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8月7日,笔者受韩国济州国际铜管比赛组委会之邀,赴韩国济州担任铜管比赛小号专业的评委,亲历了比赛和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心中有诸多体会和感慨在此和大家分享。

济州国际铜管比赛是被国际音乐比赛组织承认的,也是我国文化部在2012年3月颁布的国际艺术比赛获奖选手奖励办法中认可的二类国际比赛。作为目前亚洲最具有权威性的铜管乐音乐比赛,它每年的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国际铜管乐比赛和国际管乐合奏艺术节。本项赛事到2015年已经举行了10届,逢单数年是小号、圆号、次中音长号和铜管五重奏比赛,双数年就是低音长号、上低音号、大号和打击乐的比赛。

2015年小号专业的参赛选手一共是43人,27人为韩国本土选手,其他选手分别来自日本、中国、泰国、瑞士、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各地区,其中女性选手11人。评委会由来自法国、德国、比利时、中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7位学者和演奏家组成,这种组合也就决定了评委在评定时的多样性。

比赛分三轮进行。第一轮初赛曲目是两首,一首是海顿的《降E大调协奏曲》,另一首则是从两位法国作曲家毕驰的《根据斯卡拉提主题创作的四首变奏》和托马西的《三首小品》中任选一首。比赛从8月9日上午9点开始,一直比到晚上7点才结束,地点是西归浦艺术中心的大剧场。评委在一楼打分,所有的观众在二楼观看。应该说,选手的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也有很多人出现了不应有的失误,归纳下来有以下几种情况:1.速度过快,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如毕驰的变奏曲中,第一变奏和第四变奏要求速度非常快,有的选手由于技术不过硬,看到其他选手演奏的速度很快,也想加速,因而造成了失误;2.速度不稳。在演奏中越是快速段落节拍越容易赶;3.把握性不好,小错不能避免。这恐怕是平时训练不够严格所致;4.在演奏海顿时,很多选手选择了使用降E调小号,虽然技术上轻松了许多,但是在音准方面也更难控制。上述问题其实都是在平常教学中常会遇到的问题,很有代表性。经过激烈的角逐,共有14名选手进入复赛,其中就有两名中国选手。他们是原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的郭翔(现就读于芬兰音乐学院),另一名是来自中央歌剧院的小号演奏员郭志成,两个人都是非常有实力的选手。

第二轮的复赛是在8月11日上午9点开始举行,参赛选手按照第一轮的抽签顺序依次登台。从第二轮开始评委的评定实行打分制,满分22分,根据排分的次序和情况决定进入决赛的人选。曲目同样是两首乐曲:彪麦的《f小调协奏曲》以及从泰勒曼的《D大调协奏曲》和莫扎特的《D大调协奏曲》两首古典风格作品中任选一首。经过讨论和协商,评委们决定彪麦的协奏曲只演奏第一乐章,而另一首古典协奏曲则需要全部演奏。评委的用意非常的明显,一是古典时期协奏曲作为一个整体不应拆开只演奏个别乐章,其二则是因为演奏古典协奏曲用的是高音小号,这对演奏者的耐力、高音、把握性要求很高,可以充分考察演奏者的水平。果然,在第二轮中,演奏者的技术技巧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体现,最后有六名选手进入决赛,两名中国选手依然位列其中。

第三轮的决赛是在8月13日的下午两点举行,地点还是在西归浦艺术中心的大剧院。参赛者需要用C调小号演奏法国当代作曲家A.德森克劳斯的三首乐曲。第一首是《咒语》(Incantation),作品中有多处高音和中音七度之间的大跳以及高音区持续的三连音,对演奏者的准确性和耐力是很大的考验。第二首是《挽歌》(Threne),整个乐章使用了弱音器,这对演奏者音准和弱音的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最后一首《舞曲》(Danse),开始延续了第一乐章的七度大跳动机,紧接着是一个华彩,对演奏者的手指的灵活性提出挑战,紧接着是一大段5/8节奏的舞曲,它不规律性的重音使音乐的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其中穿插了三吐及各种快速的连吐奏法。在结尾部分,乐曲的力度对比极为丰富,尤其是最后的四个高音升C,在把握性和力量方面极见功力。为选手们担任协奏的是波兰指挥家西蒙·卡瓦拉执棒的济州爱乐乐团。第一个出场的是瑞士选手林奈尔·杰克罗德,他的演奏无论是从音乐处理还是论技术来说堪称完美,从第一轮他出场,评委就感到他具有拿奖的潜质;第二个出场的是郭翔,他也是评委非常看好的选手,他的演奏把握性很好,在前两轮比赛中一直处于第二的位置,但是在这个现代派的作品上,郭翔的力度对比略显不足,尤其是最后的高音,没有坚持到结束。第三个出场的是郭志成,他的演奏对比性较好,也比较全面,这可能和他在乐队中的实践有关,可惜在个别地方还是有些失误。最后出场的是两位韩国选手,Kim失误比较大,无缘奖项了,而另一位女选手安顺英,作为韩国当今最有实力的小号演奏家安息赞的女儿,则属于超水平发挥,比她前两轮的表现都要出色。

