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下,政府各项创新发展的支持政策持续出台,大中小科技企业培育梯度初步建立,温州科技型企业得到蓬勃发展。但在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企业和政府应选择不同的路径加以解决。企业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科学选择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加强内部科技管理,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保障。政府要全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完善财税奖补政策,提高政策宣传的精准度;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题。

关键词:温州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高质量发展

科技型企业是借助科技力量,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经济体,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更是培育创造新技术、新业态和提供新供给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下,不同梯度的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对温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温州市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一、温州科技型企业培育现状

温州现有省科技中小型企业10020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围企业476家,高新技术企业2400多家。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政府各项创新发展的支持政策持续出台,大中小科技企业培育梯度初步建立。

(一)各项创新发展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

为推动各类企业向科技型企业靠拢,温州市启动实施了领军型、高成长型工业企业培优三年计划,筛选出一些成长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商业模式新、产业特色鲜明的优质“种子”;经过细心栽培、精心浇灌,入围科技型企业。出台《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加快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联动创业创新生态。狠抓科创大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国家自创区八大专项攻坚行动,全面打响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三大会战”;狠抓创新大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全力攻关重大科研项目,完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创园”创新孵化体系;狠抓创新大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体系,为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强身健体”。2020年,温州市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总共减免了企业所得税13.45亿元,有3255家企业享受了总额为94亿元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兑现了科技补助政策4.1亿元。

(二)科技企业培育梯度初步建立

通常而言,按规模大小、成长轨迹,科技型企业可划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在梯度培育中,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培育高新技术和科技领军企业的重要源泉,而大量的中小企业又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的基础。为此,温州市政府实施了科技企业“双倍增”三年行动计划,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好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系列“组合拳”。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建立覆盖科技企业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支持和服务体系。重点扶持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温州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存在的问题

科技型企业的培育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政府的有益引导,在培育过程中,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都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层面

1.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较为缺乏,企业家创新意识不强。与杭州、宁波等城市相比,温州市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处于劣势。大量的高端人才聚集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而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依赖和需求程度较高的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则显得吸引力不够,制约了新兴产业、企业领域专门人才的培养和集聚。科技型企业研发周期长,技术研发失败是常事,产品的短期规模效益难以形成,容易造成技术研发人员流失,导致存量不足。基于企业家角度,部分企业家也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也在努力的对传统企业进行科技化改造,或从事科技型企业的创业,并积极进行梯度延伸,但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氛围还远未形成。对科研人才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现象,忽视科研人员职业上升通道,培养与激励制度尚不完善。同时,一些中小科技型企业对技术核心骨干人员的激励、奖励政策缺乏竞争力,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还容易导致已有人才流失。

2.产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创新活力不足。温州90%以上都是中小民营企业,且传统制造企业居多。该类企业普通的特点是自主研发能力偏弱、研发层次不高,技术创新后劲有待增强。整理温州市的创新指标,如研发经费投入、专利授权数、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指标,发现与发达省市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恰恰是这些指标数据,能恰当反映出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情况。对于一个企业或产业而言,创新都非常重要,多数企业也充分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但面对创新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一些企业在创新实践中,仍然顾虑重重,不敢进行大面积的研发投入。在创新主动性方面,与杭州、宁波等城市相比,温州的科技企业创新动力也显得不足,不少企业都是在政策推动和引导下被动地进行技术研发,自发的原创技术不多。

3.企业外部融资问题依然突出,企业内部创新管理能力亟待增强。由于科技型企业存在“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惜贷”现象普遍存在。笔者在调研走访中发现,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意愿不强,企业研发经费来源中自有资金比例高于借入资金比例。除了银行借款外,科技型企业的融资还可以考虑创投基金。但处于发展阶段的各类科技型企业,利用各类创投基金的规模依旧有限,特别是处于种子期的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直困扰着温州市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渠道窄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处于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除了要解决外部融资问题外,更多的是考验团队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和战略发展规划能力等内部创新管理能力。而温州科技型企业在内部创新管理方面还有所欠缺,直接影响到相关优惠政策的享受和项目申报,甚至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政府层面

1.申报维护投入较大,精准支持政策有待持续跟进。目前,科技型企业的申报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资料准备多,耗时长,过程繁琐。经过努力,在申报成功后,后续还需要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以备复审通过。同时,投入的成本和获得的潜在收益,对企业吸引力也不是很大,因为认定的科技型企业更多的只享受财税优惠政策,其他方面的激励政策不多,就现有的政策尚无法有效提升企业申报积极性。细看地方政府出台的这些激励政策,大多围绕着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扶持,而对发展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等,相关的配套政策就显得不够完善,精准力度不够,有待持续跟进。

2.科技资源服务平台不健全,科技服务人才业务素养有待提升。在万物互联时代,科技型企业的申报、审批等都在网络上完成。各地也建立了科技资源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线上线下政策咨询和资源对接等服务。但据企业反馈,温州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还不够成熟,用户体验不佳;各市县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质量更是良莠不齐,点击率不高。这种原因主要在于各地共享科技资源程度低,科技资源服务人才缺乏,科技服务业人才能力有限。多数受访企业认为温州市目前的科技资源服务体系,难以支撑企业的需求,无法为企业提供深层次的服务。

