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芳,彭建国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价值引领与学生专业学习紧密联系,在教学实践中增强党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建筑设计”课程主要是在“建筑空间、建筑功能、建筑形态、建筑环境”四大专题上训练学生的空间设计能力和形体组织能力,使学生对小型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总体布局、功能、形态有初步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构思能力、形体创造能力和美学价值追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建筑功能、建筑空间、建筑形体以后,全面系统地理解建筑设计的主要要素,为今后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以及自身建筑师素养的提高打下较好的基础。

1 教学理念优化

响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教育教学应当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持续改革、创新成长。基于“课程思政、艺术精神与工程意识协同教学”的新理念,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结合思政目标,最大力度挖掘思政元素,采用“两模块四专题”教学框架,通过现场调研、分组讲评、汇报答辩、集体评价、创新附加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增进交流,共同提高。在“体验讨论与思维碰撞”式教学新过程中,辅以“三课堂一网络”的网状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三课堂”教学环境,即课内理论讲授第一课堂、校内实践实训第二课堂、课外学术创新第三课堂,让积极的学习氛围,充满同学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图1 “两模块四专题”课程教学内容示意图

图2 “三课堂一网络”教学模式

理想信念是学生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作为一名未来的建筑师,同学们应当把树立建筑理想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奋斗动力和行为目标。要认真学习“建筑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着眼于实际学业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通过建筑设计专题实践,使学生了解小型公共建筑设计的原理,掌握建筑设计从环境调研、题目分析、资料搜集、方案构思到设计表达全过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建筑的空间组织、功能分析、设计表达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面全过程训练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树立建筑理想,提升价值追求,把握美好人生。

2 课程内容优化

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改革最大亮点为优化“3+5”课程内容,“3”即3周1:1实体模型搭建或1:20建筑模型制作;“5”即5周建筑设计专题实践。对于1:1实体模型搭建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空间。强化学生对点、线、面、体在空间限定作用中的理解,掌握基本形体构成、空间组织的基本规律及技法;1:20建筑模型制作,主要是使学生加深对空间组合概念的理解,学习掌握空间尺度、建筑功能和建筑形体间的协调比例,学习空间形式的组织原则;研究功能与空间的互动关系,学习从空间角度入手解决功能问题。学生通过空间感知,小组分工合作,积极研讨模型建构的原理及材料特性运用,强化了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了卓越工匠精神。

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5周的设计专题选取售楼部、小型商墅、幼儿园、大学生活动中心四种建筑类型为载体,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小型公共建筑使用功能和空间流线相对较简单,可塑性大,且有一定的发挥度和创造空间,需要展示较高品格的建筑意向,对基地和环境的要求也较高,特别在空间层次,借景与渗透方面有一些要求。同学们只有勤奋刻苦学习,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积极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利用小组讨论学习、“一对一”与指导老师深入交流沟通,以及翻转课堂等多形式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学业成果。同学们每一份建筑设计课程作业成果图纸都是经过市场调研、方案构思(一草)、方案设计(二草)、方案表达(正图)等多个阶段的磨练,才形成完整的设计成果。

3 考核方式优化

建筑设计是一种空间建构和多方案比较的创作过程,建筑设计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学过程把学生潜在的创作能力激化出来。因此,在“建筑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特别探索了“激励与弹性”的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主动和自主学习,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建立“成绩评定弹性计分机制”,即设立“创新附加成绩”计入总成绩的“弹性计分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体验与大学生创新性项目研究,从而提高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和艺术创新精神。

课程以建筑设计训练为主,每个教学单元的周期较长,一般为8周左右,学生成果以设计图纸的形式提交,学生的每套设计图纸必须有阶段成绩。考评方式以设计成果为基本依据(表1),计分方式强调设计课的过程性,从前期调研、方案构思、方案深化、图纸表达到设计答辩,体现各个环节在总体考评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加入创新附加、课堂考核和学生平时表现,得到每个教学单元的成绩经综合权重。

表1 “建筑设计”课程考评标准

4 培养目标优化

建筑设计课程除了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还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提升学生的职业操守、厚植学生的人文情怀。

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基于OBE理念,创新学生“三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即纵向挖掘、横向比较,多向选择的思维能力。首先注重个性探索,发现设计意向问题。然后,在纵向挖掘提出的“个性特色意向问题”的基础上,横向分析、综合比较建筑艺术追求的个性特色与共性本质问题的辩证逻辑;最后,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多向选择解决各自“痛点”问题的不同设计途径,提升学生各自不同特色的设计能力,达到综合思维与设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建筑师素养可总结为3T,第一T即Thinking,见解、构思,建筑师应广学博识,在渊博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谓之建筑的“真”;第二T,Technique,技巧、技能,建筑师应善于运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创造美好的、以人为本的、满足功能要求的建筑空间,这就是建筑的“善”;第三T,Taste,情趣、品味,建筑师应坚守职业道德,并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谓之建筑的“美”。通过形式的“真”,达到建筑的“善”,追求艺术的“美”。这就是一名建筑师应具备的素质,应具备的高品质人格。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面临的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和学习中勇于开拓创新,勇于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以往经验,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思考如何更好、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地摄取知识,使我们能真正培养出具备“真”、“善”、“美”的建筑大师,也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涯更有意义和活力。

5 总结

基于“课程思政、艺术精神与工程意识协同教学”的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优化实践,在培养学生艺术创新精神和专业核心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贯通,人才培养质量颇有保障,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工程设计能力强、艺术创新精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