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红

(山东济南市市中区医疗保障局,山东 济南 250001)

一、基层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

(一)基层医疗机构的国有资产管理的难度很大

有效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国有资产管理能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最大化地利用好国有资产,发挥国有资产的效能,这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于现有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国有资产管理很难做到这一点。资产管理过程中腐败的现象很多,各种腐败现象导致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管理制度不完善给腐败铸就了温床,使得过于资产管理从流程上就存在很多漏洞,因此,想要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很好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基层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和辖区内居民幸福感有紧密的联系

基层医疗机构是中国分部最广泛的基层医疗组织,其数量之多网络之密,是其他医院无法比拟的。由于基层医疗组织主要定位于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所以其国有资产的使用频率也是相当广泛,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可以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绩效激励机制,满足辖区居民的需求。基于此,基层医疗机构的国有资产具有广泛的服务对象,对于中国居民的卫生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三)基层医疗机构固定资产出现落后和老化的趋势

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固定资产中能够正常使用的资产仅达到1/5,反复维修使用的资产达到了半数以上,无法维修的资产也在1/5左右。固定资产的老化和落后化已经成为一种显着特征。当前医疗卫生技术在不断上升,但是固定资产的发展和速度完全跟不上先进技术,也脱离了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存在少量资产反复频繁使用而大部分资产已经报废无法使用的情况。

二、基层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一)对基层医疗机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有助于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

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编制预算,并要求财政部门直接拨款。此外,基层医疗机构还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利用非税收入对资产进行购置。因此,可以看出,基层医疗机构有很多盈利企业无法比拟的资产优势,其国有资产可以独立于运行情况。因此,必须要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被贪污腐败人员利用,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安全和完整的前提下,实现资产的进一步升值。

(二)基层医疗机构的国有资产管理可以推动单位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虽然基层医疗机构的国有资产有财政部门直接扶持,但是如何对资产进行使用和增资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内在要求。基层医疗机构要想实现长久的发展,并长时间服务公众,其必须要对零散和闲置的资产进行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较小资产浪费无用的问题,推动基层医疗单位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固定资产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如果在资产管理方面不能达到要求,很容易造成机构运营的硬伤,是阻碍其长远发展的隐患。

(三)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有助于科学化的资产管理体系形成

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资产管理具体老化和广泛化的特点,国有资产复杂且庞大。为了避免对国有资产模棱两可的管理,积极实现资产的账实相符,强化资产管理的透明化和公平化,必须要对资产实施流程化管理。将流程化的设计提炼为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有助于单位公平公正管理工作的实现。

(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可以推进财务信息的透明化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系统已经不再是完全非竞争的市场环境了,市场化体制发展推动了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态势。所以,面临新的环境,旧的财务信息管理方案已经不能够适应发展需求,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大力加强机构固定资产的管理,积极实现转型升级。通过财务信息的全方位披露和透明化,可以做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及时监督和控制,与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互为补充,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三、基层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基层医疗机构想要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可以从市场分析和成本分析两个方面来制定策略

从市场分析角度而言,医疗机构可以对市场上的设备所应用的病种的发病率进行分析,这关系到资产的使用频率。其次,可以对资产使用者的具体结构进行分析,包含了使用者的年龄,使用者在市场中的比率。如果某项资产的市场分析结果表明,其市场需求高于利用率,则需要继续配置使用,反之,则说明该资产不符合未来的技术发展。在成本分析方面,需要考虑到资产的购置成本,人力成本,能源成本。对这些成本采取效益分析,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临床贡献率等多个指标进行评估,衡量机构对设备的管理效率,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调整。

(二)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

信息化系统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国有资产的效率,并提高资产核算的准确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层医疗机构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资产价值总额以及资产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管理这些国有资产的难度远远高于几十年前的水平,建立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是一项很好的解决方案。信息化的资产管理可以对资产做到动态实时的追踪管理,使得资产管理人员不再每日承担繁重的记账和核对数据的枯燥工作中,提高了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信息化系统可以对资产数据进行实时核对,减小资产管理过程中一些基本的错误,提高了资产管理的准确性。通过对资产管理不同模块的严格的权限设置,可以有效地实施审计监督。信息化系统还能够对数据进行打包管理和分享,并对数据建模分析,有效的预测未来趋势,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三)强化库存物资的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中存在一些闲置的库存物资,它们因使用不恰当或者损坏而被淘汰,但这是一种资产浪费现象。加强成本预算管理控制,就可以规范物资的使用程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节约意识。通过科学规范的成本核算来测度病人需要消耗的医疗成本,或者按照病种来计算消耗的医疗成本。将这些成本作为约束基层医疗机构物资消耗的标准,可以直接监控实际物资的使用情况。长久的记录和调整可以对不同病种建立成本测算目标,制定一个综合预算额度,减小物资分配不合理现象。针对办公用品方面的资产管理,要采用激励的方案进行预算控制管理。结合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成本变化和办公用品的平均消费水平,作为参考制定标准。对库存物资进行分类管理,按照不同物资的价值和品种进行分类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监督物资管理。合理的使用折旧方式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以提高固定资产的折旧值。在固定资产采购的过程中需要将固定资产的运输费用、安装费用等其他费用计算在价值内部,并结合相关税费规定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检测。

(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基层医疗机构中一般不设有专门固定资产管理的机构,固定资产管理被分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但是国有资产管理需要一定的基本知识: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流程及相关法律都是在不断进步和更新的。如果存在人员素质缺乏的问题,就会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风险。提升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包含岗前培训和业务学习手段,通过固定资产和财会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指导可以使得员工在认知中对固定资产管理有更加清晰和完整的认识,在知识上面能够胜任这项复杂的工作。此外,培训还先需要设计计算机技术知识、风险管理知识、业务专业训练等多个方面。为了保证训练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对培训进行考核,并辅以一定的激励手段。除了培训之外,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应当引起机构领导的关注,使得机构领导能够参与到资产管理监督和人员素质监督中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警觉,也能够让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看到这一改进措施的决心,提高改进质量。

四、总结

做好基层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不仅仅是机构内在发展的要求,也是其实现社会价值服务民众的基础。本文在理清国有资产概念、特点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评述。并从使用效率、库存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人员素质提高四个方面给出了建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