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军

(绍兴市兴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312300)

基于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背景下,许多企业都是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而资产管理则属于企业财务收支的关键构成部分。而财务支出中主要就是由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所构成,资本性支出则是形成企业资产的关键管理目标。其中企业的财务收入主要就是由资产处置收入、对外投资收入构成。企业要想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实现预算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的相互融合,并且不断提升预算执行力,制定资产管理的标准,使得预算管理方式真正融入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深化内控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顺利开展。

一、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关系

从企业的预算管理角度进行分析,实现统筹与规划企业的资金,能从根源上满足企业资产增量的发展目标。如果企业的预算不合理,就可能导致资产配置出现问题,甚至出现资产闲置、资产超标等问题,无法满足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制约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1]。如果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不高,没有获得准确的资产数据,资产配置不合理,就会导致资金使用与预算编制目标出现相互脱节的情况,资金使用也出现问题。所以,不断改进预算管理体系,能规范化企业资产管理流程,并且优化资产结构,有效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此外,企业促进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能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由此不难得知,企业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的关系紧密,预算管理则属于资产管理的基础条件,资产管理则是预算管理的延伸。

二、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工作与资产实际运用出现脱节现象

企业的预算管理存在不全面的问题,经常与资产管理相脱节。企业各个部门在汇总上报资产购置预算以后,预算审核决策部门会合理的利用总金额控制方法,将相关的指标落实到各个部门当中,然后将各项指标细化为不同的资产类别[2]。如果部门上报额金额与实际批复的金额存在差异,就会导致各个部门出现争抢预算经费的问题发生。许多部门受到利益因素的制约,随意地进行资产购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产购置的公平性,甚至存在预算分配不科学的现象,影响企业的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融合。

(二)预算申报工作科学性与规范性不足

企业相关部门在申请资产购置预算的阶段,要立足于各个部门的基本要求,从资产利用率、资产存量等方面入手,对下一年度的财政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合理的预算申报。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进行资产购置预算申报的阶段,许多部门都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对实际的资产存量进行预估,仅仅关注本部门的预算金额。长此以往,导致许多不必要的设备归纳到资产购置预算申报范围中,影响预算申报的规范性、科学性,预算审核的难度也随之提升。

(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意识不强

目前,企业多数员工都存在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融合意识不强的问题,认为这两项属于独立分开的管理工作。在实际的预算管理阶段,各个部门或是岗位员工为了自身的利益,纷纷对资产预算管理方案顺利执行制造阻力[3]。而在企业全面推行资产预算管理以后,部分员工仍然存在在外购置资产的现象,没有遵循企业颁布的内控管理制度,甚至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上述因素都直观地表明了企业员工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融合的意识不强。

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路径

(一)改进与完善企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不断完善、改进资产预算管理制度,立足于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现状,逐步完善科学化的资产管理体系。在强化企业存量资产管理力度的同时,能显着提升资产利用率。企业需要定期做好资产盘点的工作,以此保证企业账实相符,并且为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提供关键的参考依据。在实际的资产配置过程中,企业也需要结合战略发展计划,制定资产购置的相关标准,并且对购置的规格、数量、价格等提出明确的规定[4]。结合企业职能部门的工作需求与基本特点,制定资产配备的相关标准,逐步搭建完善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对于资产配置的预算编制来说,需要根据资产配置的标准体系,将资产占有率、使用率、故障率等信息归纳到参考依据当中,并且合理的预测企业的资产购置、生产活动计划,及时更新资产相关信息。

(二)优化资产管理理念

1.企业需要强化资产管理意识,使得各个层级人员能清晰的了解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还要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融合作为推动企业长效发展的关键依据。在形成两者结合意识的同时,将资产管理理念落实到具体活动中。领导层需提升关注度,并且做好职工专业培训的工作。在优化培训体系的同时,使得相关人员了解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的意义。

2.企业应当逐步实现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的融合,提升预算管控力度,创新资产预算模式,实现对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在实际的资产管理阶段,结合资产管理的情况,提出相对应的管理体系,并且有效的提升预算管理精度。企业在制定资产管理方案的阶段,需要创新预算管理体系。由于大部分企业所处的资产管理环境都比较复杂,管理层需要建立多个层级的资产预算管理机制,下达预算目标,并以预算目标进行合理的引导,以此保证资产管理工作贯彻到实处。

3.资产管理人员需要设定明确的资产分配标准,并且实现资产的科学化分配。在不断强化预算编制力度的同时,将预算方案的价值发挥出来,直观地体现出企业资产状况,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将资金注入到盈利项目当中。通过做好预算监管与资产监管的工作,不断提升企业的财务管控水平。

(三)合理分配工作职责

企业实现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的相互融合,需要在搭建资产管理体系的同时,明确各个部门的基本职责,还需要科学化的设定以及协调管理机构。在实现对资产管理情况协调处理的同时,了解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于企业的基本情况,实现资产的科学化分配。在执行的阶段,提升监督管理力度,还要确保资产考核到位,以便于相关人员了解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的基本情况,并实现对后续资产整合管理目标,落实相关管理职责。企业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应当结合实际的资产存量,树立预算编制与资产增量的关系,做好及时调整优化的工作,还需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作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依据,合理分配工作职责,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力,确保预算编制的精确性。

(四)健全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企业利用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引入信息化技术,能做好历资产历史账目的清查工作,准确地将各个职能部门资产使用情况、资产存量体现出来。在进一步优化资产管理流程的同时,保证审核流程、账目管理能从线下人为操作转变为线上系统操作。与此同时,通过搭建完善的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实现无纸化办公目标,并制定规范化的预算审批流程,规避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资产损失[5]。在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相互融合目标的同时,加快数据信息的共享速度。利用审批流程、数据端口的相互联动,在实际的资产报销阶段,要想通过财务报销资产费用,就需要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做好系统审核的工作,才能进行购置资产的报销,规避徇私舞弊的风险问题发生。

(五)提升企业资产预算执行的时效性

企业进行年度资产预算的申报,主要就是结合当前的实际资产状况,做好年度企业资产需求的科学化评估工作。而企业年度资产预算的执行,则是需要落实与执行企业年度预算目标,并且结合不同经营阶段需求来落实。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预算发生、预算变更、预算增加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预算无法与预期的需求一致。所以,企业在执行年度预算的阶段,需要保证预算方案与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相符。在购置资产的阶段,也需要以预算计划作为基础。如果需要进行预算变更,则需要经过企业管理人员审批,才能调整预算指标,以此不断提升企业资产预算执行的时效性。

(六)完善企业资产预算执行评价制度

企业在各个财政年度结束以后,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当前年度的企业资产预算整体状况,还需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如果企业存在年度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则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总结实战经验,避免在下一财政年度发生相似的问题。企业管理层针对年度预算执行阶段,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则需要及时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并落实奖惩体系[6]。企业在不断完善资产预算执行评价体系的同时,保证公共部门的员工都能形成良好的资产预算管理意识,并且显着的提升企业预算编制水平,提升预算执行力,促进后续经济活动的顺利运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真正实现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相互融合,就需要从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对企业资产管理提出明确的要求,不断创新资产管理理念,形成良好的管控氛围。企业在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当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落实资产管理的标准,并且显着提升资产使用效益,推动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此外,企业优化组织结构,细化资产管理方式,引入信息化系统,确保预算绩效评价到位,实现企业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互融合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