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是张扬国家荣誉的舞台,每届奥运会的主办方都会力求让所承办的一届成为最好。不过,近来“节俭办奥运”的理念开始为人们接受,不再提倡“不惜代价”,而是更多地考虑建设成本、场馆再利用、环境保护、人文关怀等因素。

让我们寻访一下往届的奥运场馆,看看它们在赛后是成了城市“鸡肋”,还是在继续为人们服务。让往届告诉北京,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些经验、教训和启迪。

雅典:明确场馆利用四大原则

雅典奥运会在如潮赞誉中落幕。希腊为举办本届奥运会投入巨大,支出已超过70多亿欧元,如在奥运会后不能充分利用场馆,必将成为希腊人新的负担。希腊奥运资产公司主席克里斯托斯·哈杰马鲁伊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由于希腊并非体育强国,因此奥运会后将有不少场馆需要适当改造,用于举办文化、旅游和会展等其它活动。

在确定奥运场馆和设施的赛后利用时,不能孤立地考虑某一场馆,需要将其与周围地区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使该场馆的利用能够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助推器,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只有与周围地区的发展需要相结合,该场馆的利用才能实现最大效益。

其次,场馆的赛后利用不能降低场馆自身原有的含金量,因为这些都曾举办过奥运会的比赛,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因此在赛后利用时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场馆的无形资产,而不是让其贬值。

另外,由于希腊人口少,在经济上属于小国,因此需要对这些场馆的需求进行评估时要本着现实的态度;同时需要创造和开掘新的需求市场,扩宽场馆的利用渠道;此外,众多场馆的赛后利用需要协调,之间不能相互竞争。

最后,场馆赛后利用的招标将面向国内外,而且让公共机构以及私人企业都参与进来,并尽量让民间资本参与到赛后场馆的利用上,对场馆实行项目管理。

(新华社驻雅典分社记者刘广、温新年)

汉城:市民运动休闲好去处

时间顺着我们的指尖悄悄流过了16年,曾经聚拢了全世界目光的汉城奥运场馆的外表也被时间烙上了痕迹,但它们今天仍然在“辛勤工作”,是汉城市民运动、休闲的好去处。

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场馆主要集中建在汉城的汉江以南地区,汉城综合运动场和奥林匹克公园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耗资1.28亿美元的综合运动场于1977年开工,历时7年,于1984年竣工。综合运动场就像一个运动场馆小王国,总占地面积54.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可容纳10万名观众的主体育场、健身体育馆、室内游泳馆、棒球场等。奥林匹克公园占地144.7万平方米,里面建有自行车比赛场馆、3个多功能比赛馆、1个室内游泳馆和18个硬地网球场。

汉城奥运会后,这些大小场馆如何能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一直是当地政府关心的问题。1990年2月,汉城市成立了专门管理各主要体育场馆的“汉城市运动设施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管理办公室”)。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汉城主要体育场馆的宣传介绍,受理在体育场馆内举行非体育性活动的申请并进行安排等工作。十几年来,在管理办公室的精心打理下,这些奥运会留下的财产没有变成“鸡肋”,而是继续为汉城市民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首先,奥运场馆仍然经常举行相关体育赛事。综合运动场内的健身体育馆每天都迎来送往一批批锻炼身体的人们;综合运动场的室内游泳馆里除了有标准游泳池、跳水池和水球池,还专门为学生建了一个练习池,这里经常举行各种级别的比赛;奥林匹克公园则经常是各种长跑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很多市民周末在公园的草地上打羽毛球、放风筝。公园内的自行车馆每周五到周日都会举行自行车比赛。

此外,想了解奥运会历史和韩国参与奥运会情况的人,可以到综合运动场的陈列馆参观,门口立有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吉祥物——小老虎。

其次,管理办公室还开发出这些场馆的一些“副业”,在这些体育场馆里举办各种各样的学习班,还向社会市民团体出租场地举行社会文化活动,并对参观者开放。

例如,综合运动场内的游泳馆在没有比赛的时候就举办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内容涉及有健身、瑜伽、羽毛球、芭蕾和韩国传统舞蹈等等,课程的费用从每月1.8—3.2万韩元(1美元合1155韩元)不等,主要的授课对象是儿童和婚后辞职在家的女性。奥林匹克主体育场还卖票对参观者开放,也经常出租给市民团体举行宗教、文化活动。

奥林匹克公园现在已经变成具有文化气息的综合性公园。这里的草坪上展示着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约200余件雕塑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成为附近居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新华社驻汉城分社记者王缅)

悉尼:奥运场馆成为“白象”

