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震 (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1 引言

建筑学专业是高校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将在建筑设计技术岗位从事设计工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社会对建筑学人才一直保持着旺盛的需求。与此同时,各单位的用人标准也越来越高,普遍需要毕业生能尽快适应相关工程技术岗位的要求。因此,如何面向社会培养合格的建筑学专业人才是每位专业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事建筑学专业教学工作已有多年,讲授过多门专业课程,在教学中深感建筑学专业的培养质量与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业务水平有密切关系。在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与实践经历就该问题谈几点看法。

2 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建筑学专业有着鲜明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既有理工学科应有的科学严谨的思维模式,又蕴含鲜明的人文色彩,可谓是一门兼容并蓄的综合性专业[1]。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毕业后将在建筑设计单位从事设计类工作,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而设计实践能力的提升本质上是一种实战经验传承与积累的过程,它不可能靠阅读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获得,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须由专业教师在相关的建筑设计类课程的辅导过程中口传心授地教给学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2]。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国内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突出表现为青年教师缺乏在建筑设计单位的实践经历,对设计环节缺乏了解。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设计知识仍主要依赖书本以及过去接受的学院教育。而与此同时,为应付学校的考核要求,教师们课下的时间又大部分用在了写论文与完成科研课题上,真正用在提升专业水平上的精力很有限,这直接导致专业教育质量的下降。这主要体现为老师在建筑设计课的指导中过多地纸上谈兵,无法讲授真正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与技巧。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悄然发生着重大改变,由过去粗放式教育逐步转变为精细化培养,越来越强调提高教育质量,走宽进严出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在这一大背景下,通过提高建筑学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业务水平来促进专业教育的发展更显得尤为必要了。

3 建立正确的专业教师引入与评价机制

要提升建筑学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首先就要改变固有的教师引入与评价机制。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引入机制普遍存在着“唯学历”、“唯职称”、“唯头衔”的不良倾向,其后果是一大批有水平有经验的人才无法走进课堂。因此,在教师引入方面要看学历职称,更要看个人经历与实际业务水平,这是真正提高专业教师整体质量的关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短板之一就是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尤其是建筑工程类学科,往往教师学历越高,越缺乏实践经验,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畸形化[3]。要解决该问题,只能是转变用人观念。要主动引入一批有工程实践阅历而又愿意投身教育事业的人才。这类老师只要达到研究生以上学历就足以,而不必苛求非博士或海归不可。关于这一点,本人感触颇深。在调入学校之前,我曾在建筑设计院工作多年。在此期间,我参与了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设计,该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对日后从事专业教学有很大帮助。我在教学中形成了面向应用的教学风格,强调授课内容的实战性,这些都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响应。另外,学校在职称评审等环节也应向工程阅历丰富、安于教学且学生反映良好的老师倾斜,而不能只看论文数量,以形成正确的评价机制。

4 加强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再培训

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双师型”教师的特征,即在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据我观察,许多本专业教师成长经历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尽管学历很高,但缺乏在一线工作的经验,其教学也多局限于书本。学生在课堂内很难学到正真实用的设计工作经验。这无疑与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目标相背离。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必须加强对建筑学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再培训。对于这个问题,国内许多院校其实都有所认识,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师工程实训再培训计划。但必须承认,许多高校的教师工程技能再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一方面实际工程设计工作要求员工要全身心投入,并且干一段较长时间,否则很难深入,也不会有大的收获。而许多学校现行的工程实训再培训政策是由老师自愿报名,自己联系单位,安排实习时间。由于老师有大量教学与科研事务的牵扯,很难真正做到以脱产方式进入设计企业,脚踏实地参加再培训,所以培训效果难以保证,甚至存在部分老师只看重“实训教育”之名分,忽视训练质量的现象,使再培训流于形式。高校要高度重视工程实训再教育,并由学校牵头联系有实力的设计施工单位,按计划地每年送若干教师去培训,确保符合培训条件的教师都能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再教育。当然,这势必牵涉到学校整体教学安排、实训教师工资待遇与考核等诸多问题。这些如何解决,还需要学校多部门统筹考虑。

5 筹办建筑设计院做为师生实训基地

土建类学科的相关专业要谋求大发展,一定要有必要的平台做支撑,而建筑设计院就是这样的平台之一。高校筹办规范运作的建筑设计院有两大益处。首先,成熟的建筑设计院能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对办学具有明显的“反哺”效应。更重要的是建筑设计院为建筑学等专业的师生提供了理想的实训基地。学生可直接到设计院实习,通过锤炼提升设计水平。而老师也能依托设计院承接工程项目,既可增强业务能力,又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可谓一举两得。纵观国内高校中建筑学专业实力较强的学校,无一例外地都创办有实力不俗的建筑设计单位,许多优秀的工程设计都是它们的作品。当然,要真正建成一所规范的建筑设计院需要学校做大量的工作,不仅前期要有大笔经费投入,还要引入一批有经验懂市场的专职设计队伍,这对于许多地方高校会有一定难度。但从提升相关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角度出发,学校还是应该从长计议,早做谋划,以真正实现办学质量的飞跃。

6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高校要提升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必须依靠一大批既懂专业又热爱教育的专业教师。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应用。因此,专业教师务必要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向“双师型”教师的方向努力。这既需要老师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又要求学校对教师的再培训给与更多关注,并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学专业办学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