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捷

[摘  要]公立医院在管理固定资产过程中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配置较为盲目、固定资产的构建及安装缺乏健全的审批流程、固定资产清理回收处置较为随意等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国务院制定并颁布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但是新政策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文章基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实施背景下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展开思考,从而推动公立医院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2)01-0026-03

2020年12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该条例中就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实际上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固定资产不仅是保证医疗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更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所以说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的价格相对较高,并且无论是在资产配置方面,还是在使用周期方面时间都较长,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实施期间也要求医院及时发现和管控风险,并实现精细化管理。

一、公立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特点

(一)公立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所以在经营发展期间需要按照国家财政部的相关要求及政策条款进行发展。随着政府方面各项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公立医院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期间需要遵循《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中的各项规定来进行管理。与传统的会计制度相比,《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当中对于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医院需要基于当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与调整,从而满足医院的发展和政策的要求。

其次,虽然说公立医院的运营与发展有部分属于财政部门拨款,但是医院各项活动的开展需要耗费大量的经费,同时还需要利用医疗服务、药品销售等手段来获取资金并维持日常运转,但是医院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已不再依靠药品销售获取资金,药品零差价销售,从而导致医院难以利用当前现有的资源进行发展[1]。另外,对于医院来说,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在医院总资产中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大,在此方面的投入也较多,因此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目前公立医院提高资金利用率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第一,固定资产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高达60%以上,并且多数医疗设备对于购置可行性论证、操作使用、维修保养以及分类核算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一些技术较为复杂、运行成本过高以及对医疗费用的影响较大的器械,国家针对此制定了《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该制度将所有的大型医疗设备细分为甲、乙两类,并以目录化形式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还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以及医疗成本的控制,有利于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数量的统筹规划。

第二,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层次性。公立医院中的所有资产均为国有资产,所以需要接受上级财政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并且所有设备的使用、配置、出租、出借以及处置等环节都有相关的政策性要求。加上医院内部的管理形式分为院级、科室级以及个人级别等多种方式。其中院级管理主要是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完成,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的价值管理,而资产管理部门则负责资产的实物管理;科室级管理一般是以科室为单位对执行资产进行保管、报修、清点以及移交等工作;而个人管理则是对日常所使用的一些设备展开常规操作,对故障及丢失等情况及时上报。

二、新政策实施背景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强度高

2021年4月1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其中规定要定期对固定资产展开盘点清查工作,并且每年不少于一次。这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公立医院的工作强度[2]。因为医院在发展期间为了能够更快地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引进了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办公设备和信息化设备等,导致医院的固定资产不仅数量较多,并且种类也十分复杂。同时这些固定资产还会因人员调动而出现资产归属不清晰的问题,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和清查的难度。

(二)现有资产管理难以满足规范性要求

随着新管理条例的广泛应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也提出了很多要求,例如,以资金来源对固定资产展开单独管理;计提折旧时需要对资金来源进行区分。但是目前仍然有一部分公立医院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仍然采取历史成本法进行计价,并且在管理期间并未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扣,从而导致医院的资产负债表无法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

三、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从目前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而言,不得不承认的是医院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更加重视财务开支的情况及公用经费的管理,并且在开支方面有着相对明确的规定。而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在此方面具有一定的管理制度,但是制度的内容却是沿用多年前的条条框框,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形势,不规范且漏洞较多,导致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无章可循。

(二)固定资产配置过于盲目

从公立医院所处的外部环境而言,国家财政部逐渐开始针对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及条例。但是一方面,不同公立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方向是不同的,并且所使用的医疗设备型号各异,所以一直以来都尚未形成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另一方面,很多公立医院仅针对短期固定资产编制了相应的发展计划,缺少长期、明确的发展战略计划。同时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相对有限,致使医院在针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时存在核算不准、盘点不明的现状,以至于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配置经常会出现重复配置或者盲目配置现象。

