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松,孙光闻,梁是况,任 璇

(1.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广东 广州 510610;2.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 号),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2012 年10 月9 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教育部2012 年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1 号文件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一般被认为是0~6 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处于飞速成长和发展阶段,需要专业老师全身心的呵护、引导。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更具有专业性。对幼儿教师其专业整体规划进行教学教育活动的时候,应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实践能力归结就是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职场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独立的处理问题。拥有实践能力,才能针对幼儿的多变性、突发性做出合适的解决培养措施。这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性的一种体现[1]。社会的发展已对幼儿教育及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展贴近生活的科学课堂,其中包括幼儿认识和观察植物生命活动过程,学习植物种植知识,以培养幼儿认识自然、发现自然、探索自然的能力。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在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日益结合下,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学习生物学应该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也是个人素养的基本组成[2]。生物学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生物学教学应以生物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提高生物技能为目标,以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主要载体,精心设计并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以此教育和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提高学科核心素养[3]。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仍是重点在文科知识、文艺技能培养,而忽略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的教育,从而导致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均衡。在幼儿教育的五大发展领域中,科学教育仍是“短板”。也没建立与科学相关的课程体系,很难培养出具备科学能力的毕业生,将来也很难做到游刃有余地驾驭科学课堂、有效开展科学游戏等科学实践活动。提升准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4]。《生物学》课程作为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学习的一门必修课,要求学生除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如何提高幼师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采取了生物课老师作为校内指导老师,组织学生成立种植社,校外引进高校和科研所的专业老师讲解园艺植物种植专业理论知识,并现场进行种植实践教学,学生们亲自动手参与种植实践,通过跟踪完成蔬菜、花卉等园艺植物全部种植过程,使学生熟练掌握其种植管理技术,利用开展种植活动提高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实践探索,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 成立植物种植社,校内生物课老师、校外种植专业老师共同指导种植实践活动

校内依托生物学课程,开展种植实践活动,成立种植实践社,由生物老师担任校内指导老师。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位于市中心位置,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学校仍然划出一块约100m2专用地(地面硬化、配以种植栽培槽、浇水水源等)作为学生种植体验园,用于校内种植社的学生进行种植体验活动,种植的植物种类包括蔬菜、花卉、芳香和药用植物等。

由于幼师学校没有专门的种植实践类课程,学校也没有专业的老师教种植技术课,学生们缺乏种植理论基础知识,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学校专门聘请农业高校和农业科学院蔬菜学和花卉学的专业老师来学校讲授理论课程,并现场演示播种、育苗、定植等栽培管理过程。通过上述校内外师资资源的有效整合,针对相关专业知识,先讲理论要点,然后老师在现场演示教学,学生们再亲自动手操作,使生涩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也增加了所学知识的准确性。学生们在校内外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园艺植物从种到收的全部过程,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所学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专业性及准确性,见图1~图10。

图1 校外指导老师讲授花卉栽培理论知识

图2 校内、外指导老师商讨种植计划

图3 校内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施有机肥

2 以学生为主体,在校内、外老师指导下进行种植植物日常管理

图4 学生们实操整地、施肥技术

图5 校外老师现场讲解穴盘育苗知识

图6 学生们实操穴盘育苗播种

图7 校内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间苗

种植社招收有兴趣的同学加入,在校内外老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植物栽培日常管理。根据理论知识的要求和植物生长的规律栽培植物,包括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植物生长特性、整地施肥、播种育苗、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的解决,最后到阶段性成果的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参加种植活动的学生动手参与整地、施肥、定植、浇水等日常管理活动,学生们进行分组,观察植物生长情况,调查记录。通过专家、专业教师全程指导,细节到位,让学生在栽培植物的实际操作中掌握种植技术,使学生在未来的幼儿园工作中独立开展并完成植物种植科普活动,见图11~图14。

图8 学生实操间苗技术

图9 校外老师讲解幼苗定植技术要点

图10 学生实操定植幼苗

图11 校内指导老师对活动进行讲评

3 通过全面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确保种植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

对参与活动的学生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学分的给定考虑各个方面因素。首先是评价内容的全面化:①学生活动期间的表现。如出勤率、态度是否端正、是否积极主动、由任课老师综合考核后给予一定的分值;②活动开展中的客观效果。包括所种植植物成活情况、学生学习期间的经验小结,摄影、录像、笔记等内容。其次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参与的幼儿园等单位机构评价。

图12 定期进行活动总结

图13 学生和校内老师进行交流

图14 学生认真做种植记录

4 通过活动,主要有以下作用

4.1 提高了学生们实践动手能力

种植的植物以蔬菜和花卉为主,贴近生活、操作性强、适宜于幼师学生掌握和未来幼儿实操。学生们走出课堂,不局限于书本知识,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种植过程中把理论知道进一步消化吸收,真正做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4.2 锻炼了学生们实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种植过程中,很多时候外界条件和书本上的理想状态不符合,比如说浇水,按照理论讲解,理想状态下每天浇一次水,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连续阴雨天,或者连续晴热天气,这时就不能按照书本教条的浇水,可能变成每隔两天浇一次水或一天浇两次水,这样通过实际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土壤情况,学生们学会判断浇水的时间和次数,也就是灵活地处理实际问题,不教条,不僵化。

4.3 培养了学生们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植物是有生命的,种上后你不能不管,否则会因缺水、缺肥而生长不良,学生们在种植过程中,锻炼了细心观察植物生长状态,耐心进行调查记录拍照等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使学生变得更加有责任心。这种培养对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细心、耐心、有责任地对待他们的学生(幼儿园小朋友)也是有极大帮助的。

4.4 提高幼师学生未来职业竞争能力

幼师的学生未来的工作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有其特殊性,意味着其要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表述事情,多数幼儿教师没有植物种植方面的经验,在指导小朋友的时候,会力不从心,有时还会出现专业知识性错误,那么如果是大学专业的老师去指导小朋友种植,可能存在交流的问题。现在的作法,从源头开始,让幼师的学生先学会种植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然后将来在幼教岗位工作时,就会把这些专业的知识,变成幼儿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等条件下,懂种植的学生,提高了其职业竞争能力。

总之,通过开展种植活动,在学生中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师生,帮助学生积累操作经验、提高科学实践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的作用,在观念上打破幼师生在学科学习中重艺体轻科技、面对自然学科重知识轻能力、在教学方法中重演示轻操作的误区,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积极性,通过种植活动实践,也使学生们的生物学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可为幼师生将来更好地从事幼教科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