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对于这部作品的印象最初来自于童年时期看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名为《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其中的一集“猫儿协奏曲”中的音乐让笔者对这部音乐作品的音响难以忘怀。在学习了钢琴之后,慢慢开始对李斯特有了了解,并且接触到了这首《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惟妙惟肖的音响效果及丰富辉煌的和声让笔者对这部作品产生了一种独有的爱慕之情。接下来,笔者将对此作品的调性及曲式风格进行分析,并探索其内在的一种精神品质。

关键词:Lassan Friska 基本主题 变奏 缓慢 活泼 体验

0 引言

《匈牙利狂想曲》共19首,是一组由匈牙利浪漫乐派着名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创作的钢琴曲目。其中,作于1847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No.2 in C Sharp Minor)最为典型。那幺,这部作品为何会如此具有魅力?先来看看其中的音乐元素吧。

1 音乐元素之浅析

1.1 段落布局 全曲由“Ⅰ-Ⅴ-Ⅰ-Ⅴ...”的引子序奏开始(见图1),序奏部分为幻想曲风格的缓板,2/4拍,缓板。此八小节的引子具有相当大的力度,复杂的装饰音带出了沉重的主题。

:引子过后,“Lassan”主题(见图2)缓缓进入,行板。左手的强八度持续音接连不断地呼应着右手的主题旋律。随后出现另一个活泼的主题。而当活泼的“Friska”若隐若现之时,乐曲突然又折返回了引子部分与“Lassan”主题。

在上述的反复之后,全曲终于由“Lassan”进入了“Friska”部分。在经过一次变奏反复之后,进入了豪放的“Friska”基本主题句(见图3),并且在由这个“Friska”基本主题所派生演化出来的其他的几个“Friska”主题,都具有一种相当活泼、欢快的热烈之情。

随后,是“Friska”基本主题所派生出来的一个相当幽默、可爱的旋律主题句(见图4)。随着一次又一次变奏,将全曲推到最高潮,并在急速的左右手交替八度模式之下,进入最后的Ⅳ-Ⅴ-Ⅰ的终止。

1.2 整体调性发展 在前面的段落分析中提到过,全曲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Lassan”(缓慢)和“Friska”(活泼)。两个段落在调性的发展上面都各具特色。

1.2.1 Lassan部分 “Lassan”基本主题句之后,乐曲由升c小调转为E大调,进入“Lassan”部分的E大调主题句(见图5)。随后,进入升c小调“Lassan”第二主题句(见图6)。经过一次变奏之后,乐曲从升c小调转到了同主音的升C大调,并且在一连串建立在升C大调的华丽装饰音Solo之后,又再次进入到了升c小调的“Lassan”基本主题句,而此时的大调主题句却转移到了A大调之上(见图7),而后再次回到若隐若现的“Lassan”基本主题。至此,“Lassan”部分结束。

1.2.2 Friska部分 “Friska”部分是一种节奏极为轻快、气氛热烈的舞曲风格。

“Lassan”的结尾部分进入了A大调,使得“Friska”部分的开头处建立在平行大小调的升f小调上。短暂的“Friska”开头部分后,紧挨着的是对于演奏者技术要求相当高的单音连奏部分,此处,右手不仅要演奏主旋律,同时还要从四指到三指再到二指最后到一指的单音连奏(见图8),这个反复演奏的单音为#C,不仅如此,这一单音连奏还要持续到下一个建立在升F大调上的片段,并且速度愈发地加快,从而将全曲推向了第一个高潮(之前提到过的“Friska”基本主题句,见图3)。此处为升F大调,速度瞬间减缓,左手的加强八度配合右手的加强八度附点节奏,给人一种极为豪放霸气的感觉。经过三次变奏之后,全曲又被再次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左右手反向的加强八度半音级进之后,推出了“Friska”又一个主题句(见图9),此处仍然建立在升C大调之上。随后,在“Friska”基本主题句的变奏句之后,引出了之前同样提到过的“Friska”基本主题句派生出来的幽默主题(见图4),此主题经过一次变奏之后,进入到升C大调的属调之上,即升G大调,同样经过一次变奏之后,又再次回到升C大调,随后是又一个高潮(见图10)。

