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立辉,彭晓梅,杨 宇,佟欣宇

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1.放疗科;2.麻醉科,辽宁抚顺 113123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发病率占肺癌总发病率的85%以上[1]。NSCLC细胞主要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支气管腺体或肺泡上皮,NSCLC的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气喘等,缺乏典型表现,因此往往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发现时多已进入到晚期阶段。晚期NSCLC无法经手术治愈,为了阻止疾病的持续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临床常采用放化疗。放疗虽然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细胞,阻止远处转移、扩散,但在放疗的同时也会引起放射性肺损伤及骨髓抑制,并且伴有明显不良反应,这将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还会威胁患者生命[2]。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是由苦参、白土苓、聚山梨酯、冰醋酸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制成,可除湿凉血、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还能够有效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及抑制肿瘤远处转移,对缓解因肿瘤放疗引起的发热及消化道反应有良好效果[3]。本研究探讨了复方苦参注射液预防NSCLC放疗患者放射性肺损伤、骨髓抑制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肺穿刺病理活检或者细胞学检查确诊为NSCLC;(2)TNM分期Ⅲ~Ⅳ期,已无手术治疗指征[4];(3)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无精神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疾病的患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TNM分期Ⅰ~Ⅱ期患者;(3)无法耐受化疗,中途退出的患者。将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3~75岁,平均(61.24±2.15)岁;TNM分期:Ⅲ期38例,Ⅳ期12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60.95±2.06)岁;TNM分期:Ⅲ期39例,Ⅳ期11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纯放疗,主要应用瑞士医科达直线加速器,放射时的能量为6 MV,以X线三维适形照射,放射的视野涵盖原发肿瘤灶、纵隔灶及转移淋巴结所在区域,每次放射剂量为200 cGy,每周5次,放射的总剂量为60~70 Gy,持续放疗6周。研究组则是在对照组的放疗基础上加用15 mL复方苦参注射液(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4021231),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1次/天,持续给药至放疗结束,疗程为6周。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疗效。在治疗前后借助胸部X线片与CT对瘤体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改良版(mRECIST)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目标病灶动脉期增强显影均消失;部分缓解(PR):目标病灶直径总和缩小≥30%;疾病稳定(SD):目标病灶缩小未达PR或增加未达PD;疾病进展(PD):目标病灶直径总和增加≥20%或者出现新的病灶。治疗总有效率=(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放疗期间放射性肺损伤、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放射性肺损伤的评价标准:早期放射性肺损伤是指在放疗期间出现咳嗽、发热、胸痛、气短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且经胸部CT检查见放射性肺炎及胸膜炎;晚期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CT检查显示肺纹理增粗及肺纤维化,病变类似放射状。骨髓抑制判定标准:白细胞计数在(3.0~3.9)×109/L为Ⅰ级,在(2.0~<3.0)×109/L为Ⅱ级,在(1.0~<2.0)×109/L为Ⅲ级,<1.0×109/L为Ⅳ级。(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治疗前后均采集两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加入抗凝试管中,经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体包括CD3+、CD4+、CD8+、CD4+/CD8+。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放疗6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两组放疗期间放射性肺损伤、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早期与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及骨髓抑制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放疗期间放射性肺损伤、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比较[n(%)]

2.3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提高,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CD8+水平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3 讨 论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肺癌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均占恶性肿瘤的首位,在肺癌中,超过85%的类型为NSCLC,并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出现该结果可能与男性是主要的吸烟人群有关,而吸烟是NSCLC的高危因素之一[5]。NSCLC患者确诊时常已处于晚期,此时患者已经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临床主要采用放化疗,其中放疗的疗效确切[6]。

虽然放疗的效果较好,但是长期临床实践表明,在放疗后患者容易出现放射性肺损伤及骨髓抑制情况。放疗引起NSCLC患者出现放射性肺损伤的主要原因为放疗可导致大量肺泡Ⅱ型细胞减少,而肺泡Ⅱ型细胞的作用是维持肺泡稳定性,其减少就容易发生肺损伤[7]。而骨髓抑制主要是由于骨髓细胞为增殖能力强的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高,进行放疗可杀伤骨髓细胞,引起骨髓抑制情况,具体表现为白细胞与血小板水平降低。放射性肺损伤与骨髓抑制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因此加强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抗肿瘤、镇痛、止血、抗应激等作用[8]。本研究中,放疗6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4.00%;研究组早期与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及骨髓抑制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有效减少放疗不良反应(放射性肺损伤、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率。分析原因如下: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让各周期肿瘤细胞的比例发生改变,使得肿瘤细胞的分化及生长受到抑制;其还能影响恶性肿瘤细胞核DNA分子构象,使肿瘤细胞DNA识别酶的功能丧失;复方苦参注射液可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抑制脂多糖对细胞的致死毒性;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稳定性,使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下降,减少细胞外基质同肿瘤细胞的接触,阻止肿瘤细胞向远处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复方苦参注射液还可促进G2期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增加肺泡Ⅱ型细胞的分泌,有助于维持肺泡稳定性,进而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9]。

本研究还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为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CD8+水平为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而对照组则与研究组相反,表明长期放疗可导致NSCLC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而通过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可达到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免疫功能的提高可能是复方苦参注射液防治放射性肺损伤与骨髓抑制的作用机制之一。外周血T淋巴细胞在人体主要发挥免疫调控作用,CD3+代表外周血成熟的T淋巴细胞;CD4+可促使免疫细胞分化与增殖,对异常突变细胞进行免疫调控;CD8+有负调控作用,对异常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CD4+/CD8+反映机体免疫功能,该指标若降低常提示免疫功能平衡被打破[10]。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进行放疗可进一步杀伤免疫细胞,且中医认为NSCLC的发病机制为痰凝气滞,瘀毒交结,阻滞于肺,久而久之形成肺部肿块,而复方苦参注射液中苦参和白土苓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和散结止痛的功效,此外,苦参碱可作用于肿瘤细胞核DNA,通过改变DNA 的分子序列而抑制肿瘤生长,提高T淋巴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抑制肿瘤进展。

综上所述,对采取放疗的NSCLC患者,放疗期间配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放射性肺损伤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