2000年悉尼奥运会曾被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赞为历史上“最好的一届”。然而4年后的今天,政府却不得不每年拿出4600万澳元(约合3220万美元)维持悉尼的奥运场馆能够开门。除了少数场馆能借主办大型国际体育比赛挣点钱,其余大部分场馆都亏损。

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主体育场曾经历了辉煌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但目前却负债累累。它的经营者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向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局欠140万澳元(约合104万美元)的税费,今年初拖欠总额已达400万澳元(约合340万美元)。尽管去年下半年主办“橄榄球世界杯赛”使它绝处逢生,首次赢利并开始还债,但预计到2006年3月方可还清。

位于霍姆布什湾的超级穹顶室内体育馆是当时主要场馆之一,由私人经营,亏损严重。经营体育馆的公司从2001年开始就声称由于财政状况不佳交不起每年40万澳元的税费。更为糟糕的是,这家公司从今年6月起就处于破产在管状态,它所欠的税款还不知道由谁来还。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局正寻求下一个买主,并宣布买下它的人必须先还债。

还有不少类似的例子。悉尼国际马术中心每年接受130万澳元(约合91万美元)的补贴,就是说,上个财政年度这个中心要为每个到此骑马的人倒贴310澳元(约合217美元);国际射击中心在上个财政年度的收入和支出比为1∶10;国际赛艇中心去年有近61万人光顾,但其中很多人是把那个地方当作遛狗散步的场所,而不是参加赛艇运动,所以导致这个中心每年不得不索要170万澳元(约合119万美元)的补贴;山地自行车赛场干脆关门,因为光顾的人太少以至于管理者付不起每年4万澳元(约合3.4万美元)的维护费用。

社会各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悉尼市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卡尔说,既然打算主办像奥运会这样的世界体育盛事,那幺出现目前这种情况也不要大惊小怪。但反对党的一位议员则认为,应该重新评估花这幺多钱造场馆的做法。她提醒说,现在是该停止陶醉于历史“最好的奥运会”评价的时候了,应该好好想办法堵住这种浪费,使这些“白象”真正造福于公众。“白象”在英文里指那些大而无用的东西。

其实,许多场馆也在积极想办法另辟蹊径赚钱。某些场馆在举行大型展销会,大幅打折的各种商品吸引了很多顾客拖家带口前来购物。其中一个场馆在举行婚纱及相关用品展销会,而从另一个场馆出来的顾客大多扛着拎着,满载而归。此外,一些场馆还经常承办音乐会或演唱会之类的活动以维持日常开销。

(新华社驻堪培拉分社记者唐迎)

洛杉矶:租来的场馆好过渡

歇后语说: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用它来形容洛杉矶奥运会后的比赛场馆,再合适不过了。与多数奥运会不同,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没有大兴土木,比赛场馆大多数是租来的,运动员就住在大学的宿舍。奥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没有遇到丝毫困难,就恢复回原先的经营状态。

美国人给世界留下的印象似乎是大大咧咧,花钱有些大手大脚。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他们精打细算得厉害。例如,2000年才启用并被作为奥斯卡颁奖地的柯达剧院,电视画面看上去金碧辉煌,但实际上门面很小,被两边的高大建筑挤成窄窄的一条。寻找效果与成本的最佳结合点才是美国人的目标,这在为1984年奥运会选择场馆的过程中也不例外。

洛杉矶奥运会是在“爷爷级”体育场中开幕。洛杉矶纪念体育场是美国带有传奇性的体育设施,建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正式对公众开放。它是世界上惟一举办过两届奥运会、两届美国橄榄球“超级碗”和世界系列赛的场地。

早在1932年,这座设有近10万个座位的体育场就成为奥运会的家。1984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再次在这里举行。同年,美国联邦政府和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宣布,这座体育场是联邦和州的历史性地标。高明的拍摄角度和技巧,使得在当时的资料片或是图片中,人们只折服于这座神奇体育场的伟大,完全察觉不到它的衰老。2003年7月,英超“红魔”曼联队与西班牙足球豪门巴塞罗那队在纪念体育场重启战端,当时吸引了6.5万名观众。

不过,昔日的辉煌并不能阻挡“老爷爷”在与小字辈体育场的竞争中落后。曾经把洛杉矶纪念体育场和纪念体育馆作为主场的棒球队、篮球队、冰球队和橄榄球队近年来纷纷远走高飞,只剩下南加州大学的校橄榄球队形单影只地在体育场中拼搏。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穷人家节俭的心得。不过,富裕的美国在许多时候也出人意外地遵循它。洛杉矶纪念体育场虽然已经是颜色逝去的美人,但好像没有人打算把它“轰”的一声炸掉了事。据报道,有关机构已经计划,打算翻修与洛杉矶纪念体育场相邻的纪念体育馆,以保证二者携手在21世纪继续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