乐曲发展到此处,作者突然笔锋一转,由升C大调转向了同主音小调的平行大调,即E大调,而主题依然是之前的那个“Friska”幽默主题句(见图4)。紧接着,全曲的又一个炫技部分出现(见图11),左手不仅要演奏和声音,同时还要演奏Bass音;而右手则是在四个三连音之后,在一个半小节之内演奏完A大调的三个八度的音阶。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不仅如此,之后紧挨着的是建立在A大调的平行大小调的同主音大调升F大调之上的又一次炫技部分(见图12)。

经过这一系列的“折腾”,乐曲即将进入尾声了。“Friska”基本主题句的变奏句出现之后,由急速的“Friska”幽默主题句开始了长达一整面的尾声,此处建立在“Friska”基本主题句的调性之上,即升F大调。最后的音符,同样也是结束在#F音上。

2 音乐形象之我见

李斯特的这部作品,汇聚了各种情感并且将之融会贯通,全区一气呵成。正如刘志明老师所提到的:“含有各种不同的含义,愉快、幽默、忧伤、深奥、严肃、奇想等......”①

2.1 “缓慢”之形象 前面提到过,全曲共有两大部分,前者“Lassan”意为“缓慢”,后者“Friska”则意为“活泼”。先来看看“缓慢”部分(即“Lassan”)。引子在第一部分中共出现过两次,八小节的引子部分建立在“Ⅰ-Ⅴ...”的交替和声之上(见图1),使欣赏者感到一种强烈的悲壮色彩。本曲作于1847年匈牙利民族解放运动盛行之时。青年时代的李斯特,深受匈牙利民族革命思潮的影响。全曲是由一种悲壮的情绪开始并展开的,引子部分既然是悲壮的,那可能描写的就是某位匈牙利的民族英雄,亦或是描写了那群支持匈牙利民族解放运动的人民百姓们。随后,“缓慢”部分的第一主题句出现(见图2),持续的左手八度低音,暗含着一种庄重、肃穆的情绪,随后经过一次反复之后,进入了E大调主题句(见图5),色彩瞬间变得豁然开朗,似乎是作曲家从匈牙利的民族斗争与人民的坚持不懈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而后又进入了引子主题,最后,当“缓慢”部分的第一主题句若隐若现之时,全曲进入到了“活泼”部分(即“Friska”),意味着一种“未完待续”。

2.2 活泼”之形象 进入到了第二部分。开始处只有一些零星的装饰音构成骨架,随后出现了单音连奏的部分(见图8),十六小节之后,由升f小调转入升f大调,但是单音连奏并未结束,并且左手的伴奏织体为“静-动-静-动”的形态(见图13),舞蹈性的律动尽显其中,此处也预示着全曲的第一个高潮将要开始。热烈奔放的第一次高潮开始了(见图3),左手的强八度伴奏及右手的强八度附点节奏,使得匈牙利炽热的民族之情尽显旋律之中。之后所派生出来的多个“活泼”部分基本主题,都拥有着欢快活泼的氛围,并且变得愈加热烈。这里还要提一提“活泼”部分幽默主题句(见图4),每一个旋律音之前都附加了一个前倚音,显得十分俏皮,却又不显任何庸俗之气。乐曲的尾声也是建立在这个幽默主题句的旋律之上的,左右手相交替的八度弹奏(见图14),使得和声更丰满,气氛更为浓烈,并且以Ⅳ-Ⅴ-Ⅰ的终止式作为结尾,充分表现出作曲家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民族解放运动必将胜利的信心。

