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燕

(即墨区大信街道办事处,山东 青岛 266200)

一、农村集体经济理论概述

集体经济一般指的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基础上,是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中国集体经济重要组成,如同集体经济分传统和新型一般,农村集体经济也分为传统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1]。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实行生产资料和资产共同所有和按份所有,农民依据地域或产业自愿互利的组织起来,在生产和流通中进行一定合作,实行民主管理,采用市场化运作,使共同经营与承包经营结合在一起,收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在财产增值中实现利益共享的公有制经济[2]。

二、集体经济对新农村建设影响

中国目前进入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阶段,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关系城乡一体的构建,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其好坏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集体经济发展利于农村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农村建设重要环节,是实现其他指标的根本。第一,集体经济发展能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能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第二,集体经济可以促进产业协调;形成农业产销供一体化。可以发展相关服务业、加工业,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既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又可以拉动经济发展。

(二)集体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民生活富裕

农民收入关系到群众生活质量,关系到社会稳定。伴随经济发展,分散的家庭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日益显现,“卖难买难”成为小农户的重要问题。集体经济作为有效桥梁,既可聚合农户,又可连接市场,既可以提升产品价格,又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保证农民纯收入的不断提高。同时,集体经济发展为农民的福利保障提供经济基础,使农民在生活富裕之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三)集体经济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第一,发展集体经济有助于形成核心价值观;集体经济本身代表集体主义。在集体经济中,农民与集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协调和处理农民与集体关系时,带动农民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共同发展。第二,集体经济给文化建设提供基础;其发展可以给农民购买基础设施,满足农村精神文化需求,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还可以提供给农民各种培训,让其学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实现向新型农民的转换。第三,集体经济能促进社会治安治理;可以以灵活的形式宣传法村规民、约律规范,引导树立法制意识,推动依法治村。

(四)集体经济促进村容整洁的实现

村庄是农民生活的故土,村容整洁的目的就是提供宜居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第一,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建设资金。因为财政对农村的支持资金就是“输血”“授人以鱼”,只有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强大才能实现自身“造血”,能为水体清洁、电网通畅、道路硬化、空气净化、空地绿化、楼房美化、村庄亮化提供长效保障。第二,村容整洁是涉及全体村民的大工程,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哪家哪户能办随便得到的,这需要集体组织进行统一部署、整体规划、从而改变乱、差、脏,实现村容整洁。

(五)集体经济保障民主实现

农村是广大农民的农村,民主就是农民以主人角色,自主、自愿、自觉的参与决策、监督各项工作,实现当家做主和村民自治。集体经济应该既代表农民的共同利益,也体现农民民主管理的诉求。传统集体经济因为产权的模糊性,使应该“人人都有”的实际“人人都没有”,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变成“干部经济”,现在的新集体经济在产权发生改革,真正达到“民管、民享、民有”。首先使农民掌握与权益相关的决策权、话语权、监督权等,也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发挥民主管理积极性,有效推动实现村民自治。新集体经济既是提高自我管理、自主决策的形式,也是政治文明载体。

三、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

集体经济的实现是不断发展、多样化的,这是由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在中国发展不同时期,生产力水平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有与不同阶段适应的集体经济才能推动农村发展。并且,即使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也要有不同的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相适应。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的多样化是中国生产力必然要求[3]。

四、集体经济多样化意义

(一)多样化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

多样化实现可以通过折股量化、产权改革等体现农民在集体经济的收益,同时多种分配方式的实现使农民更愿意参与集体经济,并结成利益共同体。多样化的形式形成完善治理结构和规范,发挥了民主机制作用,减少集体经济财产的浪费。

(二)多样化是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基础

产权改革形成的多样化形式,使农民共同拥有农村集体经济产权,还可以按股份共有形式吸纳资源、资金等入股,还可以吸收其他社会资源入股,形成产权的多元化、开放性,使各种形式资源在农村集体经济内聚集,激活集体经济,增大生产规模,强化集体经济发展。

(三)多样化适应农村生产力水平

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资源、经济、历史状况等各不相同,农村集体经济要适应多层次发展水平。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承包租赁、集体统一经营等形式在我国农村都广泛存在着。

五、相关启示及对策

(一)集体经济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途径

面对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市场化,单一的农民无法有效适应,小农户是市场经济中的弱势。中国正是以单个家庭为生产单位,怎样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保证农户顺应市场化,必须实现农民集体化。而集合农民组织要以服务农民为目的,是农民自己的组织。这就必须是农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的本质是“民管、民享、民有”,这样既能形成组织化,又可以保护农民的利益。目前中国的集体经济既弱化了吸引力,又无内部凝聚力,还需要在积极寻求更有效的实现形式。

(二)集体经济应该有多种实现形式与时俱进

农村集体经济需要具体实现形式加以体现,中国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足,主要是没有有效实现方式,传统集体经济又过于单一,限制集体经济发展。中国的社区股份合作社、企业化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形式,突破集体经济形式局限,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些形式说明,寻求有效地实现形式是发展集体经济主要途径。但因为各地区历史基础、发展条件、自然资源不同,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因为只有适合本地区生产力的形式才是更好的。即使是同一形式也得随经济变迁而调整,所以,实现形式要不断创新调整,这样才能保持发展。

