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兵

(山东胜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现如今,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愈发复杂、多变,通过强化预算管理,有利于科学配置资源、降低成本费用、提高抗风险能力,帮助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从目前实际现状分析可知,企业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预算管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将其贯彻到位,真正发挥预算预测、控制和监督的功能,难以创造良好的环境,不能实现预算精细化管理,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由此,企业要准确做好自身市场定位,明确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确定影响预算管理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方法,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帮助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强化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如下:第一,促进合作和交流。企业预算管理实施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要求管理者全盘考量整个价值链间的相互联系,预算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手段、方法,可以触及企业各方面,为了将其落到实处,需做好各部门协调、沟通,真正实现企业预期目标。

第二,做好资源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工作。企业内部资源是有限的,科学配置资源、高效利用资源,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目标,严格按照各部门资源需求,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资源最优化配置方案,且向增值度较高、重点项目倾斜,保证企业有限的资源能够在各部门、业务间进行整合和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三,实现战略目标。企业预算管理与战略紧密相关,充分考量内外部环境,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逐一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岗位,各部门做好协调和配合,共同贯彻预算管理的同时也是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1]。

二、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分析

(一)管理层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

从当前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时,管理层思想意识滞后,认识不全面,是阻碍预算管理成效的核心因素,主要是管理层将工作重点放在战略规划、决策制定等方面,忽视了预算管理,对其认识不到位,不能主动学习和掌握预算管理的先进理念,并且将其融入实践行为中,无法以身作则为员工做好榜样,导致预算管理缺少强有力的思想支撑,弱化预算管理的效果。另外,企业宣传和教育力度不足,没有定期举办宣讲会、知识竞赛,导致管理层不能掌握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学习和引进正确理念,将其融入实践中,致使预算管理目标难以达成。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

部分企业在编制预算时,仍面临着一些阻碍,使得预算编制缺少有效性、科学性,核心原因如下。

第一,预算编制与战略目标相脱节。一些企业编制预算时,未能预先厘清战略目标与预算间的关系,没有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编制预算,使得预算管理不能为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服务,两者相互脱节,导致预算编制缺少有效性、科学性。

第二,预算编制方法选用不合理。目前,一些企业编制预算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业务开展特征,遴选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仅局限于增量预算法、固定预算法等滞后方法中,对于弹性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应用较少,造成预算编制内容缺少科学性、合理性。

第三,预算编制弹性不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多个不确定因素,为了使得预算适应主动、多变的环境,就应在编制时留有弹性空间,但是部分企业忽视这一问题,预算编制过于固化,缺少调整的空间,造成预算编制内容不科学、不合理[2]。

(三)预算执行监督、考核力度不够

预算执行过程中监督、考核力度不够,难以发挥其自身效用,具体表现在:一方面,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企业预算监督的工作主要是由内部审计机构实施,由于当前部分内审机构独立性不强、缺少权威性,无法履行自身职责,难以监督预算执行全过程,无法找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并且给予整改意见和措施,导致预算执行监督流于表面。

另一方面,预算执行考核不到位。强化预算执行考核,有利于调动人员积极性,提高预算执行力,目前企业没有设置完善的预算执行考核机制、标准,增设专门的考核人员,难以按照相关流程和制度实施,不能客观评估各部门执行预算成果,也没有将最终考核结果作为预算管理体系优化、人员薪酬晋升的依据,造成预算考核不到位,不能提升预算执行力。

(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执行这项工作复杂程度较高,为了实现预算管理精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预算管理信息化,利用先进技术融入预算管理中,以展示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预算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但从实际现状分析来看,部分企业在实践过程中,缺少丰富的经验,可参考的成功案例较少,阻碍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仍存在诸多未能解决的痛点,主要包含:其一,企业没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各部门沟通和交流仍不畅通,信息传输速度较为缓慢,各层级、部门面临信息不对称现象,无法将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工作归纳到系统内,导致这些工作开展缺少规范、标准化。同时,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缺位,无法实时追踪预算执行情况,掌握实际支出与预算目标的偏差,及时进行调整和纠偏,难以展示预算信息化、数字化的优势。

其二,信息安全风险大。当前部分企业系统间数据交换、传输仍止步于互联网和本地存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运行中面临多方面风险,最为突出的是信息安全风险,缺少安全防护技术,易受病毒、黑客的入侵和攻击,导致系统出现瘫痪,难以实现预期目标[3]。

(五)预算管理人员素养较低

预算管理人员素养较低,是目前企业预算管理效果不佳的核心原因,人员素养有待提升主要是企业未能注重培训,无法预先掌握人员薄弱点,给予有效的培训内容,创新和优化人员培训方式,导致人员不能通过培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更新人员知识结构,为预算管理工作实施提供人才保障,阻碍企业预算管理顺利开展。

另外,忽视预算管理人员的引进和挖掘,除了对现有人员的培训,还应注重对预算人员的外部挖掘和引进,但是缺少规范、统一的招聘标准,在招聘人员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工作经验等,忽视了人员协调沟通能力、信息素养、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等,造成预算管理人员与岗位脱节,使得各项工作开展不顺利。

