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凤 熊哲欣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西 416000)

随着教育业的日渐完善,现代学徒制的改革也成为当今热潮。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的供需。教育部发布了几篇文章,以推广现代学徒试点体系。在试点过程中,学徒制所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在此分析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为今后的学徒制的发展研究做出参考。

一、学徒制含义

学徒制一词出现于德国,经过时间的积累,现代学徒制慢慢在英国流行开来。德国的教育一直属于世界前列,其中最具特色的属于双元制,而以学校为基础的教育和基于工作的培训紧密结合,称为现代学徒制。根据各国的不同特点,德国逐渐演变出了适合自己国家的“双元制”,而英国也出现了“三明治”的模式,澳大利亚出现了新兴学徒模式等[1]。所以,经过实践的证明,这种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最符合目前我国教育体系的一种方法。

二、高职院校学徒制存在的缺陷

(一)缺少政策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我国对于学徒制的重视程度也不断上升,相关部门也相继颁布了各项相关政策,来进行正确的引导,缺乏系统配套体系和相关政策支持。首先,教育部推出了一项现代化的学徒计划,缺乏试点计划的规则,如何实施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的权责界定,导致了试点单位大多出现走弯路的情况。第二,对企业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的相关文件。现代学徒试点,主要由教育部门来进行干预,其他的社会相关劳动部门都没有参与,对于企业来讲,更是没有义务来进行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即使参加,也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财政补贴等方面的补偿,最终由于缺少政策,如人、物等各方面支持,将直接影响当前学徒制试点的有效实施。

(二)学徒制的本质意义不明确

由于现代学徒制从开始到目前的时间尚短,各方面还不完备。公司,学校,学生和家长等都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在现代学徒制中学校和企业最为两个主体,学生有着学生和员工的两重身份,建立真实的职场环境,签订相关的协议,经双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而对于这种正确的意义,大多数企业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其中的目的,因此很多的企业将双方的合作只是当作一种普通的让学生来上班,或者一种新的合作方式罢了,从专业角度分析,这对于学员的知识技能提升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学徒制的最终效果也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使得一些学生和父母只是认为来到这里和正常的上班是一个样子,并没有得到什幺有效的提升和成果,最终让人们对此抱有怀疑的态度,与现代学徒制相矛盾的教学计划实施遭到抵制。

三、高职院校推广学徒制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相应法律规范

对于教育而言,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盛的写照,所以对于教育的有效提升都离不开国家的各方面支持。国家的一系列规范和制度,来使企业和学校双方明确自身应履行的权利和责任,使现代学徒制变得更加完整。通过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来规范和激励校企双方的行为,通过干预来进行有效的资金分配,从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二)及时地对成果进行推广

国际有效的学徒模式分为两大类:以德国、瑞士等为代表的学徒制和爱尔兰、法国等为代表的另一种学徒制[2]。其中法国这类国家学徒制的表现为:教育类的地位相对较低,尤其是企业对其的相关投入更加的少,文化上对职业教育的鄙视等。根据各国的学徒制的教育经验,有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研究符合我国特色的学徒制教育模式。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对此的研究,部分已取得初步成效。应通过报纸,电视和其他渠道及时将经验转化为试点结果,将试行的成果及经验及时地进行分享。

(三)要有长远规划

目前阶段学徒制此种状态的原因主要归结为成本问题,虽然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但也仅仅是杯水车薪,投资的实际比例较低,企业的实际支出较大。因此,要抱有长久发展的眼光。学校要依靠自身,不能过度依赖外在力量,首先可以营造企业氛围,购置相关的机械设备,然后通过承接各方面的项目为基础,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进行实际操作,完成的项目还可以作为一项收益在进行相关的投资。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变得能够在不付出高昂资金的情况下培养出优秀的学徒;高职院校实现教育生产对接,毕业和就业对接;学徒学习专业生产技能,有利于就业,最终实现多赢[3]。

(四)校企双方共同实施管理和评价

现代学徒制度的特点是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的双重管理。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建立现代学徒培训模式和灵活的教学管理系统学位。学校和企业根据教师和企业的需要整理出具有特点的任务,一同设计课程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等等,学校和企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如每日企业例会,学员的每月考勤等等,建立企业培训师傅的各个相关制度,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就业[4]。

四、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虽然在国内外都是非常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我国学徒教育改革仍处于试点阶段,试点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不过根据试点的观察,我国的学徒制目前的有效性仍然很明显。它基于国外和现有区域的经验,积极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