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0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记录时代的乐音——庆祝《人民音乐》创刊70周年座谈会”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前光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韩新安,中宣部文艺局艺术处处长马小龙,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中国文联权益保护部副主任鲍次立以及中国音协副主席印青、张千一、孟卫东、赵塔里木,中国音协副秘书长王宏、张天文、熊纬等领导和国内音乐界、出版界嘉宾八十余人出席座谈会。会议由韩新安主持。

作为中国音协的机关刊物,《人民音乐》杂志由吕骥发起创办,1950年9月创刊,缪天瑞任首任主编。《人民音乐》杂志一直秉承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双创”方针,是党和国家宣传文艺政策,彰显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中国音乐界有着重要历史地位和广泛号召力。作为新中国创刊最早的音乐期刊,不仅是研究新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文献和史料,其刊物自身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堪称共和国音乐发展史的缩影。

李前光在讲话中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持正确导向,推出音乐精品。作为理论期刊的《人民音乐》有深厚、悠久的办刊底蕴。刊物未来的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拥抱伟大的时代。要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发挥音乐艺术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发挥的时代使命。二是树立精品意识,把内涵建设作为立刊之本。要切实提高责任意识,把提高质量、多出精品作为日常工作的中心环节。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重要部署,做好主题宣传和主题出版工作,进一步彰显文联特色、文艺特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人民音乐》要发掘自身优势,寻找能够实现良性发展的路径,进一步优化多元的发展,在现有市场条件下求得生存,发挥学术影响力、团结引领力,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发展之路。

叶小钢在讲话中谈到,《人民音乐》在全国音乐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当代音乐事业发展的记录者、见证者和推动者。《人民音乐》始终是音乐界人士发表评论、思想交锋的重要阵地,对于鲜活的音乐现实生活的观照是刊物最为突出的特点。他透过个人与《人民音乐》的交往经历,阐述了理论评论与艺术创作密不可分的关系。

韩新安指出,《人民音乐》诞生于百废待兴的共和国初创时期,将办刊的视野投向了祖国音乐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形成了刊物独树一帜,紧跟时代步伐、紧贴音乐现实的办刊风格,这也让它最大程度、最广泛深入地团结了音乐界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中国音协将进一步加强对包括《人民音乐》在内的五刊一报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强化编辑部的管理,搞好发展策划,编发高质量的稿件,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并进一步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

座谈会上,《人民音乐》现任主编金兆钧,老主编王次炤、张弦,编委代表居其宏,《音乐研究》主编赵塔里木分别发言,分享了自己多年在刊物工作或与刊物交往所建立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人民音乐》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张弦梳理了刊物70年代中期复刊以来的发展历程,并特别提到了吕骥、缪天瑞、李凌、孙慎、马可、李焕之、李业道、伍雍谊、孙维权、汪毓和、赵沨、李西安等曾为刊物不同时期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老主编。

下午的研讨会上,云集了全国音乐理论界的多位重量级专家和全国各大音乐期刊的主编。与会嘉宾纷纷谈到了《人民音乐》与个人的渊源关系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建议。其中李吉提、梁茂春、蔡良玉、卞祖善、向延生等多位年过耄耋的老专家讲述了他们年轻时就与《人民音乐》结缘,甚至是在它的帮助引领下走上音乐道路的动人往事。几十年与刊物亦师亦友的相伴成长,不仅生动地记录了他们的人生历程,更为《人民音乐》作为“共同的精神家园”留下了生动的注脚。

熊纬在总结发言时首先代表中国音协对各位专家为《人民音乐》未来发展提出诸多有益建议表示感谢。他希望《人民音乐》杂志要认真学习领会文联党组领导讲话精神,以本次座谈会为新的历史起点,切实把会议成果贯彻落实到今后的编辑工作之中,让刊物在新时代更好地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