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美国和日本在扩大农村消费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分析了其在拉动农村内需消费方面的成功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两个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可以为研究如何拉动我国农村内需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 内需 经验 启示

一、美国扩大农村消费的实践经验

美国农业是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农业。美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5,农业人口的消费问题已经不再构成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2006年4月美国公布的全国平均每个消费单位的消费支出为43395美元,乡村消费单位的消费支出则为38088美元。从消费支出占税后收入比重看,乡村消费基本与中心城市持平,美国乡村居民消费结构和城市消费结构差别很小。美国乡村居民食品消费商品化率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居民在外饮食占总饮食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0%,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42%。

美国在扩大农村消费的路径选择和具体做法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在扩大农村内需借鉴学习之处。

(一)制定惠农政策以提高农民收入

美国为了使城市农村得到均衡发展,注重利用各种有效政策与手段,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如农产品价格支持,对农民给予直接收入支付。例如美国农民每人年均可获得1.4万美元生产者补贴,扩大了农村消费的基础。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从美国扩大农村消费的路径可以看出。改变农村的根本面貌要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做起。改良农村基础环境,要继续增加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改造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邮政通讯网、信息网、公路网、医疗卫生网等。同时还兴修农田水利。改造中低产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适用技术推广,通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进一步扩大农民消费需求。

(三)建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

从美国扩大农村消费的经验来看,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是连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本渠道。美国注重发挥各类流通组织优势,建设农村消费品网络,进一步引导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建立由多种经济组织所构成的多种类型、多级层次、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和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提高市场流通效率,从根本上保证货畅其流。

(四)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模式。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投入,为农民提供基本养老保障,解除农村消费的后顾之忧。当农户参加合作经济组织和医疗保险时,就会增加即期的消费,也就是说,农户在面临较少的预期风险时,预防性储蓄的动机就会减弱,有利于其消费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二、日本扩大农村消费的实践经验

农户的收入、群落的构成和布局等因素成为影响日本农户消费的重要因素。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间日本农户的消费支出增长了30.4倍,年均增长率高达7.1%。消费支出的增长也带来了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日本农民的恩格尔系数在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显着下降,并且到1990年下降为20. 8%。消费支出中仅有1.2%用于食品消费,大部分用在非食品消费上。日本扩大农村消费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立法上帮助提高农民收入

1961年日本制定农业法,帮助农户脱贫成为农政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日本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主要有两项。一是按农产品类别实施的收入稳定计划,1998年开始实行,即当现行市场价格跌到前几年的平均价格之下时对农民提供补偿。二是传统的亏损补偿计划,它将现行市场价格与参考定价之间的差额偿付给某些特定农产品的生产者。另外,价格支持措施在日本仍得以保留,比如通过高额关税提高进口产品价格,以减轻对国内产品的竞争压力等。

(二)加快农村生活或消费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

1960—1990年,日本投资重点是农业设施,通过农户与非农户混居改变农村消费水平,经过努力,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开始加快,日本农村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农户移居到村落,村落农户移居到城市,形成农户和非农户居民混居的生活经济模式。这种构成使得处于农村混居模式中的农户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受到非农户消费的影响。农户消费受到的示范作用也是渐进的,目前日本农户和非农户、城市和乡村的消费差异已经明显减少。

(三)加强农户消费品流通体制建设与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

日本农户之间显得非常分散,使得农民购买日常消费品困难。在日本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中,主要是两个方法解决农户消费品供应问题:第一,“农协”系统不仅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购买便利,同时也为其提供服装、家电和日用百货等日用工业品。“农协”已经成为农户购买消费品的重要渠道。第二,经销商和厂家直接销售产品是日本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渠道。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在财政投入、优惠贷款等方面给予了农村经济发展大量资金支持,这些资金也用于农村消费品流通体制建设方面,从而使得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另外,日本“农协”具有信贷业务,接受社员储蓄,并为社员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信贷资金。

三、美国和日本扩大农村消费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一)制定各种惠农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美国和日本为了使城市和农村得到均衡发展,均注重利用各种有效政策与手段,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如农产品价格支持、对农民给予直接收入支付(包括环境农业直接支付、退休农民直接支付、稻田直接支付等)。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从日本和美国扩大农村消费的路径可以看出,改变农村的根本面貌要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做起。改良农村基础环境,要继续增加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改造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邮政通讯网、信息网、公路网、医疗卫生网等。同时还要兴修农田水利,改造中低产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适用技术推广,为发展商品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通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进一步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

(三)建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保证货畅其流

从美国和日本扩大农村消费的经验来看,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是连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本渠道。注重发挥各类流通组织优势,建设农村消费品网络,进一步引导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建立多种经济组织所构成的多种类型、多级层次、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和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提高市场流通的效率,从根本上保证货畅其流。

(四)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减少不确定性

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有利于农民的身体健康,从而有一个消费的生理基础。政府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模式,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投入,为农民提供基本养老保障,解除农村消费的后顾之忧。当农户参加了合作经济组织和医疗保险时,就会增加即期消费,也就是说,农户在面临较少的预期风险时,预防性储蓄的动机就会减弱,有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性。

(五)发挥各级“农协”作用,推动农村消费合作社发展

政府通过支持合作社事业发展,既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时也有效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乃至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美国、日本等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都非常高,发展农村经济合作,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销售农产品和购买、使用农业生产资料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提供农业资金的重要选择。在扩大消费方面,消费合作社有效地维护农民利益,消费合作社通过按购买额返利、购买商品打折等形式将商业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社员,维护低收入消费者利益,以减少商业资本的盘剥。这种合作社形式受到农民的欢迎。在欧、美、澳以至亚洲部分发达国家,半数以上农民都参加了消费合作社。

参考文献:

[1]郭庆然. 日本扩大农村消费的实践与我国的路径选择[J].消费经济,2010(1):47—49

[2]楚静.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8 (2):94—96

[3]金凤君.东北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56—71

[4]张晓明.中国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M].社会可塑性文献出版社,2013:240—267

[5]陈佳贵.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M].社会可塑性文献出版社,2013:21—98

[6]王洛林,魏后凯.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与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5—36

(赵树梅,1968年生,长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