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文

夏种之后,睢宁县农业大镇官山镇的农户们进入田间施肥的忙碌阶段。而农户们使用的肥料,很多是由该镇产生的农业废弃物经过处理而来。近年来,官山镇以争创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为目标,在做大做强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农业废弃物利用体系,努力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之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百姓开辟增收新渠道。

午后,官山镇种植大户刘一坤来到承包的玉米地,看着刚长出地面的玉米秆径粗壮,叶子宽大翠绿,笑得合不拢嘴。“这是充分发酵后的湿粪浇灌出的农用地,肥料用量可以减半,同时肥效持久,养分全面,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刘一坤俯身拍了拍黝黑肥沃的黑土地,表现得很满意。

今年,刘一坤新承包了约300亩土地,近200亩种植大蒜,100亩种植玉米。需要施肥时,他就到附近的江苏智勤牧业有限公司免费运回肉鸭粪水浇地。“现在鸭粪肥水可是‘抢手货’,用它种出的蒜长得又肥又壮。”刘一坤来到大蒜收储点,手里掂量着今年新收的大蒜算了一笔账:用了肥水的土地,比传统的施肥方式每亩可节省200多元,大蒜产量也能提高不少,平均每亩地收成比以往要多1200多元。

“我们将肉鸭养殖产生的鸭粪处理好后进行干湿分离,附近种植户可以根据需要免费拉走作为肥料壮地,我们也可以节省处理鸭粪的资金。”江苏智勤牧业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张东田介绍。该公司每年可产生肉鸭粪便污水约28000立方米,这些原粪会集中到黑膜氧化塘中进行发酵,氧化塘中含有特别复合微生物酶,在丰富微生物酶制剂的作用下,大部分有害物质都会被分解、溶解,最终转化为含丰富有益微生物的液态生物菌肥。

近年来,官山镇先后引进众友兴和、温氏集团、正邦集团、桂柳集团等一批农业企业,推动食用菌循环产业链、生猪循环产业园、肉鸭循环产业园、奶牛养殖基地“一链两园一基地”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集群建设。随着产业规模越来越大,该镇不断拓宽农业废弃物使用渠道。围绕肥水还田打造延链产业,建立楸树、无絮杨培育示范林、瓜蒌种植、莲藕种植、沼气站等处理畜禽粪便产生的沼液;探索以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构建“养殖—粪水无害化处理—沼液沼渣还田—饲料加工”的体系。

目前,睢宁县共建成4家粪污处理中心,位于官山镇的徐州友田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镇产生的大量农业废弃物会在该中心进行处理,畜禽粪污的年处理量可达30万吨。

“我们独立研发的分子膜发酵设备,可有效将种植、养殖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公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经过陈化、粉碎,农业废弃物被制作成营养土、生物菌肥等产品,线上进行销售。”中心负责人岳喜云介绍,中心生产的营养土可用于大棚种植、花卉培育,销售情况很不错。生产的有机肥更是畅销安徽、江苏、山东、湖北等地。

官山镇经济苗木种植基地项目是该镇农业循环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由徐州友林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生物菌肥进入基地后,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会准确地输送到每一棵苗木的根部土壤区。在节省肥料开支的同时,促进林木生长,达到变‘粪’为宝的效果。”公司负责人杨昌强介绍,种植基地占地面积4200亩,其中无絮杨成材林2000亩,无絮杨种植基地500亩,楸树种植面积1700亩,可以消耗大量养殖粪水,为周边养殖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官山做强生态循环农业链条的重要抓手。”官山镇党委副书记杜健介绍,该镇正持续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程。根据种养殖规模比例配套的原则,调优种植业结构,发展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后续,将扩大果品、蔬菜、中草药、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大力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将官山镇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健康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