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 张萌 张浩然 杜元辉

摘  要: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上半年长沙市经济发展总体稳定增长,呈现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三智一芯”产业布局初步形成,智能制造促进转型升级等特点。其基本经验,一是科学谋划,龙头带动技术引领,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二是科学打造“产学研”平台,建立协同创新载体。三是实施“四长联动”工作机制,助推智能制造发展。良好态势的形成,一是落实政策有力,领导亲力亲为;二是规划引导,政策帮扶;三是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创新驱动;四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与培植新兴产业并举;五是引进人才支撑;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关键词: 长沙市  先进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运行活力,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入了解企业高质量发展实际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健全推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体制机制研究》课题组于2020年8月27-29日赴湖南省长沙市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期间课题调查组与长沙市发改委、长沙市国资委、长沙市工信局等部门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了交流座谈,并对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楚微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现代投资集团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交流。

一、2020年上半年长沙市经济发展特点

(一)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长沙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以“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竞赛活动为总抓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半年,长沙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下降6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51%。总体而言,长沙市经济发展呈现出在疫情扎实有力防控下,实体经济明显企稳回暖,工业生产形势趋于好转,服务业呈现稳步复苏态势。工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等有效需求稳步扩大。消费需求回暖,外资外贸稳定增长。

(二)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运行情况良好

一是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020年1-7月,长沙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增幅较1-6月份提升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在全国省会城市位列第8位。二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优势产业快速增长。2020年1-7月,长沙市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5%和117%,增幅较1-6月份别提升了49和0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加快恢复,生物制药、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集成电路、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等产业链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以制造业为主的优势产业的快速增长有效支撑了长沙市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三是工业投资快速回升,重大项目有力推进。2020年1-7月,长沙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1%,增幅较1-6月提升21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从1-6月由负转正,1-7月再提升至278%。在此期间,引进重大项目67个,计划总投资10691亿元。各园区在建项目600个,计划总投资44786亿元。如半导光掩模项目、比亚迪IGBT项目、三一塔机项目的实质性建设等,这些项目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为长沙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三智一芯”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传统工程机械原是长沙的主导产业,其产业结构特点是“一业独大、单点支撑。经过近些年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型升级,目前,长沙市实现了单点支撑向多点支撑的转变,逐步形成了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食品烟草等五大千亿产业的格局,“三智一芯”成为长沙市产业新的增长极。长沙已成为中国最大工程机械产业制造基地,并享誉全球的工程机械集群城市。见表1。

长沙市产业的“三智一芯”是指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和功率芯片。在智能装备方面,目前长沙市形成了以雨花经开区、“湖南工业机器人产业示范园”为中心的湖南省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并获批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如投资1000亿元在建的中联智慧城、已落地的三一智能重卡项目都将成为智能装备国内乃至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的龙头项目。在智能汽车方面,加速建立完整的自动驾驶产业链,围绕通讯设备、底盘、线控、传感器、运控平台、动力电池等领域,建立了集“车-路-云”于一体的城市及智能网联生态环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于2018年建成投入运营。在智能终端方面,三安光电、惠科等系列重大战略项目正加快建设,蓝思科技、欧智通、比亚迪电子等骨干企业、优势项目的衍生带动作用和集聚效应逐渐凸显。在功率芯片方面,扶持壮大了中国电科48所、国科微、景嘉微、融创电子等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企业,引进了湖南三安碳化硅及产业化项目、泰科天润碳化硅芯片项目等半导体重大项目,还有长沙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正在建设的8英寸晶圆生产线项目、长沙三安投资160亿元的半导体项目,这些重大项目初步形成了衬底材料、外延、芯片、器件封装与制造装备等类型较为齐全的新一代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链。

(四)以智能制造促进转型升级,以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

智能制造是长沙制造业的最大特色。长沙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动能。在崛起的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五大千亿产业中,民营企业已成为“长沙智造”的主体。2019年长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74亿元,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其中非公经济增加值为690166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市GDP的596%;非公经济实缴税金115814亿元,占全市税收599%;全市税收过亿元民营企业93家,占到税收亿元企业的581%。市场主体突破110万户,95%以上为民营经济主体。长沙拥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27家,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041家;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和产值均居中部城市首位。

二、长沙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及经验

近年来,长沙由传统制造业转型迈向先进制造业,产业由单点支撑向多点支撑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三智一芯”为标志的智能制造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长沙从自身资源优势出发,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通过科学谋划、技术引领、人才支撑、金融扶持、政策配套、改革推动、政府助力等系列举措,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发展动力、发展后劲,推进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出了长沙产业发展创新的独特之路,缔造了全国关注的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

