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末,山西省吕梁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667.7亿元,比年初增加94.6亿元,上升了6.0%。各项贷款余额为885.4亿元,比年初增加25.8亿元,上升了3.0%。金融机构继续保持存贷增长,平稳运行的态势。但金融机构惜贷情绪严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意愿急需加强。

一、吕梁市货币信贷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贷比例下滑,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意愿亟待提高

2015年9月末,吕梁市各项存款余额1667.7亿元,较年初增加94.6亿元元,增长了6%;各项贷款余额885.4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5.8亿元,增长了3%。两者相比,存款增长速度比贷款高出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2015年9月末吕梁市存款增长速度提高了7.6个百分点,而贷款增长速度下降了3个百分点。从存贷比例看,2015年9月末吕梁市存贷比例为53.1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速度和存贷比例的变化情况表明: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继续下降。

(二)非经营性存款增加,中长期贷款大幅下降

2015年9月末,吕梁市新增存款94.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94.6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了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6.3亿元,其中活期存款下降9.7亿元,定期及其他存款增加了16.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了10.2亿元。9月末,吕梁市广义政府存款增加了11.3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6.9亿元。从信贷投放看,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出现大幅下降。9月末吕梁市中长期贷款余额为342.15亿元,比年初减少11.81亿元,下降了3.34%。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余额271.5亿元,比年初下降了18.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下降了41.6亿元。由于定期存款不符合企业经营对资金流动性要求,特别在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企业定期存款大幅攀升,活期存款下降的情况反映了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的情况。而弱势经济下广义政府存款快速增加也反映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刚性和地方政府投资审慎的倾向。企业中长期贷的大幅下降,进一步印证了企业、社会、政府投资意愿不强的现实。

(三)资金投向调整,信贷资源配置进一步集中、失衡

近年来,吕梁市煤、焦、铁、铝等支柱产业生产销售形势严峻,银行贷款普遍存在收民企,增国企;收中小企业,增大型企业;收传统贷款,增票据融资的经营倾向。银行贷款进一步向大型企业、国有企业集中,信贷资源配置进一步失衡。截止9月末,吕梁市新增企业贷款18.1亿元。其中大型企业增加23.9亿元,占130.5%;中型企业增加-14.7亿元,占-80.%;小型企业增加4.2亿元,占23.3%;微型企业新增4.6亿元,占25.5%。

(四)收缩传统信贷业务,金融机构热衷于虚拟金融产品

近年来,金融机构大步退出传统业务,加大票据融资、理财、信托等虚拟金融业务,这既规避或延缓资产风险,又解决因传统信贷业务增速减缓带来的利润压力,还满足发展间接融资的政策要求,但却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失血程度。据统计,2015年9月末吕梁市票据融资余额135.3亿元,比年初增加了9.2亿元,增长了6.8%,比全部贷款增长速度高出3.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多增了9.5亿元。新增票据余额占到同期全部贷款增量的36%,由于票据融资的票据主要来源于大型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票据中心的转贴现票据,当地实体经济失血严重。

(五)银行可用资金充裕,倾斜性政策预期难以实现

近年,银行存款增加,贷款投放意愿减弱,金融机构实际上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即使产生短暂的不足,也是金融机构过度从事理财、信托、证券投资等的结果。特别是地方金融机构的自有信贷资金都面临投放困难的问题,人民银行倾斜性政策所释放的流动性很难发挥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的政策预期。如农村信用社9月末的存款准备金率9.5%,比国有商业银行低9个百分点,其释放出的资金至少从贷款数据上难以体现出货币政策的引导效果。

二、货币信贷运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宏观经济深度调整,信贷投放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由于煤、焦、铁、铝等大宗商品及能源资源产品需求持续疲软,吕梁市经济连年出现断崖式下跌,这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2015年前8月,吕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77.2亿元,同比下降22.8%;工业销售产值869.3亿元,同比下降19.2%,产销率为99.1%;工业增加值345.5亿元,同比下降13.2%。

(二)经济结构弹性不足,信贷支持转型发展缺少新的支撑点

吕梁市转型发展,一要提升传统产业,二要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更为重要。在经济向好时,吕梁市财政资源、金融资源高度向煤焦铁铝电等传统产业聚焦,第三产业、小微企业发展严重滞后,经济结构弹性不足。当宏观经济发生大的调整时,微小的第三产业、中小微企业不能发挥缓解经济地震冲击压力的作用,经济运行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大量企业关停、工人失业、居民收入下降、投资与内需拉动无力;二是银行从传统产业收回的资金难以转移到新的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无论从微观企业还是整个区域来看,银行信贷投放都表现出只收不贷或多收小贷等问题。

(三)信贷环境恶化,银行贷款投放更加审慎

2015年以来,吕梁市主导产业减产、压产、停工、放假普遍,企业主跑路事件时有发生,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下滑,银行防范风险压力很大,信贷投放非常审慎。据统计,吕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的有264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9.4%;企业亏损总额达到53.7亿元。与之对应,银行资产质量下降,9月末吕梁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14.12%,较年初上升1.95个百分点。

三、以新思维激发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性

(一)坚守不向过剩产能增加贷款的经营底线,强力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贷资金来源于社会公众的存款,追求利润是信贷资金的本质属性,救急不救穷是信贷资金运行规律的具体表现。对于产能过剩形成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绝不能通过强制银行贷款来解决。只有坚守这一底线,才能促使产能过剩行业接受市场调节,通过兼并、重组、破产、转型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坚持以经济增量调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我国过剩产业面临最迫切的任务是压缩产能。只有大力压缩产能,才能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腾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要积极盘活广泛分布在过剩产业中的信贷存量,通过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节,促使过剩产业并购重组、转型升级。金融机构新的信贷增量要重点用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绝不能只局限在政策层面“高、大、上”的新兴战略产业,还必须包括长期被政府、企业、社会所忽视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普通产业和普通企业。只有坚持全面发展,重点突破,以经济增量调节推动产业结构的经济发展思维,我国才能够摆脱经济发展的“寡头模式”,才能摆脱国富民穷的经济格局,才能摆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外需、投资的窘境,才能形成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社会环境,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强化货币信贷政策贯彻执行的法律支撑,激发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本能

春江水暖鸭先知。金融机构是金融产品创新的先知先觉者,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企业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不能因为审慎监管而扼杀了金融企业自主创新的本能。国家要尽快解决人民银行与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错配问题,适应货币政策开放性、发展性的要求,恢复人民银行对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权,提高人民银行对货币信贷政策执行的引导、管理、评价能力。同时,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目标的稳健、守法、合规的职能特性,取消其代理人民银行履行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职能,从法律上解决其监督目标的合规性与货币信贷政策开放性的工作矛盾,以便其专心建立、维护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的市场运行规则,监督指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以此,为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法律支持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吕梁市金融统计月报.吕梁:中国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支行,2015年(9)

[2]吕梁市统计月报.吕梁:吕梁市统计局,2015年(8)

(陈亚星,1965年生,云南罗平人,中国人民银行吕梁中心支行经济师。研究方向:货币信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