(三)固定资产的购进及安装缺乏健全的审批流程

公立医院在购进固定资产和安装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尚未形成完善的审批流程,往往未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就展开固定资金采购,加上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及时,过于重视与其他医院之间的比较,盲目追求“高精尖”,以至于当前医院的很多仪器设备的适应范围、价格、可行性等均未经过论证,存在严重的超额购置现象。同时在购进期间也没有展开可行性研究和市场调查,导致固定资产的购入费用审批较为随意,并没有根据部门的实际需求作出合理的采购计划,致使构建的固定资产存在不合理现象。

(四)固定资产清理回收处置较为随意

公立医院在报废固定资产时,部分存在未通过科学的评估就随意处理固定资产的现象,致使医院的国有资产损失,而且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监管存在一定死角,导致固定资产清理期间所回收的物资可能受到了损失。此外,公立医院对于已经发生毁损或者出现盘亏的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够及时,甚至有些时候对于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未做任何的账务处理工作,同时也没有定期对当前医院所存在的一些呆账或者坏账等情况展开妥善的处理,致使很多已经报废很久的固定资产仍然呈现在账面中,导致医院的资产与账面出现不相符的现象。

(五)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性低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所涉及的职能部门相对较多,例如财务处、总务处、设备处、资产管理部、经管办以及网络中心等多个部门。加上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数量相对较多、金额过大,还具有多部门管理的特点,所以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失误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会计核算失误不仅会导致医院的资产不准确,还会致使效益变得不真实。例如,固定资产的入账核算不及时,就会致使固定资产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固定资产的科目处理不准确,会造成财务报表失真;资产报废毁损处置不及时,会导致固定资产出现长期挂账现象;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资产管理人员的疏忽所导致的,所以重视并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十分必要。

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背景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的实施要求医院方面要形成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管理理念,优化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及管理模式。一方面,医院管理层应该清楚认识到改革和创新固定资产模式的重要性,并通过学习、交流与访谈等多种方式来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认知与了解,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的正确指引结合医院的发展战略,形成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短期、中期、长期管理战略;另一方面,将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在医院内部进行贯穿,并通过培训或者组织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各科室人员对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视,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在针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保养和维护,以此来实现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目标。同时在使用固定资产期间,需要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首先,需要加强固定资产使用人员的责任感,并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把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与相关使用人员相挂钩,以绩效考核模式对固定资产展开精细化管理,延长其使用年限;其次,建立一个固定资产使用明细账和电子信息管理平台,以此来确保账面与固定资产账实相符,避免固定资产流失。

(三)健全固定资产采购制度

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在采购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切勿盲目,不要以购买固定资产的方式来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而是应该以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编制科学的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在购进固定资产期间,还需要进一步与医务部、财务处等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及使用科室展开讨论,从而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将计划交由领导班子集体审核,避免盲目采购设备,给医院的资金造成损失。要基于实际角度出发,并分批次进行采购,以国产设备为首选,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够促进我国医疗设备行业的发展。

(四)规范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处置流程

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处置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最后一个流程,所以不可掉以轻心,既需要防控不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致使医院的资源被无故浪费,但也需要杜绝报废的固定资产继续使用,避免对患者造成一定的隐患。因此,医院需要就此方面制定合理的资产报废标准,对于未达到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应进行及时修理,避免重复购置;修理完成且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才可投入到使用当中。对于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需要根据程序进行上报审批,展开妥善地处理。

(五)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由于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导致固定资产出现闲置、浪费、流失以及毁损等现象,加上相关管理人员对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并不熟悉,无论是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方面,还是在核算固定资产质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资产、效益等信息不真实,即使有再好的内控制度和管理经验也无法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公立医院需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对于无法胜任此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医院能够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团队。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等方面进行强化,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和职业道德,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作用及价值。

五、结语

总之,由于公立医院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尚未完善,所以在管理期间存在诸多问题。而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实施的背景下要想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健全固定资产采购制度、规范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处置流程以及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入手,在发挥固定资产价值的同时,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荔.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3):173-174.

[2]李秋.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31):119-1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