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平+龚凯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农村信息消费能力,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引领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恩施市以国家“互联网+”、“智慧湖北”战略决策部署为契机,致力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突出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提升通信基础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结合恩施市的实践探索,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一、大力建设农村“信息高速”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宽带乡村、数字乡村

近几年来,恩施市充分整合文体、电信、移动、商务等部门资源,累计投入资金88103万元,全力建设宽带乡村、数字乡村。全市172个村委会、36个城市社区居委会已实现光纤全覆盖,农村宽带用户达到7.9万户,家庭宽带普及率43.35%。有线数字网络已发展到17个乡(镇、办事处),数字电视网络已覆盖36个社区、170个村,用户达到10.61万户,数字电视普及率为39.83%。农村移动互联网建设日趋完善,建成通信基站1243个,其中农村地区占比57.8%,实现了2G网络全面覆盖、3G网络基本覆盖、4G网络覆盖集镇、景点等区域。

(二)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

依托规范化建设的村(社区)一站式服务阵地,整合组织、电信、综治、社保、民政等多部门资源,开发建设融党建、维稳、便民于一体的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覆盖208个村(社区),2015年恩施市被省委授予“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扶贫示范县。坚持将市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延伸到村,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党员学习交流、接转组织关系、缴纳党费及群众申办林木采伐证、二孩准生证、代缴电话费水费、代购火车票飞机票等,都可在村(社区)搞定或接受网上受理、登记、运行、反馈和监督,真正实现了“农民办事不出村”。同时,全面推进律师进村法律便民服务和农村网格化管理,每个村由政府购买服务,聘请一名律师担任村级事务、百姓信访纠纷的法律顾问,采取每月到村委会“坐诊”、举办普法屋场会、入户现场调解纠纷等方式开展法律服务;按照每300户1000人的标准划定一个网格,明确一名网格员为群众提供计生、社保、综治等公共信息服务,把管理触角延伸到户到人,实现了服务的精细化。

(三)统筹城乡服务资源,促进教育医疗均衡发展

以同步课堂、远程医疗等为平台,实现“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在农村的应用推广。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共同体,师生互动、制度共建、资源共享,实现均衡发展;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和城郊薄弱学校建成“一校式”统一管理的学区,既提高了薄弱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又缓解了中心城区学校“超级大班”的矛盾。“同体式、支教式、协作式”三类19对38套同步课堂应用全面启动。建立了“大院带小院”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创新开展视频远程会诊、业务定向培训。州中心医院、市中心医院分别与龙凤镇卫生院、龙马卫生院开展远程会诊等业务,带动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促进城乡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四)强化电商物流融合,加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自2015年以来,恩施市抢抓“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建设机遇,大力推进城乡电商、现代物流业发展,邮政、集群、电商等企业踊跃参与建设乡村电商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着力发展农村电商、社区电商、电商服务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积极培育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经营方式和“农超对接”、“万村千乡”农家店等经营业态,初步形成了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市场体系,新型流通业态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村、社区、第三方平台、便民服务、跨境的电商竞相发展,80%的农产品和60%的出口企业涉及电商行业,淘宝恩施馆、硒图商城、邮政速递等各类电商企业(含网店)达2200家,2016年网上交易额3亿元。

二、正视农村信息建设“短板”

(一)基础建设收益不高

恩施地域广阔,山大人稀,喀斯特地形地貌呈阶梯状。受山地、河流的限制,基础网络建设操作复杂且投入较大,同时农村杆路、基站多穿插于人烟稀少的山地丛林地带,受雷雨、山洪等地质灾害的影响较大,维护难度极大。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在家多是留守老人、儿童,他们对网络通信的需求单一、意愿不高,加之农村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对于每年上千元的网络消费显得力不从心。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企业不愿意到边远地区投资,基础建设往往集中在集镇和经济发展好的村,边远村则无人问津,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覆盖面无法有效提升。

(二)后续投入保障不力

近几年来,恩施市先后配套“村村响”、“户户通”800多万元、配套“宽带乡村”惠民工程1300多万元,初期建设环节政府主导有力。但是,在后期对农民网络技术的培训、农村信息技术人员的配置和培养、通信网络的长期维护等方面的投入和保障的跟进上乏力,导致各乡镇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比如对通信杆路设施的保护不够,协调本地方通信运营商与老百姓建立互利互惠关系不足,等等。

(三)信息应用消费不足

主要是实用性不强,市场开拓不够。农村信息化最终需要政府和市场来买单,这需要引导企业开发满足农民消费意愿、符合农村消费水平的产品,目前企业产品推广集中在ITV电视业务、电商推广等业务,而大量农户需求的现实状况却是停留在电视、电话上,参与度不够,市场和用户需求匹配度不高,互联网应用对农户生产、生活上的渗透不够。同时,由于各乡镇、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程度不一,导致农村信息消费不平衡。信息消费需要农户有钱,信息化应用建设需要有本地产业支撑,缺少地方产业制约了信息化的均衡发展。

(四)农村信息化人才缺乏

农村人才大量转移与农业信息化人才奇缺的矛盾日益加大, 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向了城镇。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了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是一项高科技,其开发应用需要高科技人才,既懂农业又懂经济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非常缺乏。由于农业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的匮乏,大项目攻关难以进行。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深化思想认识

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教育,消除“推进信息化只是几个部门的事”的认识误区,注重机关单位与主体责任部门的联动,并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和支持。同时,完善信息化建设协调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对地方信息化推进水平的考核和考评力度。

(二)加大项目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宽带乡村”、农村4G覆盖网建设等项目资金,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确保农村“信息高速”畅通。推行“以用促建”,制定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农户使用宽带,提高企业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建设业主单位开发针对农村的信息服务产品,提升农村地区的信息消费能力。

(三)强化人才支撑

要着力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投入保障、宣传交流、激励制度、整体推进等五大长效运行机制,实施人才培养长期发展策略,培养一批既了解农业生产经营,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广泛开展农业信息化技术培训,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与技术推广,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事业快速、有效推进。要突出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鼓励支持对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参加信息化建设培训,加快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和信息化专业型人才,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强政策引导

实践证明,政府推动力度越大,一个地方的信息化水平就越高。比如:沐抚办事处由于是恩施大峡谷风景区所在地,通过大力引导农民提升科技素质,积极开展网络化营销,不仅消除了与外界的“数字鸿沟”,还极大方便了外来游客吃住玩乐,提升了景区形象。更重要的是一大批贫困户利用网络进行购物、浏览信息、学习新技术,在转变农村地区的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让当地农民拓宽了致富门路,在农村信息化中得到了实惠。要强化信息意识,利用各种公开场所进行信息化功能和成果演示,广泛宣传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农民参与和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五)培育信息平台

以打造“融合、高效、便捷”的全方位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为目标,依托现有的信息平台和交互网络,采用整合、共享、创新等方式,继续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同时,逐乡推进“互联网+特色乡镇”试点创建的规划建设工作,以点带面实现恩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突破。

(六)强化基础保障

一是探索对农村偏远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助,尤其是在杆路建设和基站运营维护上的支持补助;二是探索建立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以加强农村广电通信网络服务、电商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配套工作经费和人员;三是继续推进产业信息化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探索信息化在帮助农户产业脱贫、改善生活水平中的应用。

(陈光平,湖北省恩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长。龚凯,恩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产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