(一)科学谋划,政策配套,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长沙市坚持智能制造统领,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向,让智能制造在各领域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整体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为此长沙市先后出台了“长沙工业30条”、“科技创新1+4”、《关于加快推进长沙市工业新型及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以及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新一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北斗应用等系列产业文件;制定了《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行动计划》、《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二)龙头带动,技术引领,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一是对智能化水平较高的行业,如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行业,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将智能化服务向全行业拓展,带动整体行业提升。二是对于当下智能化基础薄弱的行业,如食品、材料、烟花鞭炮等行业,引入一批智能化水平较高、熟悉生产工艺、有改造案例的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中小企业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如三一重工18号厂房是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制造车间,在产品上嵌入自主研制的“黑匣子”,可采集在外运行设备的有效数据,用于指导三一的服务提升、研发创新,以及市场销售。三一云平台实现对设备位置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三)科学打造集专业性、公共性、集中性为一体的“产学研”平台,建立协同创新载体,为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服务作用,更好地发挥企业主体和市场化机制作用,由政府、需求企业和供给企业协同成立了“长沙智能制造研究院”,为企业提供智能设计、智能改造、智能决策等服务。建立长沙新材料研究院、长沙机器人研究院、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智能驾驶研究院等一批协同创新载体,还建有上线华为软件云、中科云谷、中电云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些创新载体和平台,可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四)实施“四长联动”工作机制,助推智能制造发展

长沙市通过精选22个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围绕“三智一芯”精准发力,实施“四长联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一是“链长牵总”,强化组织领导。市领导当“链长”推进22条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建设。22条产业链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9632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219%。此外,书记、市长挂帅,抽调千余名专业干部组成小分队常态化开展“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二是“盟长搭台”,强化平台对接。通过产业联盟、技术联盟、产销对接会等平台,把产业链相关企业紧密联合,助力企业共性技术难题突破、科技成果转化。三是“校长支撑”,强化人才优势。发挥当地高校科研人才优势,深入挖掘人才与成果资源,推动“产学研政金”协同发展,全年新引进“五个100”科技人才90人,认证A、B、C、D四类高层次人才603人。四是“行长帮扶”,强化金融支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推动长沙银行为170家重点企业提供贷款120多亿元。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全力撬动社会资本,设立智能制造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为制造业发展集聚动能与支撑。

(五)深化行政改革,切实提升服务能力与效率T]

长沙市通过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向园区下放市级审批权限28项,实现园区的事园区办,大大简化企业申请审批程序,提高了行政审批运行效率。

三、长沙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启示

面对今年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冲击,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国际需求下降,国内经济放缓,在此内外经营环境趋紧的背景下,上半年长沙市经济增长稳定,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前位,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加快恢复,生物制药、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集成电路等产业链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实体经济投资有效需求稳步扩大。消费需求回暖,外资外贸稳定增长,长沙市经济发展表现出稳定增长态势,发展韧性好,发展后劲足。纵观长沙市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落实政策有力,亲力亲为实抓。面对整体经营发展环境趋紧及不确定性增加,长沙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六保”任务,扎扎实实做好“六稳”工作,组织“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以此为抓手、为契机,加快推进复工复产,推进经济稳增长。

二是规划引导,政策帮扶,金融扶持,为企降负。近年来,长沙市相继出台了多项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优势产业链、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人工智能、新一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及行动计划,为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明确列出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清单,通过组织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全面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减低企业用电成本。在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智能制造发展转型资金,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金融支撑。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创新驱动,推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根据行业或上下游配套企业智能化发展水平所处不同阶段,因业施策、因企施策,鼓励有能力、智能化水平高、带动性强的企业带动引领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智能制造装备等各行业解决方案,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和有效经验,加快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四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与培植新兴产业并举。长沙市原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工程机械为主,产业基础薄弱,无优势可言。然而,经过近些年的持续调整优化,引进技术、引进投资、引进重大项目等举措,实现从传统工程机械“一业独大”、单点支撑,向现代多业、多点支撑转变,形成“五大千亿产业”格局,“三智一芯”成为长沙产业新的增长极。

五是引进人才支撑有保障。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人才支撑是强有的保障。为发挥长沙市高校科研人才资源优势,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人才到长沙创业工作,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在落户、住房安置以及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推动实施了“五个100”科技人才引进工程,制订了分类分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及相应制度,为高端人才供给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是让民营经济迸发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动能。经过近年来持续培育引进,长沙打造了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新材料、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等五大千亿产业,成为长沙智能制造的主体。目前非公经济增加值、税收已占到长沙市GDP及税收的一半以上。在三一重工、山河智能、蓝思科技、比亚迪汽车、杉杉新能源等一批知名民营企业带动下,长沙智能制造发展显示很强的活力,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张晓文、张萌、张浩然、杜元辉,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