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静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

(一)概述

为实现对我国政府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国家重视政府会计制度建设,借助政府会计制度的建设,政府财政收支的数目、性质、用途、关系以及过程等都纳入系统的管理中,实现对政府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监督。而预算会计作为政府会计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应当给予其充足的重视,借助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当前的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审视,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政府财政会计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下进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升级和完善,为政府单位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政府会计制度下开展财政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单位及公共服务机构提出了新要求,其目标是构建出科学、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为了能够更好适应政府会计制度,单位在实行财政预算管理机制时需改革预算会计体系,使财务信息与预决算信息彼此交互、相互融合。以政府会计制度为基础的单位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收入与支出均应纳入全面预算管理,进而充分反映单位预算执行状况及财务支出状况。依据政府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使单位能够实现全口径、全过程、全成员的预算管理体系。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财政预算的影响

(一)管理体制方面

现阶段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主要以各级人大代表会议,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组成。人大代表中的专业人才偏少,主要是依靠审计报告进行审议。人大审议流于形式化,没有真正实现对预算编制的有效管控。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无法全面了解部门预算编制的依据以及决策过程,仅仅只是预算编制的结果。管控不严格,直接导致预算管理随意性较大,预算单位使用资金没有严格按照计划用途进行支出。另一方面,财政预算管控缺乏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让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具体。然而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财政没有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目前,绩效评价内容体系缺乏实用性,预算资金分配以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重分配,轻管理,重投入,轻绩效的现状,导致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政府财力浪费。

(二)预算编制方面

单位领导人员并未充分重视预算经费安排工作,基本支出中安排的人员经费存在较大缺口,人员薪酬均由财政资金拨付,年末出现亏损时由职工福利基金与事业基金弥补。且财务人员没有针对公用费用支出设定合理的测算方法,公用经费的预算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只是简单重复上年数据。主管单位在审批预算时往往会调整各明细科目,上年支出较少的科目,来年申请预算难度较大,这也导致单位财务人员在测算公用支出时,即便本年无需求也不敢少报或不报,公用经费预算与部门真实需求不符。单位项目支出预算安排也缺乏科学性,申报计划时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执行力度较差,或因未达到认证许可而拖延,无法保证预算进度,资金效益较差。

三、财政预算管理对策

(一)完善工作体系

财务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单位工作的内容中都有体现,单位不能凭借主观臆断,对其他工作保持偏颇的态度,忽视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只有确保财政预算更加规范有序,才能够发挥预算的职能,上级单位会对财务工作人员开展教育培训,让这些财务人员可以熟知财务预算的各项工作制度,并且提高人员预算思想意识,以及提高工作人员对于财务预算的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具体运营状况,来对现有的预算制度做出合规的调整,以使得资金能够得到统一的安排,也避免了有关人员违规的挪用资金,避免存在一些资金使用的不规范性问题。还要通过设置更高效的奖惩机制,来对现有财务人员做好约束,以保证财政预算工作能够稳健的推进开展。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系统在财务预算工作中得到更深的应用,借助信息系统能够帮助财务人员更精准地记录收支信息,而且会自动形成财务报表。上级部门就能够根据财务系统全面掌握财务信息,以实现财务监督职能。此外,在未来还要进一步打造共享财务系统,能够将不同层次政府部门都纳入信息平台之上,让信息技术取代过去人工核算、人工审核,这样才会提升财政预算的管控水平。

(二)预算编制统筹规划

一方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应保证公用经费与人员经费的合理划分,为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福利与薪金,实现正常运行。单位应全额保证在岗人员工资,每年设置上涨幅度。公用经费设定不能过于依赖上年决算数据,应充分考虑单位可见的新业务与新情况,灵活安排各个项目。另一方面,预算编制工作应细化至各个部门,保证参与度与重视程度。各部门应科学论证业务发展与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汇总上报至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确定优先保障项目,设置科学合理的预算分配方案。

(三)构建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首先,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结构是单位全面预算工作能有效执行的基础。如果没有建立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在进行全面预算的过程中会出现责任不明、管理分散的问题,表面上是全员参与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质上没有人真正负起责任,导致全面预算流于形式。建立预算管理组织结构首先要成立一个单位管理层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的职责是定期向下级部门传达单位战略发展意图,并明确全面预算的管理方向。其次,设置预算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按照上级下达的战略目标,结合单位现阶段具体情况,将单位规划通过预算的编制、控制、跟踪、反馈和分析,确保预算工作落到实处,不留盲点。为了让全面预算工作更细致和准确,预算管理部门加强与单位各部门的沟通,构建清晰的预算管理流程,同时密切监督各业务部门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及相应的变化,提出改进建议,每月对单位各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汇报,使预算处在可控状态。

(四)注重预算监督工作

一是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沟通和配合。实际上,新制度对单位整体财务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整个单位各部门间的深度协作与配合来实现,仅靠财务会计部门很难实现。单位不仅仅要积极推动财务制度的改革,还需要对负债、资金运转、资产和财政管理等进行全方位协调,以更为细致的制度对各部门进行有机协调,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促使各部门共同推进核算工作。运用财务信息化系统进行监督和跟踪,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遇到突发问题要及时寻找解决方案,尽量避免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脱节等问题。相关部门提前准备紧急情况应对方案,尤其是要注意重大项目的实施情况,积极落实项目资金、进度等环节,在政策和财务上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保证预算执行的落实。二是强化预算监督。预算管理关系着单位的发展,而预算监督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单位审计部门应该增设岗位、增加监督管理人员,对预算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以此保障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的正常运行。预算监督分前、中、后3个阶段进行,前期做好预防措施提前制定紧急预案和财务支出计划;执行过程中及时分析当前预算情况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将预算情况及反馈到财务部门;后期分析此次预算执行遇到的有利和不利情况,以此减少下次执行失误,确保资金支出合理。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财务预算工作造成了巨大影响,其中既有重大机遇,也有巨大挑战。单位需要尽快适应新制度,从多个方面对财务制度进行创新、优化和完善,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实际对其进行解决,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效能,为财政编制落实有效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