2.3 更多的联想

这首作品,无论从创作手法还是演奏技法上来讲,都拥有着相当的水准。“李斯特的事业属于世界范围,音乐也兼收并蓄。许多不同因素渗入他的风格形成。第一个因素是匈牙利传统,不仅表现在以民族旋律为依据或受其启发的作品中,也表现在他那火一般、冲动型、活力充沛的气质上。”③似乎他创作这首作品,是为了抒发他那种炙热的爱国之情,同时亦是为了与欣赏者们分享他的这种活力。音乐在第二部分进入了万众狂欢的群舞场面。狂放的舞步,飞腾的旋律,急速的节奏,李斯特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激发出全族人民的斗争热情。

3 结语

通过对这首《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音乐本体的剖析,以及对于其音乐形象的深入探索,不仅使横向的音乐段落层次、纵向的和声及织体更为清晰明了,同时,对于各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音乐本体所派生出来的音乐形象也有了更加适合的体验。这使得笔者对于这部作品的理解及感受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相信这也会使笔者对于这部作品的演奏技法及情感演绎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注释:

①刘志明,《西洋音乐史与风格》,大陆书店出版社,1970年版:P332。

②百度百科,词条“恰尔达什”:http://baike.baidu.com/view/

1011920.htm。

③唐纳德·J·格劳特,《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P625。

参考文献:

[1]刘志明着.西洋音乐史与风格[M].大陆书店出版社,1970年版.

[2]唐纳德·J·格劳特着.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3]张洪岛着.欧洲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4]艺术探索.2007年第六期之“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音乐分析及演奏”.

摘要:对于这部作品的印象最初来自于童年时期看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名为《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其中的一集“猫儿协奏曲”中的音乐让笔者对这部音乐作品的音响难以忘怀。在学习了钢琴之后,慢慢开始对李斯特有了了解,并且接触到了这首《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惟妙惟肖的音响效果及丰富辉煌的和声让笔者对这部作品产生了一种独有的爱慕之情。接下来,笔者将对此作品的调性及曲式风格进行分析,并探索其内在的一种精神品质。

关键词:Lassan Friska 基本主题 变奏 缓慢 活泼 体验

0 引言

《匈牙利狂想曲》共19首,是一组由匈牙利浪漫乐派着名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创作的钢琴曲目。其中,作于1847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No.2 in C Sharp Minor)最为典型。那幺,这部作品为何会如此具有魅力?先来看看其中的音乐元素吧。

1 音乐元素之浅析

1.1 段落布局 全曲由“Ⅰ-Ⅴ-Ⅰ-Ⅴ...”的引子序奏开始(见图1),序奏部分为幻想曲风格的缓板,2/4拍,缓板。此八小节的引子具有相当大的力度,复杂的装饰音带出了沉重的主题。

:引子过后,“Lassan”主题(见图2)缓缓进入,行板。左手的强八度持续音接连不断地呼应着右手的主题旋律。随后出现另一个活泼的主题。而当活泼的“Friska”若隐若现之时,乐曲突然又折返回了引子部分与“Lassan”主题。

在上述的反复之后,全曲终于由“Lassan”进入了“Friska”部分。在经过一次变奏反复之后,进入了豪放的“Friska”基本主题句(见图3),并且在由这个“Friska”基本主题所派生演化出来的其他的几个“Friska”主题,都具有一种相当活泼、欢快的热烈之情。

随后,是“Friska”基本主题所派生出来的一个相当幽默、可爱的旋律主题句(见图4)。随着一次又一次变奏,将全曲推到最高潮,并在急速的左右手交替八度模式之下,进入最后的Ⅳ-Ⅴ-Ⅰ的终止。

1.2 整体调性发展 在前面的段落分析中提到过,全曲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Lassan”(缓慢)和“Friska”(活泼)。两个段落在调性的发展上面都各具特色。

1.2.1 Lassan部分 “Lassan”基本主题句之后,乐曲由升c小调转为E大调,进入“Lassan”部分的E大调主题句(见图5)。随后,进入升c小调“Lassan”第二主题句(见图6)。经过一次变奏之后,乐曲从升c小调转到了同主音的升C大调,并且在一连串建立在升C大调的华丽装饰音Solo之后,又再次进入到了升c小调的“Lassan”基本主题句,而此时的大调主题句却转移到了A大调之上(见图7),而后再次回到若隐若现的“Lassan”基本主题。至此,“Lassan”部分结束。

