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洋波 ,章慧明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32)

1 背景分析

1.1 国内旅游发展现状

由于近几年游客量和旅游收入的不断攀升,未来几年国内游客量和总收入基本呈持续增长态势;但是旅游的消费市场成熟度不足,各地特色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下降,消费结构需求在逐渐转向深度体验与文化认知、兴趣认知转变,旅游产品结构急需合理化调整,比如旅行纪念品的增加、休闲度假功能的增加等。

1.2 国家发展特色旅游城镇、丰富特色旅游商品的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8月11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文件提出。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现代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到2020年建设一批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特色旅游城镇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扎实推进旅游商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商品类型,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快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推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系列。

2 乡镇旅游街区规划理念

本次结合实际项目梳理水东镇文化旅游街区的发展现状和乡镇旅游经济发展的背景,笔者提出了小镇旅文化游街区规划设计的理念,一共八点,此八项理念将探讨乡镇旅游文化街区的发展之道。

2.1 靠商吃商

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将潜在的旅游资源改造成旅游吸引物,再提供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吃、住、娱、购等。旅游项目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计划和考虑。依托水东镇资源优势,合理构建旅游路线,打造水东特色小镇。

2.2 多巢共筑

规划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和餐饮文化资源,以”吃、住、游、购、体验”为主题的多个项目共同发展,形成完整的旅游体系,满足目标人群出行的多项需求,引领旅游项目的开展。

2.3 有机嵌入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饮食以旅游为切入点,把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有机嵌入,以文化旅游为导向,吃住一体带动经济的发展,增进社会文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2.4 文化拓荒

“取之有道,吃的有来由,游的有内涵”能够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延续文化的传承不仅可以追溯地方本源,提升旅游文化街区的形象品味,更能在其产品属性上提振其价值。梳理和挖掘地方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山水文化、建筑风貌、街巷格局等软性和硬性特质,提炼创新后,融入规划、建筑、景观空间设计之中,方能赋予街区以新的生命。

2.5 举旗戴帽

旅游项目的开展在于其所有的策划都是围绕确定的形象开展,主题形象是整个旅游项目的特色所在。因此,突出主题形象是主题旅游项目开展必须坚持的重点。一个成功的主题旅游项目策划必须要有鲜明的主题。借“皖南川藏线”旅游发展的东风,提出“日驾川藏线,夜泊水东街”,把水东镇的旅游发展与皖南川藏线旅游结合起来,助水东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2.6 体验带动

旅游应遵循消费者生理和心理规律,满足其审美、交流、休憩及整个生活方式的需求。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通过体验式旅游项目的设置,引起人们的兴趣,留的下游人,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7 次佳选择

针对不同的人群需求以及旅游体验的多样性。小吃业态在价位和规模层阶梯状分布,不仅有低价位的小吃,还配套高品位的餐饮。住宿方面包括普通的宾馆住宿和有意思的民宿,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2.8 低开高走

小镇开发前期缺乏资金投入,低投资高回报,以小吃等投资较小的项目结合文化旅游资源,以文化资源与小吃经济增长相结合来提高收益。

3 水东镇旅游街区场地解读

3.1 区位条件

水东镇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最南端,东邻广德县,南接宁国市,北至郎溪县,区位优势明显。因处水阳江东岸而得名,2008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水东街得水阳江航道之便利,系明清时期重要的水运码头和物质集散地。水东老街也是宣州区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街区。本次规划选址的水东文化街紧邻水东老街,地处古镇文化政治核心区域,交通便捷。

3.2 周边环境分析

设计文化街区的建筑形式和风貌时,建议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进行设计,因此需要提炼建筑特色元素。镇区地处徽文化与东吴文化交汇处,建筑风貌也传承了传统徽派+东吴建筑的风貌特色。水东老街的民居建筑主要为前店后宅的空间布局。明显特征为徽派马头墙,青瓦白墙。前店以木质门面为主,窗户上有花纹格栅。

4 水东镇旅游街区设计构思

4.1 街区空间营造

建立商业价值评估体系,通过建筑设计、周边环境以及装饰等来营造商业氛围,设计出一个令人愉悦的空间和交通流线组织。

商业价值评估体系,主要从位置、交通、视野和质素四个方面入手,合理的评估和确定小吃街各项要素。包括聚客点、距离、人流;交通方面有可达性、道路、出入口、交通易达性等;视野则要要求在远距离、中距离、近距离等有不同的风貌展现,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形式、面积、层高、开间进深比。

空间形态上要摒弃简单化一的街道空间形式,充分显示街道的趣味性。窄巷、折现、连廊、小尺度共享空间等结合起来设计。短街和窄巷能充分展现街道的可视性和人流的最大共享,“街”与“坊”的感觉,体现“逛”的乐趣,而共享空间则为游客提供一个令人愉悦的空间。在交通空间上则要做到:易于通达、简约而不简单。

商业氛围的营造则主要通过广告牌、招牌灯箱、霓虹灯、LED灯、旗帜等软质装饰、花坛、雕塑、电话亭、凉亭、座椅、路牌等方面来实现。

4.2 建筑风貌设计

4.2.1 建筑风格

建筑风貌笔者提倡以当地传统地域建筑风格为主导,即宣城地域特色建筑形式;美食街建筑风貌以水东镇传统徽派+东吴建筑风格为引导。同时,建议对以上控制区周边建筑进行立面整治。提倡将古典色彩和韵味通过现代的形式和手法得以展现。提炼老建筑、建筑文化的内涵,用现代的建造方式进行演绎。

4.2.2 建筑层数

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建筑层数进行控制。建筑物的层数或高度必须符合日照、建筑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要求。本例中小吃街的建筑层数为1~2层(以1层为主)。

4.2.3 建筑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提倡先分析当地特色建筑的空间尺度,再结合现状设计时的实际情况,寻求一个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水东街小吃街空间设计时,笔者先分析了当地老街的建筑尺度,当地老街宽约3.5~5m,宽与高之比D∶H≈0.7~1,尺度较舒适。同时分析了其他徽派古街的空间尺度,得出徽州的老街,其街道尺度大概在D∶H≈0.7~1.5之间,这是比较亲切、稳定而又不给人紧迫感的宜人尺度。最后结合了现状实际设计情况,确定美食街区的空间尺度D∶H≈0.9~1.4,是比较宜人的小吃街空间尺度。

4.3 街铺设计

4.3.1 风味小吃类型

结合规划理念中的“次佳选择”,建议不同种类的风味小吃均可在小吃街中体现,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需求。

店铺种类分类 表1

4.3.2 店铺规模分类

结合上述的3种不同店铺种类的小吃,规划出相应的店铺规模与之匹配。水东街方案中提出20m2、30m2以及50m2三种店铺规模。

4.3.3 店铺经营销售形式分类

按经营区域和方式分类,餐饮小吃类店铺主要有以下5种类型(见表2)。

餐饮小吃店类店铺 表2

5 总结

本文简略地介绍了乡镇旅游街区(风味小吃街)的设计,重点运用八项规划理念,梳理小镇文化旅游街区的规划设计方法。从性质定位、建筑风貌、空间尺度、氛围营造、店铺空间设计等多方面介绍对特色街区设计的方法,只有结合实际,立足长远,才能突出乡镇旅游街区设计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