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涂瀚文

又是一年“双11”,但社交平台上却不再只有“买买买”的声音。不仅有许多“种草”博主纷纷转型“拔草”,且顶流主播也在直播间呼吁理性消费。

随着电商购物节的常态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回归理性——只买真正需要的东西,过适合自己的“双11”。

博主做起拔草攻略

“前两天打开微博准备‘抄作业’,没想到关注列表里的博主就跟商量好了似的,都开始做起‘拔草攻略’了。”本打算趁“双11”买小家电的95 后消费者霏霏失望地发现,自己关注的几位博主没有分享怎幺买最划算,而是给她心仪的洗地机、烤箱和早餐机等商品打上了“劝退”“伪需求”等标签。

“我本来觉得这几样小家电都是平时用得上的,还可以提升生活质量,但是仔细想想,人家的‘拔草’理由确实也说得通。”霏霏告诉记者,她在二手平台看到有不少“买来只用过一次”“99新”的闲置小家电,于是最终决定“还是不凑热闹了”。

“当心‘双11’套路”“直播间大牌拔草”“买回家落灰的小家电”“囤货等于浪费”……今年“双11”似乎有了些变化,社交平台上已不再只有“买买买”的声音。以往忙着列“双11”购物清单、讲解平台大促规则的博主突然“大转身”,从促销套路聊到商品无用,甚至会发出“别买”的劝告。

“现在有很多博主都会问,你是真的需要吗?虽然有些人说着说着就变了,又开始用‘捧一踩一’的话术推荐商品,但也有说真心话的。”霏霏说。

主播呼吁理性消费

近日,在东方甄选的直播间,顶流主播董宇辉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呼吁消费者在“双11”购物狂欢中保持理性消费,不要被消费主义冲昏了头脑。

“消费会让你的生活变好,但消费主义只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糟。中间那个度在哪儿,第一是你到底需不需要,第二是它符不符合你的能力。何必非要买特别贵的、买不起的东西呢?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就像董宇辉非要凭这个身高去打篮球,那不是虐自己吗,球都摸不着。”董宇辉在直播中说。

“我觉得挺对的,如果有主播劝你买压根儿用不上、买不起的东西,就算说得天花乱坠,也不值得心动,否则就是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嘛。”一位网友如是评论。

自2009年淘宝首次推出“双11”购物节至今,“双11”活动已从淘系延伸至抖音、小红书等多个平台,并细化出了店铺、直播间、拼团等多种购物渠道。

目前,各平台“双11”活动正在预售期,部分平台与品牌也已发出前期战报。而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过滤掉五花八门的“最低价”宣传海报与直播间喧哗的叫卖声,回归商品品质与自身需求,进行多方对比、理性消费,或许才是最省钱的购物方法。

按需购物享受优惠

如今,当购物节遇上越来越冷静的消费者,大促的魅力真的消失了吗?北京的消费者赵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双11”她只买了刚需的日用品、咖啡和几本书,尽管最近收到了不少服饰、美妆品牌的促销信息,但她“发现自己什幺都不缺”。几年前,赵女士也曾看到折扣就立刻“剁手”,直到有一次大扫除,她丢掉了已经过期的十几支口红、一整盒面膜和数不清的护肤品小样。

“囤货用不完,浪费掉的钱很可能比打折省的还要多。我手头的口红、粉底、洗面奶都够用了,与其在抽屉里囤货,还不如在银行卡里‘囤钱’呢。”赵女士说。

“双11”囤货真的超值吗?有不少网友表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促销规则和限时秒杀、前几小时折上折、前多少名下单加赠礼品等优惠,每年“双11”自己就像是“被推着下单”一样,在浓烈的购物氛围中难免会冲动消费。

“气氛都到这儿了,所有人都在劝你别想太多,买就对了。”赵女士表示,对于过去的她来说,“双11”就像有什幺魔力一样,不知不觉就买东西“上头”,可随着各大平台“造节”越来越频繁,购物节也渐渐让人没那幺兴奋了。“现在几乎是一整年都在促销,冲动消费也‘冲不动’了。”

当然,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今年“双11”自己并不是不花钱了,而是告别了狂欢式的“买买买”,只买真正需要的东西,头脑清醒地享受优惠。

“我早就有买相机的打算,经过线下、多平台比价,发现‘双11’用大额消费券叠加满减,确实能省不少钱。”杭州消费者唐女士表示,没必要抵制购物节,有计划地按需消费仍然可以带来实惠。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购物节“降温”并不是最近才发生的新鲜事,各大直播间“每天都是‘双11’”的价格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促的吸引力。商家想要打动不再“狂欢”的消费者,必须摒弃诸多套路,真正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