1.2.2 Friska部分 “Friska”部分是一种节奏极为轻快、气氛热烈的舞曲风格。

“Lassan”的结尾部分进入了A大调,使得“Friska”部分的开头处建立在平行大小调的升f小调上。短暂的“Friska”开头部分后,紧挨着的是对于演奏者技术要求相当高的单音连奏部分,此处,右手不仅要演奏主旋律,同时还要从四指到三指再到二指最后到一指的单音连奏(见图8),这个反复演奏的单音为#C,不仅如此,这一单音连奏还要持续到下一个建立在升F大调上的片段,并且速度愈发地加快,从而将全曲推向了第一个高潮(之前提到过的“Friska”基本主题句,见图3)。此处为升F大调,速度瞬间减缓,左手的加强八度配合右手的加强八度附点节奏,给人一种极为豪放霸气的感觉。经过三次变奏之后,全曲又被再次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左右手反向的加强八度半音级进之后,推出了“Friska”又一个主题句(见图9),此处仍然建立在升C大调之上。随后,在“Friska”基本主题句的变奏句之后,引出了之前同样提到过的“Friska”基本主题句派生出来的幽默主题(见图4),此主题经过一次变奏之后,进入到升C大调的属调之上,即升G大调,同样经过一次变奏之后,又再次回到升C大调,随后是又一个高潮(见图10)。

乐曲发展到此处,作者突然笔锋一转,由升C大调转向了同主音小调的平行大调,即E大调,而主题依然是之前的那个“Friska”幽默主题句(见图4)。紧接着,全曲的又一个炫技部分出现(见图11),左手不仅要演奏和声音,同时还要演奏Bass音;而右手则是在四个三连音之后,在一个半小节之内演奏完A大调的三个八度的音阶。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不仅如此,之后紧挨着的是建立在A大调的平行大小调的同主音大调升F大调之上的又一次炫技部分(见图12)。

经过这一系列的“折腾”,乐曲即将进入尾声了。“Friska”基本主题句的变奏句出现之后,由急速的“Friska”幽默主题句开始了长达一整面的尾声,此处建立在“Friska”基本主题句的调性之上,即升F大调。最后的音符,同样也是结束在#F音上。

2 音乐形象之我见

李斯特的这部作品,汇聚了各种情感并且将之融会贯通,全区一气呵成。正如刘志明老师所提到的:“含有各种不同的含义,愉快、幽默、忧伤、深奥、严肃、奇想等......”①

2.1 “缓慢”之形象 前面提到过,全曲共有两大部分,前者“Lassan”意为“缓慢”,后者“Friska”则意为“活泼”。先来看看“缓慢”部分(即“Lassan”)。引子在第一部分中共出现过两次,八小节的引子部分建立在“Ⅰ-Ⅴ...”的交替和声之上(见图1),使欣赏者感到一种强烈的悲壮色彩。本曲作于1847年匈牙利民族解放运动盛行之时。青年时代的李斯特,深受匈牙利民族革命思潮的影响。全曲是由一种悲壮的情绪开始并展开的,引子部分既然是悲壮的,那可能描写的就是某位匈牙利的民族英雄,亦或是描写了那群支持匈牙利民族解放运动的人民百姓们。随后,“缓慢”部分的第一主题句出现(见图2),持续的左手八度低音,暗含着一种庄重、肃穆的情绪,随后经过一次反复之后,进入了E大调主题句(见图5),色彩瞬间变得豁然开朗,似乎是作曲家从匈牙利的民族斗争与人民的坚持不懈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而后又进入了引子主题,最后,当“缓慢”部分的第一主题句若隐若现之时,全曲进入到了“活泼”部分(即“Friska”),意味着一种“未完待续”。

