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萍 吴晓云 高雅琴

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重要畜种,全世界的牦牛数量约为1500万头,其中我国占95%以上,我国的牦牛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和云南等省区。为了抵御严寒,牦牛全身除了有粗长的被毛外,底部还有一层绒毛。牦牛被毛不仅有良好的保暖性,而且具有手感柔软、滑糯、弹性好、不易毡缩等优点,是当地农牧民生活中编制帐篷、绳索、毛口袋等生活用品的主要原料。牦牛绒具有纤维细,手感柔软滑糯,强力高,吸湿性、透气性和保暖性能极佳的特点,是珍贵稀有动物纤维,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被称为“雪绒”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牦牛养殖业的发展,牦牛产品的开发利用不断提升,牦牛养殖数量较大,牦牛毛绒资源丰富,若能很好地开发利用,牦牛毛绒产品将具有较好的生产潜力和市场前景。

牦牛毛绒的特性

牦牛种类按被毛颜色分有深色牦牛和白色牦牛,深色牦牛以黑色为主,其次为黑花色和杂色。白牦牛是我国特有地方品种,数量稀少且纤维产量少。牦牛身上的被毛由绒毛、两型毛和粗毛组成。牦牛毛(绒)纤维大部分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牦牛细绒毛纤维较短,手感滑糯,光泽柔和,缩绒性与抱合力较小,有很高的纺用价值。两型毛纤维光泽较强、抱合力稍差, 多用于粗纺产品。粗毛较长、平直且抱合力差、光泽强、成纱性差,多作为假发、黑炭衬、毡制品和绳索等的原料。

牦牛躯干不同部位的粗毛纤维细度均不一样。股部的粗毛细度最细,平均细度为65.92μm,其次为肩部、腹部和背部。身体各部位的绒毛细度也存在差异,肩部的绒毛细度最细,平均细度为19.83μm,肩部、腹部和背部的绒毛细度相近。对于单根绒纤维而言,上、中、下段的细度有明显的差异,上段为暖季长成,细度稍偏粗;中段和下段为在暖冷过渡期和冷季生长,细度偏细。

毛绒长度是纺织加工工艺和评定毛绒纤维等级的重要参数,对纱线细度和针织物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牦牛绒毛在腹部最长,臀部次之,背部最短,紫牛绒纤维的平均主体长度为35.8mm,平均线密度为5.41dtex,棕牛绒纤维的主体长度则为37.4mm,平均线密度为4.23dtex,与羊绒纤维相比,牦牛绒纤维长度稍短,所以在纺纱时注意避免纤维长度受到损伤。

牦牛绒毛的产品与用途

牦牛绒柔软滑糯、弹性好、蓬松保暖,用其织成的针织品外形丰厚、绒毛平顺、手感滑腻柔软、保暖性好,且不易毡缩、起球,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对牦牛绒的开发利用早在牦牛驯养初期就已开始,随着剥鳞技术和低温等离子改性等先进工业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广泛应用,牦牛绒的用途越来越多,产品品质也越来越高,其开发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牦牛绒的纺织品可分为针织和机织两大类。针织产品包括牦牛绒衫、牦牛绒内衣裤和围巾等,可由牦牛绒纯纺或牦牛绒与棉、毛、丝等混纺,这类产品手感柔软、保暖性强、吸湿性强,有的产品还具有保健功能。机织精纺产品主要有西服面料和呢绒面料,这些面料由牦牛绒与棉或羊绒混纺加工而成。机织纺粗的产品有牦牛绒混纺花呢、人字花呢、牦牛绒毛毯和毡毯等。这些产品绒面丰满、色泽暗淡而单调,多为驼色、黄灰和深红等颜色。

牦牛尾毛分布于尾根至尾端,每两年剪一次。成年公牦牛尾毛产量0.34 kg/次.头,成年母牦牛0.24 kg/次. 头,成年阉牦牛0.36 kg/次. 头。牦牛尾毛纤维长,无卷曲,强度大,弹性好,光泽亮丽。主要用于制作剧装须髯、假发及拂尘等,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畜产品之一。

牦牛的裙毛分布在肩端至肘、腰角、髋结节及臂端联线以下。裙毛的细度、长度、强力及弹性略低于尾毛,但是光泽与尾毛相似甚至优于尾毛。通常牦牛裙毛不自然脱落,每年剪一次。牦牛裙毛产量占全身被毛总量的50%左右(除尾毛外),是牦牛被毛的主体。裙毛比人发纤维更有光泽,而且其纺织性能与人发也基本相同,是生产高档假发的理想原料。

牦牛绒毛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我国牦牛种类丰富多样,有17个地方品种和1个培育品种,不同品种牦牛之间的毛绒产量和品质存在差异。目前缺乏对各品种产毛性能和毛品质性状的系统性研究,相关研究单位联合起来开始对我国各牦牛品种的毛绒生产概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对毛绒品质进行评价,这将为加工企业收购绒原料,满足工业连续化机械生产需求提供参考数据。由于白色的绒毛易于染色和加工,以后应加强对天祝白牦牛的毛绒产量和绒品质等性状的选择,培育优质绒毛型牦牛新品种或新品系。

目前关于牦牛毛绒的国家标准,分别为《牦牛毛》《牦牛绒》《粗梳牦牛绒针织品》和《粗梳牦牛绒针织绒线》,有些标准制定的时间较早,部分内容已不能满足目前的加工工艺,根据目前牦牛品种的绒毛品质数据和新的加工工艺修订分级和加工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优质优价,避免市场乱象。牦牛绒纤维长度短且差异大、呈不规则弯曲,比电阻高、纺纱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故采用传统设备纯纺时成条成纱难度大,这也限制了牦牛绒纤维在精梳纯纺高档面料中的应用,特别是高档机织面料的生产。以后应根据对不同牦牛绒原料的特征,研发纯纺牦牛绒精梳制条工艺,提高牦牛绒的产品附加值。

牦牛绒的颜色多为黑色、褐色和灰色,由于天祝白牦牛数量较少,纯白色的绒毛产量较低。通过氧化脱色是牦牛绒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氧化剂双氧水释放出的活性氢,对纤维发色基团的化学键产生作用,从而达到纤维脱色的效果,然而强烈的氧化作用也会导致角朊蛋白的破坏,引起纤维的损伤,对牦牛绒脱色工艺的改进,也是当时纺织企业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牦牛绒产品存在标识不完善、产品命名混乱等问题,影响了牦牛绒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部门要重视宣传和管理,牧民要重视牦牛产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企业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规范命名和标识,以发展的眼光维护和树立企业品牌,使牦牛绒得到国内国际品牌的关注,投资开发牦牛资源,以促进牦牛产业的发展。

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特有牛种资源,不仅为当地牧民提供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更是藏族人民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牦牛毛绒产品也承载着文化情怀,深度挖掘藏区丰富的历史和宗教文化内涵,开发出具有藏区文化底蕴的高品质特色牦牛毛绒产品,提高牦牛产业综合开发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动物毛皮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