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雅慧 阿其夫

摘 要:用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的讲话为开篇,阐述地方标准的重要性。

关键词:地方标准;国家标准;标准化;标准化+;一带一路

为了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快速融入“一带一路”经济战略。2016年1月23日,国家标准委在京召开地方标准化工作座谈会,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指出,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也是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关键之年,地方标准化工作要更有作为。地方标准的改革要与国家标准改革部署协调一致,加快完成强制性地方标准的整合精简,推荐性地方标准要突出公益属性和地方特色。要围绕政府招投标、重大建设工程、政府管理做好服务。要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招投标等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大力推动“标准化+”战略行动,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构建地方标准体系,促使地方经济快速融入“一带一路”经济战略。

1 地方标准是满足各族人民生活的需要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口味、生活习惯不尽相同,有些产品具有地方特色只在特定区域流行,需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构建统一市场规则。针对这些产品不需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制定地方标准有利于繁荣地方经济,满足各族人民生活的需要。例如广东省的《西樵大饼》、《广州黄酒》地方标准;青海省的《湿地检测技术规程》、《藏獒》地方标准;内蒙古的《达斡民族服饰》、《鄂伦春民族服饰》、《鄂温克民族服饰》地方标准。这些地方标准给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必须满足同一技术要求,让消费者较容易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或服务。同时为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构建统一市场规则提供技术支撑。

2 地方标准能提升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质量

2008年国务院批准蒙古族服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蒙古标准化院历时两年时间,走遍12个盟市,行程4多公里对28个蒙古族部落的服饰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制定了《蒙古族服饰》地方标准。标准中有文字、款式图、裁剪图、彩色效果图,以蒙汉两中版本发行。为规范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制作和使用提供了权威依据。为保留民族文化特征符号、提升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做出贡献,也为解决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提供可借鉴的途径。

3 地方标准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从前,内蒙古通辽市的经济模式是以出售农产品——玉米、畜产品——牛羊和矿产资源——褐煤为主的单一经济模式。通过挖掘地方特色产品,制定地方标准《风干牛肉干》、《炒米》、《荞麦米》、《红干椒》等一系列地方标准,打造特色品牌。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人们回归自然渴望自然的需求,复苏草原文化,通辽市的孝庄园、山地草原、、大青沟、银沙湾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休闲圣地。到这些圣地游玩驻足的游客,领略着地方历史文化积淀,品尝着天然绿色食品。人们不仅玩的开心,吃的满意,而且有特色产品带给亲朋好友分享品尝。在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的同时,地方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海南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2014年批准发布了44项地方标准,指导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24家、示范县1个,服务业标准化试点7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16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4家、美丽乡村标准试点市县3个。地方标准给海南岛带来无穷魅力,走出机场随处可见指路标识,让第一次踏上海南岛的人们马上就能辨别地理方位。走进餐馆进入眼帘的是菜品明码标价,从服务员上菜到菜品的摆放都有标准可循。放眼整个海南省,从大名鼎鼎的文昌鸡、白沙绿茶,到儋州粽子、屯昌黑猪、陵水圣女果……一个个富有海南特色的农副产品,正凭借地方标准的力量,从海岛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海南省地方标准《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心材鉴定规程》的正式实施是国内首次对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珍稀木材“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作出的地方性鉴定标准。它不仅是对国家标准《红木》的完善和补充,填补了海南省对单一珍稀树种的鉴定标准的空白,也是使海南岛成为国际旅游岛的一项重要参数。

总之,地方标准作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重要性。在各民族人民现实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正能量作用。以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为抓手,制定企业标准促进具有民族特色产业的大力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放眼全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抓住契机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优势产业快速融入“一带一路”经济战略,推动地方产业走出瓶颈化茧成蝶,带动整个地方经济一飞冲天,实现富强梦、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田世宏的讲话》.

[2]《标准化法》.

[3]《消费与质量》.

[4]《标准化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