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威特总体经济形势研判

(一)当前科威特经济运行情况

第一,经济增长趋于巩固,非石油产业增速明显。得益于非石油产业和个人消费的快速增长,2014年科威特经济呈现明显回升态势。IMF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科威特实际GDP增长率为1.3%,显着高于2013年-0.2%的增速,2015年有望继续涨至1.7%。其中,非石油产业实际GDP增速达3.5%,较2013年上升0.7个百分点,市场预计2015年该增长率将进一步提高至4.0%。

第二,失业率继续维持低位,整体通胀压力不大。2014年科威特失业率为2.1%,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低位态势,在海湾六国中仅高于卡塔尔。受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15年3月科威特通胀指数为3.3%,虽环比上涨0.7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历史低位。

第三,财政盈余稳步增长,外贸顺差连续收窄。科威特2014/15财年前6个月实现财政盈余308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预计整个财年将增长22.2%。受国际油价下跌等因素影响,2014年四季度外贸顺差为33.33亿科第,同比下降43.6%,且已连续6个季度收窄。

(二)影响科威特经济的有利因素

第一,新发展计划逐步实施,有利于扩大科威特的国内需求。包括鼓励私有部门投资、增加企业竞争力、改善经贸兴业环境和保障教育卫生住房均衡发展等经济发展计划的陆续出台,在短期内能有效撬动科威特国内市场需求,并持续释放企业和居民消费潜力。

第二,重点项目的稳步推进,有利于刺激科威特投资。铁路、地铁、机场、电力、清洁能源、公立学校私有化、媒体城、海岛开发以及自贸区等投资项目的实施,有望成为助推科威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三)影响科威特经济的不利因素

第一,从国际方面来看。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确定性,最新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5—2016年的全球增长率下调至3.5%—3.7%,较2014年10月预期调低了0.3%。二是国际油价成本“塌陷”冲击经济发展动能,将恶化石油净出口国经常项目状况。三是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叙利亚内战、伊朗核问题和伊拉克紧张局势将对科威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以上三个因素形成的“叠加压力”,有可能挤压科威特宏观政策调控空间,并进而影响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第二,从国内来看。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公共预算的结构性失衡、私营部门的弱势地位、公共服务的机制欠缺以及基础设施的总量不足,是科威特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此外,政局的不确定性也是影响科威特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预计2015年科威特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将科威特2014年的经济增长率上调至3.0%,2015年和2016年则有望进一步上升至3.3%和3.6%。

二、科威特产业发展现状

(一)“油气依赖”五十年如一

科威特是OPEC的重要成员,石油与天然气是其国民经济的两大核心支柱,两者总产值约占GDP的45%、约占各级政府收入的95%、约占出口创汇的92%。此外,科威特还是中东第一家发展石油下游产业的国家,炼化和化工产业是其未来几年的投资重点。

(二)第一产业“相对弱势”

农业是科威特相对薄弱的产业,从业人口约有1.4万,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约为0.5%,该比例最高时也只有1.1%。可耕地面积约有14182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0.6%。农业以生产蔬菜为主,而农牧产品主要依靠进口。科威特渔业资源丰富,主要盛产大虾、石斑鱼和黄花鱼,年产量在1万吨左右。

(三)第三产业“蓄势待发”

科威特未来将重点发展金融、旅游、贸易、航空、运输、基础设施、房地产和会展等行业,期望将科威特打造成为海湾地区的金融贸易中心。科威特最新公布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将通过设立自贸区、对BOT方式立法、简化过境程序、发展公共仓储以及修改商业公司法等手段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方面,先后实施了苏比亚大桥、南祖尔发电站、杰赫拉公路等重点基建项目。

三、中国与科威特双边合作总体思路

第一,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自1971年建交以来,中科双边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直线上升态势。到2014年上半年,中科贸易额已达58.7亿美元。海关总署最新报告称,仅2015年2月,科威特对华出口原油达104万吨,相当于日出口27.3万桶,同比激增263.8%。截至目前,中国已是科威特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国。

第二,双边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13年,科威特在中国人民币市场QFII投资额度已达25亿美元,成为了人民币市场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与此同时,截至2014年11月,科威特已向中国的37个项目提供了总额为9.52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另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科威特的直接投资存量已增至8939万美元。

第三,双边承包劳务取得重要进展。2013年,中国企业在科威特新签承包合同20份,新签合同额达8.6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49亿美元。与此同时,2013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658人,年末在科劳务人员6213人。新签大型工程项目主要有萨巴赫阿哈默德公建项目、房地产项目和宗教事务部总部大楼等。

四、推进中国与科威特双边合作的若干建议

(一)积极推动中科“一带一路”合作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我国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威特作为我国深入推进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抓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应以筹建中的“丝绸之城”为契机,积极与科威特就“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沟通和协调,争取尽快在能源产业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融资便利化以及人文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共识。

(二)加快推进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

中国—海合会于2004年7月正式启动自贸区谈判,并先后举行过五轮磋商和两次工作组会议,但由于各方在开放领域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2009年中海自贸区谈判陷入僵局。2014年,在我国的积极推动下,中海自贸区谈判顺利重启。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是进一步提升中海双方开放水平、拓展深化双方经贸关系的必然要求。一是要突出能源领域的合作,建立并完善能源对话机制,对于争端性问题及时进行磋商,实现互利共赢和长序发展。二是要深化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合作,重点要加强双方在核能、信息、航天卫星、新能源、港务、银行等领域的技术交流;三是通过减免关税、简化海关程序、加强检验检疫合作和完善许可证管理等手段提升中海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水平;四是加强中海在农产品与食品贸易等服务领域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五是扩大外商投资合作领域,营造有利于中海双方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未来,中海自贸区必将成为中国与科威特等海湾国家深化经济合作的新支点。

(三)“点”“线”“面”并行推进,构建立体合作新模式

从现实经济发展来看,要想建构科学、合理、完整的国与国合作策略,合作模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具体到对中科两国合作战略的设计来说,则需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来构建。所谓“点”是指投资产业园。需按照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政策优势等特点,逐步筹划设立“中国—科威特产业园”,以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全面推进提供支撑。所谓“线”是指商品—要素市场线。针对目前中科两国的发展特点,积极参与构建符合中科国情的多层次且一体化的商品—要素市场,全面提升两国市场化水平。所谓“面”是指一系列投资策略的组合。要遵循“安全稳健”和“灵活机动”的原则,在发挥策略组合的“规模效应”的基础上,打造新常态下中科合作的“新引擎”。

(四)着力完善中国—科威特合作论坛

中科两国应以现有的合作成果为基础,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着力完善中科合作论坛,实现两国贸易投资利益最大化。当前,关键是要加快市场准入条款、技术性贸易措施(TBT)、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经济技术合作等规则层面的进行对接。

(五)进一步加强中科两国宏观政策沟通协调

一是要把握协调时机,关键是认识当前中科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推进宏观政策层面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沟通和协调。二是要提高协调层次,重点是要从当前中科两国单一的经济政策目标向全方位宏观政策目标的转变。三是完善协调机制,核心是要实现中科两国宏观经济政策合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可持续化,推动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大开放、大融合。

(金瑞庭,1985年生,浙江金华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