2.2 活泼”之形象 进入到了第二部分。开始处只有一些零星的装饰音构成骨架,随后出现了单音连奏的部分(见图8),十六小节之后,由升f小调转入升f大调,但是单音连奏并未结束,并且左手的伴奏织体为“静-动-静-动”的形态(见图13),舞蹈性的律动尽显其中,此处也预示着全曲的第一个高潮将要开始。热烈奔放的第一次高潮开始了(见图3),左手的强八度伴奏及右手的强八度附点节奏,使得匈牙利炽热的民族之情尽显旋律之中。之后所派生出来的多个“活泼”部分基本主题,都拥有着欢快活泼的氛围,并且变得愈加热烈。这里还要提一提“活泼”部分幽默主题句(见图4),每一个旋律音之前都附加了一个前倚音,显得十分俏皮,却又不显任何庸俗之气。乐曲的尾声也是建立在这个幽默主题句的旋律之上的,左右手相交替的八度弹奏(见图14),使得和声更丰满,气氛更为浓烈,并且以Ⅳ-Ⅴ-Ⅰ的终止式作为结尾,充分表现出作曲家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民族解放运动必将胜利的信心。

2.3 更多的联想

这首作品,无论从创作手法还是演奏技法上来讲,都拥有着相当的水准。“李斯特的事业属于世界范围,音乐也兼收并蓄。许多不同因素渗入他的风格形成。第一个因素是匈牙利传统,不仅表现在以民族旋律为依据或受其启发的作品中,也表现在他那火一般、冲动型、活力充沛的气质上。”③似乎他创作这首作品,是为了抒发他那种炙热的爱国之情,同时亦是为了与欣赏者们分享他的这种活力。音乐在第二部分进入了万众狂欢的群舞场面。狂放的舞步,飞腾的旋律,急速的节奏,李斯特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激发出全族人民的斗争热情。

3 结语

通过对这首《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音乐本体的剖析,以及对于其音乐形象的深入探索,不仅使横向的音乐段落层次、纵向的和声及织体更为清晰明了,同时,对于各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音乐本体所派生出来的音乐形象也有了更加适合的体验。这使得笔者对于这部作品的理解及感受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相信这也会使笔者对于这部作品的演奏技法及情感演绎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注释:

①刘志明,《西洋音乐史与风格》,大陆书店出版社,1970年版:P332。

②百度百科,词条“恰尔达什”:http://baike.baidu.com/view/

1011920.htm。

③唐纳德·J·格劳特,《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P625。

参考文献:

[1]刘志明着.西洋音乐史与风格[M].大陆书店出版社,1970年版.

[2]唐纳德·J·格劳特着.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3]张洪岛着.欧洲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4]艺术探索.2007年第六期之“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音乐分析及演奏”.

摘要:对于这部作品的印象最初来自于童年时期看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名为《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其中的一集“猫儿协奏曲”中的音乐让笔者对这部音乐作品的音响难以忘怀。在学习了钢琴之后,慢慢开始对李斯特有了了解,并且接触到了这首《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惟妙惟肖的音响效果及丰富辉煌的和声让笔者对这部作品产生了一种独有的爱慕之情。接下来,笔者将对此作品的调性及曲式风格进行分析,并探索其内在的一种精神品质。

关键词:Lassan Friska 基本主题 变奏 缓慢 活泼 体验

0 引言

《匈牙利狂想曲》共19首,是一组由匈牙利浪漫乐派着名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创作的钢琴曲目。其中,作于1847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No.2 in C Sharp Minor)最为典型。那幺,这部作品为何会如此具有魅力?先来看看其中的音乐元素吧。

1 音乐元素之浅析

1.1 段落布局 全曲由“Ⅰ-Ⅴ-Ⅰ-Ⅴ...”的引子序奏开始(见图1),序奏部分为幻想曲风格的缓板,2/4拍,缓板。此八小节的引子具有相当大的力度,复杂的装饰音带出了沉重的主题。

