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媛媛,吴育云,霍世英(海军总医院干部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048)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于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因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维持心排血量,是各种心脏病最终发展的严重阶段[1-2]。CHF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再入院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的心理状态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对焦虑抑郁的情绪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以免加剧疾病进程[3-5]。本研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CHF患者进行干预,以观察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CHF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2.1±4.6)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6例,Ⅲ级52例,Ⅳ级22例。疾病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60例,冠心病28例,肺心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排除标准:原发性精神障碍、交流障碍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心理特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CHF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入院宣教及日常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医护人员热情诚恳地接待患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友谊,逐步打消各种顾虑,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并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做好护理工作,取得患者信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合理认知。认真耐心解释病情,并告知患者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一些消极情绪,同时告知患者消极情绪会加重心脏负荷,又会加重紧张焦虑,诱发心律失常等相关心血管疾病。病友的言传身教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倾听患者的苦恼和焦虑抑郁,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关心、尊重、鼓励、安慰患者,告诉患者一些CHF患者的成功病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为治疗的安全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护理人员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针对患者的认知程度、职业及文化背景,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1.3 方法

1.3.1 心理焦虑与抑郁测评 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进行评定,SDS和SAS均有20项,每项分为1~4级,最高分80分。具体为:(1)抑郁程度评定。SDS量表的总粗分是量表各条目得分之和,标准分为总粗分×1.25,当标准分大于或等于53时,则认定该患者有抑郁情绪,抑郁指数=患者总评分/80。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为中度抑郁;大于0.70者为重度抑郁。(2)焦虑程度评定。SAS量表总粗分是量表的各条目得分之和,标准分为总粗分×1.25,当标准分大于或等于50时,则认定该患者有焦虑的情绪,焦虑指数=患者总评分/80,0.50~0.59为轻度焦虑;0.60~0.69为中度焦虑;大于0.70者为重度焦虑[6]。

1.3.2 生活质量评定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其中GQOL-74评估包括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3.3 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分值为0~10分,非常满意护理工作记作10分,不满意护理工作记作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变化 两组患者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降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变化(,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变化(,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 P<0.05。

SAS SDS观察组 干预前组别61.72±7.64 58.36±5.83干预后 42.76±4.18ab 45.64±4.91ab对照组 干预前 61.89±7.72 58.72±5.96干预后 47.87±4.46a 50.08±4.69a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GQOL-74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角色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观察组 91.23±5.04a86.75±6.28a94.72±2.15a81.83±6.38a对照组 87.67±4.18 78 .69±5.68 86 .16±2.24 71 .62±5.3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 论

CHF患者由于病程长,治疗时间长,活动受到限制,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的情绪,影响疾病康复[7-8]。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干预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困难,舒缓患者情绪,减轻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增强患者自信心,使患者心理健康[9-10]。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心理护理主要目的在于:(1)解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3)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11-12]。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CHF疾病的认识,同时给予心理疏导,从而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帮助患者克服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以纠正患者的心理偏差,保持愉快情绪,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13]。

医护人员在关心患者心理变化的同时,也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主要包括:(1)安全的需求。医院对于CHF患者而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由于对周围环境的不熟悉,加之疾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CHF患者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CHF患者在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对于安全需求十分渴望。(2)自主和被尊重的需求。CHF患者希望能够得到医护人员与病友的重视和尊重,并希望能与他们进行正常的交流,以减轻心理压力。(3)亲情的需求。CHF患者由于进入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往往会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特别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此时非常需要得到别人,特别是子女及亲人家属的帮助和肯定[14-16]。

生活质量作为新的健康评价指标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评价心脑血管患者的健康状态。生活质量主要是对个体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状态进行评估,即健康质量来确定个体生活质量的高低。CHF患者采用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于评估临床治疗的效果,指导临床护理措施及评估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CHF自身疾病的影响,活动受到限制,自理能力下降,使患者产生躯体上的不适和精神上的不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对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CHF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总的社会支持及社会支持各维度呈正相关性,即患者所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生活质量就越高。原因在于社会支持能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改变患者行为,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7]。同时CHF患者的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当CHF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的消极情绪时,其生活质量往往也较差。这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些指导,医护人员在对CHF患者进行药物或其他方式的治疗外,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评估,分析患者焦虑、抑郁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18]。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心理护理干预后CHF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经常规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心理护理干预后CHF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优于经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CHF患者的GQOL-74各项评分均优于经常规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心理护理干预后CHF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提高程度优于经常规护理干预后的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CHF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经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CHF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CHF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Samartzis L,Dimopoulos S,Tziongourou M,et al.Effect o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 Card Fail,2013,19(2):125-134.

[2]Chang LC,Chen WC,Dai YT,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telehealth care on caregiver burden,mastery of stress,and family function among family caregivers of heart failure patients:aquasi-experimental study[J].Int J Nurs Stud,2012,49(10):1230-1242.

[3]唐珍珍.低T3综合征/心钠素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12,24(10):2036-2038.

[4]阿米那·阿吾提,阿不都热衣木·吾甫尔,帕丽达·阿布来提,等.焦虑情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6):559-560.

[5]曹明节,刘淑萍,梁燕仪.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3):257-259.

[6]谢小玲,李汇华.心理干预对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118-120.

[7]刘超,杜万红.慢性心力衰竭并抑郁障碍研究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8):605-607.

[8]钱海兰,王君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21):1998-2000.

[9]孟珠,高静静,范秀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质量指数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118-119.

[10]匡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5):67-69.

[11]刘思朦.抑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4):601-603.

[12]邓成英,胡素容,吴英,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2,24(7):1399-1401.

[13]范美琴.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5(5):926-927.

[14]吴虹,张海泳,沈玉枝.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2-73.

[15]林凯思.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298-1299.

[16]田凤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7):358-359.

[17]吕蓉,孙路路,安涛,等.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2):71-73.

[18]罗维,瞿广素.护理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8):1918-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