(三)各种实现形式发展上有内在共性

集体经济发展要有具体形式,“有效”的形式能使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所谓“有效”,就是与当地生产力适应,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能实现共同富裕。各地情况有差异,因此实现形式也各不相同,随着社会发展,还会涌现更多更好的形式。我们该怎样发掘各种各样实现形式呢?虽然各种形式表面看似乎没有规律,在这多样化外表有内在共性,国内外实践可以发现这些共性构成了集体经济形式框架,找到共性就找到发展集体经济的方法。

(四)保障农民的财产权利是实现形式的根本

农民其实知道团结起来抗风险能力大,在市场竞争激烈当下,依靠集体能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那为何参与集体经济积极性不高?由于很多地区的集体经济吸引力不够,不能形成强大凝聚。而吸引力主要决定于农民加入获得实惠多少。从比较成功的集体经济形式看,可以明确之所以能得到农民支持,均是主体为农民,以为农民利益谋利益为目标。第一保护农民原有的财产权;第二创新分配,给予农民更多财产权,比如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不仅可有打工收入,还有财产收入。加入组织后,能降低成本及交易费用,能提升产品附加值,这样农民从多渠道得到实惠,保证了自身利益。因此只有尊重农民、给予农民更多财产权、提升农民收益是根本,才能获得支持,才能发展得更好。

(五)政府要有合适定位

农业基础性地位决定集体经济发展要政府的支持。日本农协能发展很好,很大来源于政府扶持,即使现在农协的已很大,政府依为其保持好外部环境。而我国集体经济受到的政府扶持就很有限。要想快速推进集体经济发展,政府一定要有合适定位。第一不缺位,就是做得少、没做的要求补上,要从税收、政策、信贷等给予扶持,而且要是有效具体可操作。第二不越位,中国集体经济发展需政府扶持,并不是要政府包办一切,甚至要代替集体经济开展管理,而应注意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主要通过法律、经济手段适时为集体经济提供帮助。

六、构建集体经济的内在机制

在中国农村同时存在发展许多农村集体经济形式。比如华西村模式、新苏南、广东南岭等。这些集体经济促使集体经济的强大,随着社会发展可以出现更多更好集体经济。研究集体经济虽然不可能穷尽所有形式,但梳理和总结农村集体实现形式共性是可能的。当知道内 在机制时,如同找到一把万能钥匙,从而解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奥秘。

(一)明晰产权动力

动力是农民关心、参与集体经济根本,是集体经济焕发活力关键。只有产权改革才能实现动力。集体经济是集体所有,其在产权上具有模糊性。因而成员缺乏激励机制参与集体,很多地方成了干部经济。这样集体经济与成员关系松散,因此缺乏监督,导致集体财产流失,广大成员权益受到侵害。产权改革最重要的是明确农民在份额,权益量化,明晰产权是集体经济动力。将集体财产折股给到个人,使集体与农户变成共同体是发展的根本。土地合作社中,农民以拥有承包权入股,其关键在于农户有清晰土地权利。确权确股使土地权清晰,农民能够行使股东权利,从而进行决策和监督权,在保障农民权益时,也减少集体财产流失。产权改革使成员获得财产控制权,能激发主人翁精神,提高农民关心集体积极性。折股量化给农户,第一,克服产权模糊坏处,能够避免行政权对集体侵犯;第二,解决利益分配失衡,使农户分享利益。当集体经济收益较高时,农户能分享到集体成果,集体经济实至名归。明晰产权作为有效动力,产权改革是经济改革核心。清晰产权对于规范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有基础性作用。没有实行产权改革集体,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改革。可以采用股份合作形式,第一,集体财产不适合变现到人,这样可以解决归属权问题。第二,单纯股份制不适合,容易有外部人控股,这样就会损害个人利益,不利集体经济服务农民。因此,在集体经济改革时应该考虑股份合作制,既能量化财产,产权清晰,又能保证农户主体,保障农户利益。因此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改革办法,更好推动产权改革进行。对于已完成集体应深化配套,巩固成果:第一,集体股应减持至取消。集体股是公益事业基础,在许多集体改革有一定意义。但随着集体发展,为避免产权模糊,可逐步减持至取消,公益事业支出可从集体经济年终提取公益金确定。集体股使集体产权有模糊性,但由于中国农村经济职能,产权改革很难一步到位。因此产权改革应循序渐进。第二,个人股应完善股权。给予农民股份占有、抵押、收益、继承权利,在推动个人股流动和要素配置。第三,增加筹集股份额,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破除集体经济封闭性,使社会资源和集体经济结合,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二)完善内部管理

完善内部管理是集体运营关键,是保障成员权益、表达成员意志的基础。传统集体经济多数不实,其模式容易形成干部经济,使集体的市场化受行政影响。集体经济职能由村两委担当,与其适应治理结构没有建立。而新集体经济其都建立明晰治理结构,实现“经政分离”。其中,股东大会是集体经济内部权力机构,决定重大问题,理事会为执行部门,负责日常、对外等事务。监事会代表股东理事会监督。由于集体财产属于全体成员,以此建立股份合作与股份制有本质区别,只在治理结构相仿。为更好监管财产,很多组织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资产委员会,和“三会”构成更完整治理结构。新型集体经济治理结构的建立,为内部民主铺平道路。通过代表大会,农户可以民主的表达意愿,讨论、决定人事或其他问题。财务审批公开增强管理透明度,使集体经济工作更好置于监督下。由于实现经济与管理分离,成为独立实体参与市场,因而其具有经济市场意识,能从理性角度选择发展方向,按企业管理展开工作。产权改革,打破集体封闭发展模式,为它带来了技术、资金,引入先进人才、理念。人力与组织资本高效融合,为集体经济科学管理提供强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