:引子过后,“Lassan”主题(见图2)缓缓进入,行板。左手的强八度持续音接连不断地呼应着右手的主题旋律。随后出现另一个活泼的主题。而当活泼的“Friska”若隐若现之时,乐曲突然又折返回了引子部分与“Lassan”主题。

在上述的反复之后,全曲终于由“Lassan”进入了“Friska”部分。在经过一次变奏反复之后,进入了豪放的“Friska”基本主题句(见图3),并且在由这个“Friska”基本主题所派生演化出来的其他的几个“Friska”主题,都具有一种相当活泼、欢快的热烈之情。

随后,是“Friska”基本主题所派生出来的一个相当幽默、可爱的旋律主题句(见图4)。随着一次又一次变奏,将全曲推到最高潮,并在急速的左右手交替八度模式之下,进入最后的Ⅳ-Ⅴ-Ⅰ的终止。

1.2 整体调性发展 在前面的段落分析中提到过,全曲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Lassan”(缓慢)和“Friska”(活泼)。两个段落在调性的发展上面都各具特色。

1.2.1 Lassan部分 “Lassan”基本主题句之后,乐曲由升c小调转为E大调,进入“Lassan”部分的E大调主题句(见图5)。随后,进入升c小调“Lassan”第二主题句(见图6)。经过一次变奏之后,乐曲从升c小调转到了同主音的升C大调,并且在一连串建立在升C大调的华丽装饰音Solo之后,又再次进入到了升c小调的“Lassan”基本主题句,而此时的大调主题句却转移到了A大调之上(见图7),而后再次回到若隐若现的“Lassan”基本主题。至此,“Lassan”部分结束。

1.2.2 Friska部分 “Friska”部分是一种节奏极为轻快、气氛热烈的舞曲风格。

“Lassan”的结尾部分进入了A大调,使得“Friska”部分的开头处建立在平行大小调的升f小调上。短暂的“Friska”开头部分后,紧挨着的是对于演奏者技术要求相当高的单音连奏部分,此处,右手不仅要演奏主旋律,同时还要从四指到三指再到二指最后到一指的单音连奏(见图8),这个反复演奏的单音为#C,不仅如此,这一单音连奏还要持续到下一个建立在升F大调上的片段,并且速度愈发地加快,从而将全曲推向了第一个高潮(之前提到过的“Friska”基本主题句,见图3)。此处为升F大调,速度瞬间减缓,左手的加强八度配合右手的加强八度附点节奏,给人一种极为豪放霸气的感觉。经过三次变奏之后,全曲又被再次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左右手反向的加强八度半音级进之后,推出了“Friska”又一个主题句(见图9),此处仍然建立在升C大调之上。随后,在“Friska”基本主题句的变奏句之后,引出了之前同样提到过的“Friska”基本主题句派生出来的幽默主题(见图4),此主题经过一次变奏之后,进入到升C大调的属调之上,即升G大调,同样经过一次变奏之后,又再次回到升C大调,随后是又一个高潮(见图10)。

乐曲发展到此处,作者突然笔锋一转,由升C大调转向了同主音小调的平行大调,即E大调,而主题依然是之前的那个“Friska”幽默主题句(见图4)。紧接着,全曲的又一个炫技部分出现(见图11),左手不仅要演奏和声音,同时还要演奏Bass音;而右手则是在四个三连音之后,在一个半小节之内演奏完A大调的三个八度的音阶。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不仅如此,之后紧挨着的是建立在A大调的平行大小调的同主音大调升F大调之上的又一次炫技部分(见图12)。

经过这一系列的“折腾”,乐曲即将进入尾声了。“Friska”基本主题句的变奏句出现之后,由急速的“Friska”幽默主题句开始了长达一整面的尾声,此处建立在“Friska”基本主题句的调性之上,即升F大调。最后的音符,同样也是结束在#F音上。

2 音乐形象之我见

李斯特的这部作品,汇聚了各种情感并且将之融会贯通,全区一气呵成。正如刘志明老师所提到的:“含有各种不同的含义,愉快、幽默、忧伤、深奥、严肃、奇想等......”①

