识性教育、交叉学科教育给予的支持力度不足,很多智慧旅游背景下,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性知识没有在课程体系上予以体现,需要学生在毕业之后从岗位上进行学习,不利于学生前期就业和后期发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人才培养要求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应该遵从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既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校期间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需要专业的师资团队,但从当前看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还相对薄弱,师资队伍质量还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容易导致在旅游管理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问题[3]。智慧旅游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和政府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将智慧旅游思维纳入到人才培养之中。

三 智慧旅游建设进程中推动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策略

智慧旅游建设进程中必须推动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构建更为完善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智慧旅游建设的具体需要,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旅游管理教学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学水平,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之中,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旅游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

(一)优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企业岗位要求和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结合教学资源,以及智慧旅游的实际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在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需要保留原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并结合智慧旅游需要,添加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旅游项目策划等新课程内容,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型人才,更好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满足智慧旅游的实际需要,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智慧旅游发展输送大量合格人才。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上应该从几方面落实:首先,要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对专业旅游服务ETA 和线上旅游平台OTA课程信息系统开发,也要结合实际需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性。其次,要明确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现有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内容进行优化,注重学生理论能力提升的基础之上,调整学生技能课程内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操作能力,更好适应未来就业和创业需求;要明确通识性教育和交叉学科培养目标,结合当前智慧旅游具体需求,将人际交往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更好满足智慧旅游发展需求。加强通识性教育让学生除了掌握旅游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可以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财务知识、地域文化知识等,推进交叉学科培养,除了让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还要加强其他学科建设,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更多的课程内容。

(二)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深化课程改革

结合智慧旅游的实际需要旅游管理教学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加大课程内容整合力度,更好落实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看到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从智慧旅游的角度出发对当前旅游专业有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明确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将旅游专业课程与相关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夯实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基础,明确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同时要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拓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进一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及时性。加大对旅游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塑力度,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更好地满足智慧旅游背景下的课程要求。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引入现代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的科技水平,打造出符合智慧旅游要求的智能化旅游场景,在场景中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要打造互动教学模式,按照智慧旅游相关要求,既要实现教学设备有效互动,又要引进先进的智能化软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理论和知识,通过智慧旅游课程教学平台的打造,让学生对智慧旅游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和了解。

(三)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必须以“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作为保障,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既需要高职院校加大教师人才的引进力度,又需要高职院校加大对内部教师的人才培养,这样才能够让教师既具备旅游专业相应的教学能力,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将自身所学所感传递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敢于打破教师引进诸多限制,与旅游企业进行合作,聘请旅游企业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为教师创造培训机会和培训平台,结合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构建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此外,还要完善考评考核机制,扩大考评考核范围,通过考核考评将优秀专业教师选拔上来。加强与企业和行业联系,实施教学评估社会化和公开化,构建多样化评价标准,通过科学评价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4]。

四 结语

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一方面,要明确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5];另一方面,要结合智慧旅游的实际需要,对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为智慧旅游输送大量合格人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