最终,瑞士选手林奈尔·杰克罗德以21.7的高分获得第一名,韩国选手安顺英(音译)以20.25分获得第二名,中国选手郭成志以17.47分获得第三名,另一名中国选手郭翔获得16.5分,名列……虽然郭志成只获得了第三名,但是这是我国小号选手在济州国际小号比赛中零的突破,也是继我国选手常懿丹在2012年在俄罗斯多可西策尔国际小号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柴琳在国际小号协会举办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郭翔在芬兰举办的小号比赛获得一等奖后,我国小号选手获得的又一块国际赛事奖牌,相当来之不易。

纵观整个济州铜管比赛的历史,它对推动韩国铜管演奏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已经举办的几届比赛中共有6位韩国小号选手获奖,它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彰显比赛公正、公平,每个国家或地区只能有一个评委,即使是东道主韩国也不例外。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不公正现象的出现。

济州铜管比赛和管乐音乐节到2015年已经举办了整整20年,济州市政府对这个活动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不仅所有外国选手在比赛期间的住宿和早餐都是免费的,所有评委的国际旅费、食宿行以及报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是由当地的音乐老师、大中学生组成的志愿者来担任的。

这20年来,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首先应该归功于李叔哲(LEE Sang Cheol)(音译)先生。他曾是一位中学音乐教师,为了济州管乐的发展,他不计名利,默默地承担着大量的组织工作。在每一场赛事和音乐会中,我都能看到他奔忙的身影,但在组委会发放的会议手册上甚至没有找到他的名字。这种奉献的精神始终贯穿着济州管乐活动的全过程,也引起了所有参加者的佩服。在济州的日日夜夜,我常常会无限的感慨——这个小岛经过20年不懈的努力,目前在亚洲甚至在世界管乐界的音乐地图上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它的国际铜管乐比赛已经得到了世界音乐比赛委员会的承认,甚至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联想到我国管乐的发展,感慨颇深。我国管乐学习者众多,这得益于我国人口和我国乐器工业的高速发展,很多价格便宜的管乐器使普通家庭为孩子购买管乐器没有了负担,而各种档次国外品牌的进入,让我们的演奏者有了更多选择。在北上广深等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管乐团和管乐学生人数多,演奏的水平也相对较高,但这也只是相对其他省市而言,和韩国、日本以及台湾省管乐总体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着的差距。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国外的学生学习管乐器是一种爱好,一种修养。他们参加一项社团活动,往往是以学习一种乐器为乐趣,在学习上自觉性比较强。而我们的学校开展管乐团的活动,家长们对培养孩子们学习的目的上则有着较强的功利性,以演奏乐器这门特长去进更好的学校是他们的主要动机。其次,在训练上,由于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边远省市缺乏专业的教师从事培训工作,学生的水平也无法得到保障,这就制约了管乐团水平的提高。一些学校的领导由于不懂管乐教学的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制定较高的目标,一些家长也要求老师尽快出成绩,使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基本功训练,事实上阻碍了学生今后的提高和发展。其三,由于管乐团在我国也是近些年才逐渐兴起,因而在指挥人才的需求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很多的指挥都是其他管乐器老师兼职,由于不是专业出身,难免在训练上暴露出很多问题。其四,乐谱比较匮乏,特别是训练的乐谱比较少,引进出版的速度跟不上需求的步伐。而演奏的乐谱出版的也不多,由于现在有了版权保护意识,今后乐团使用的乐谱应该以正式出版的为主,像从前那样随便复印别人乐谱的事情今后就要逐渐的避免,乐团在经费预算上应该有乐谱的一项专门支出。其五,训练理念相对陈旧。我们的学生如果单独的挑出来演奏水平应该是不错的,一到整个乐队合奏时,声音就不对了。这主要是音准和节奏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上追求技术的提高,而对最基本的音准和节奏重视不够,致使整个乐队由于音准不好,缺乏共鸣,节奏不准确,声部不清晰。目前,我国的管乐比赛虽然有一些,但是还不够普及,缺乏全民性,影响不够大,由于没有比较,提高就受到了制约,不知道有那幺多高水平的演奏团体

和选手活跃在世界管乐音乐舞台上。

作为一名专业音乐工作者和教师,深感肩上的重任。我们要用自己对音乐事业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和奉献来浇灌我国管乐艺术的长青之树,让我们对照着韩国这面镜子,

使中国的铜管乐事业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陈锐 天津音乐学院小号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西密西根大学音乐学院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