3.社会服务参与有限,个性化服务不足。多数企业在申报科技型企业时,会寻求科技中介机构代理申报辅导服务。科技中介机构往往只能提供企业工商注册、银行开户、政府资金申请、项目申报等传统服务,而十分缺乏科技型企业急需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资源对接、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每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不能按同一种模式培育,企业更需要一些个性化的政策讲解以及相应的申报辅导。实践中,大多数企业只能接受到大众化服务,对于更深层次的连贯性个性化辅导,科技中介机构则显得力不从心。甚至于,一些科技中介机构为了收取中介费,在帮助企业申报项目时,违规操作、过度包装等行为时常发生。专业化程度不高,技术服务深度不够,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作用还有待提升,这是现阶段,温州科技中介机构存在的一大突出问题。

4.创新发展要素支撑不足,创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型企业的壮大发展,需要技术、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要素的聚集提供。不少科技型企业经过研发和前期市场开拓后,发展空间急需拓展;但受制于温州工业用地指标紧张,企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等事实,致使一些科技型企业外迁发展。在温州,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培育、留人都不容易,这也成为科技型企业持续发展的一大短板。再则,目前温州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创园建设较为滞后,不利于科技型企业的引进培育和高层次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孵化。为了促进创新发展,亟需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协同参与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三、培育和发展温州科技型企业梯度的路径选择

(一)企业层面

1.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科学选择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科技研发耗时耗力,持续时间长,见效慢,需要企业重视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开展研发创新。由于技术更新迭代很快,企业如不加大基础投入,进行持续创新就会导致技术逐渐被竞争对手超越,丧失技术领先地位。企业要不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为技术创新活动和产品开发提供资金支持,使企业能够快速发展。主流的技术创新模式有协同创新、产业集群、企业联盟等。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特点,结合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进行科学选择。同时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利用其人才优势,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2.加强内部科技管理,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保障。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研发人员是科技创新的基础。通过“双创计划”等科技人才政策,健全科技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提高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的比例。通过薪酬激励、股权设计、企业文化塑造等方方面面聚拢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模式,帮助科技人才成长发展。应注重新产品研发前的市场前景分析,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开发知识产权价值。积极对接国际技术前沿,促进企业持续开展技术引进、创新、转化,保持企业技术领先地位。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

(二)政府层面

1.全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人才是科技的第一生产力,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吸引优质人才充实到企业中,是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企业所在地的政府需要“腾笼换鸟”与“筑巢引凤”齐发力,出台人才保障政策,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提高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为当地科技型企业做好多层次人才“蓄水池”,为科技型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类专业人才。弘扬工匠精神,为企业创新人才宜业宜居创造良好环境。加速人才在高校院所和企业间的自由流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到企业任职,加速科研应用转换。激励和支持人才创业,通过支持创业培训机构和平台发展、提供创业培训补助等方式,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创业技能提升。加大温商回归、引进民资等工作力度,强化人才与资本对接,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

2.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模式,以精准服务产业为导向,完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集聚大罗山科技走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构建科技企业服务生态链。市、县两级联动,成立服务专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为科技型企业培育提供专业长期服务,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保障。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及其服务机构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加强人员业务能力培训,探索分区间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分级数据库,突出个性化服务,挖掘跟踪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完善考核机制,对部门和个人进行全方位考核,对完成业绩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

3.完善财税奖补政策,提高政策宣传的精准度。科技型企业是我国财税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激励性作用,为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企业,财税政策激励机制还有待完善。一方面要完善科技型企业的政策优惠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注重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和增值税减免优惠政策力度。同时,要加大财税优惠政策的宣讲力度,不少企业对于科技型企业财税优惠政策理解有误,从而享受不到该有的优惠。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升宣传深度和广度,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提供针对不同企业规模、不同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宣传,提高政策宣传的精准度。

4.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题。充裕的资金保障是科技型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政府应搭建各种融资渠道,帮助企业拓宽融资路径,降低融资成本,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重点做好科技金融管理服务,构建全方位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项目融资、股权投资等全面的科技金融服务。构建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金融资本为支撑、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设立和扩大种子基金、创业引导基金,引入风投资金,鼓励各类资本投资科技型企业,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困境。

总之,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企业和政府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企业层面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科学选择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加强内部科技管理,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保障。政府层面要全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完善财税奖补政策,提高政策宣传的精准度;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题。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立足当前温州市科技型企业培育方面的成效,充分借鉴分析其他城市培育科技型企业的成功经验,探索温州市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研究。

参考文献:

[1]倪添灵.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20(01).

[2]付永红,肖莺.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和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4).

[3]陶慧敏,林金富.黄岩区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今日科技,2017(12).

[4]伍文生.安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和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20(07).

[5]王子丹,袁永.基于国际经验的科技型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政策需求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9(10).

〔本文系2020年温州市哲社科规划课题“温州市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研究:高质量发展视角”(项目编号:20wsk147)阶段性成果〕

(林松池,温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