三、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思路和策略

(一)强化管理层预算管理意识

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时,必须要求人员持有先进、正确的思想,以思想驱动各项行为,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强化人员思想观念,尤为重要的是管理层预算管理意识,应积极以身作则,充分学习和掌握预算管理的先进理念,将其融入实践中,为员工做好示范和榜样,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确保后续全体员工主动参与到预算管理中。

同时,企业还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定期举办宣传会、知识竞赛等,增强管理层预算管理意识,全面掌握相关预算的知识,了解其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动与市场接轨,创新和转变自身理念,为预算管理实施提供思想支撑,以实现预期目标。

(二)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企业预算编制是一项专业且复杂的工作,其内容是否符合实际、科学有效,关乎着预算管理的效果,也决定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要想保证企业编制预算更科学、合理,就应紧扣以下几方面。

其一,基于战略编制预算。企业应厘清预算与战略目标间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考量当前内外部企业面临的环境,确定好企业战略目标,以此为指导方向编制预算,保证预算执行与战略目标实施步伐一致,预算实施为实现战略、运营目标提供服务,保证预算内容符合实际,更具有效性、科学性,获取良好的预算管理效果。

其二,合理选用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方法的选用,应从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入手,以保证预算编制方法使用科学,当前预算编制方法较多,如弹性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其适用企业有时会存在差异,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对于预算管理的全局性、准确性要求较高,可选用弹性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初期对重点事项进行局部预算,如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

企业发展初期业务单一,可选取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并且重视现金预算;发展中期随着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建议选用滚动预算法完成编制;发展成熟期整体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可选用零基预算法等,并且以利润预算为核心[4]。

例如,某公司投资经营天然气、塑胶管道等业务领域,形成胜利燃气、胜邦塑胶等产业品牌,并建立起遍及全国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企业为了真正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市场份额,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将重点放在了预算管理中,并且狠抓预算编制。

第一,优化和改进预算编制流程,坚持应用“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式,确保业务前端也应参与到预算编制中,以保证预算更符合各业务部门需求,避免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编制不深入、不全面。

第二,企业编制预算之前,开展全方位的调研,掌握自身实际状况,利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联合使用滚动预算法、弹性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从根本上保证了预算方案的有效性、科学性。

第三,重视预算编制的弹性。随着企业业务体量增大,面临的市场环境复杂,预算编制中较为灵活,重点项目进行刚性控制,日常小额采取柔性把控,真正实现刚柔并济,使得预算内容适用性、可操作性较强。

(三)加大预算执行监督、考核力度

强化预算执行监督、考核力度,是提高预算执行力的重要举措,要从思想、行动层面高度重视,并且制定一系列措施,确保预算执行监督、考核落实到位,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一方面,注重预算执行监督。企业要建立独立性强的内审机构,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监督制度,严格依照相关流程、制度进行监督,快速找到预算执行中的痛点,深究其原因,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有效体现预算执行监督的作用。

另一方面,强化预算执行考核力度。企业应科学设置预算考核指标,形成完整的预算考核标准、规范,设置专门的考核人员,对于各责任机构、岗位预算执行成果进行评估,并且将最终考核结果与预算管理体系、人员薪酬奖金等关联,提高预算执行力。

(四)注重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企业在改革和转型中不断深入,对预算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要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将复杂的预算执行到位,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企业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搭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从根本上突破各部门壁垒,实现各层级、信息互通和共享,加快信息传输速度,改变业务、财务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可以将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工作归集到系统内,保证每项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减轻人员工作压力,切实提升预算管理效率、质量。同时,利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全方位追踪预算执行情况,并且自动化生成报表,将每项业务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比对,分析两者间差异的原因,逐步做好纠偏和调整,实现预算管理精细化、集约化。

另外,应不断扩展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能够与企业内部OA、ERP等系统高度集成,支持从业务系统自动化提取数据,高质量开展预算控制和分析工作,实现预算管理目标[5]。

例如,某企业是一家以从事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天然气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是清洁能源天然气业务推广和应用。

企业应用RPA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信息互通和共享,获得了较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提高预算管控能力。使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各环节费用进行管理,对于业务费用执行情况做好预算审批,立即做好预算预警,从源头避免费用超支。二是实现系统集成。将预算管理系统与物资管理系统、OA系统、ERP系统集成,对企业全流程进行监管,从系统后台实现全过程可视化,进而对预算管理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面管控。

(五)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素养

人员是企业重要的资源,也是预算执行的主力军,打造一支高素养、复合型的预算管理人员队伍,是开展预算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能够保证各项工作实施的质量。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加强现有人员培训。结合人员薄弱点,给予不同层次人员合理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和模式,吸引人员参与到培训中,通过培训提升人员素养,高质量开展预算管理。

第二,注重外部人员的挖掘和引进。企业要制定统一的招聘和挖掘人员标准,在实践中既要强调人员扎实的理论知识、工作经验、实践技能,又要注重人员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培育复合型预算管理人员,为预算管理工作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四、结束语

企业强化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防范风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将其高质量实施,发挥其自身效用,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部分企业忽视这项工作,在开展中仍存在诸多阻碍,使得预算管理实施效果不理想,难以发挥其效用。因此,企业要准确做好市场定位,厘清预算管理中的难点,提出解决和应对方案,保证预算管理执行到位,以发挥预算管理的效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