2.1 “缓慢”之形象 前面提到过,全曲共有两大部分,前者“Lassan”意为“缓慢”,后者“Friska”则意为“活泼”。先来看看“缓慢”部分(即“Lassan”)。引子在第一部分中共出现过两次,八小节的引子部分建立在“Ⅰ-Ⅴ...”的交替和声之上(见图1),使欣赏者感到一种强烈的悲壮色彩。本曲作于1847年匈牙利民族解放运动盛行之时。青年时代的李斯特,深受匈牙利民族革命思潮的影响。全曲是由一种悲壮的情绪开始并展开的,引子部分既然是悲壮的,那可能描写的就是某位匈牙利的民族英雄,亦或是描写了那群支持匈牙利民族解放运动的人民百姓们。随后,“缓慢”部分的第一主题句出现(见图2),持续的左手八度低音,暗含着一种庄重、肃穆的情绪,随后经过一次反复之后,进入了E大调主题句(见图5),色彩瞬间变得豁然开朗,似乎是作曲家从匈牙利的民族斗争与人民的坚持不懈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而后又进入了引子主题,最后,当“缓慢”部分的第一主题句若隐若现之时,全曲进入到了“活泼”部分(即“Friska”),意味着一种“未完待续”。

2.2 活泼”之形象 进入到了第二部分。开始处只有一些零星的装饰音构成骨架,随后出现了单音连奏的部分(见图8),十六小节之后,由升f小调转入升f大调,但是单音连奏并未结束,并且左手的伴奏织体为“静-动-静-动”的形态(见图13),舞蹈性的律动尽显其中,此处也预示着全曲的第一个高潮将要开始。热烈奔放的第一次高潮开始了(见图3),左手的强八度伴奏及右手的强八度附点节奏,使得匈牙利炽热的民族之情尽显旋律之中。之后所派生出来的多个“活泼”部分基本主题,都拥有着欢快活泼的氛围,并且变得愈加热烈。这里还要提一提“活泼”部分幽默主题句(见图4),每一个旋律音之前都附加了一个前倚音,显得十分俏皮,却又不显任何庸俗之气。乐曲的尾声也是建立在这个幽默主题句的旋律之上的,左右手相交替的八度弹奏(见图14),使得和声更丰满,气氛更为浓烈,并且以Ⅳ-Ⅴ-Ⅰ的终止式作为结尾,充分表现出作曲家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民族解放运动必将胜利的信心。

2.3 更多的联想

这首作品,无论从创作手法还是演奏技法上来讲,都拥有着相当的水准。“李斯特的事业属于世界范围,音乐也兼收并蓄。许多不同因素渗入他的风格形成。第一个因素是匈牙利传统,不仅表现在以民族旋律为依据或受其启发的作品中,也表现在他那火一般、冲动型、活力充沛的气质上。”③似乎他创作这首作品,是为了抒发他那种炙热的爱国之情,同时亦是为了与欣赏者们分享他的这种活力。音乐在第二部分进入了万众狂欢的群舞场面。狂放的舞步,飞腾的旋律,急速的节奏,李斯特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激发出全族人民的斗争热情。

3 结语

通过对这首《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音乐本体的剖析,以及对于其音乐形象的深入探索,不仅使横向的音乐段落层次、纵向的和声及织体更为清晰明了,同时,对于各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音乐本体所派生出来的音乐形象也有了更加适合的体验。这使得笔者对于这部作品的理解及感受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相信这也会使笔者对于这部作品的演奏技法及情感演绎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注释:

①刘志明,《西洋音乐史与风格》,大陆书店出版社,1970年版:P332。

②百度百科,词条“恰尔达什”:http://baike.baidu.com/view/

1011920.htm。

③唐纳德·J·格劳特,《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P625。

参考文献:

[1]刘志明着.西洋音乐史与风格[M].大陆书店出版社,1970年版.

[2]唐纳德·J·格劳特着.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3]张洪岛着.欧洲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4]艺术探索.2007年第六期之“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二》音乐分析及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