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琼,严辉兰,周 莉

抚州市中医医院/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药剂科,江西抚州 344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临床治疗该病主要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缓解灌注损伤及抗凝治疗等方法,虽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挽救患者生命,但部分患者仍难以获取理想治疗效果,需进一步寻求新的治疗思路及治疗药物[1]。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中医将其归为“中风”类别,认为气虚引发血瘀,瘀血聚于脑络则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应为其根本病机,治疗需以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为主要原则[2]。丹红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取红花、丹参药用成分而制成,可发挥祛瘀通络、行血止痛的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原则相近,或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3]。鉴于此,本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丹红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对血液流变学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57~86岁,平均(62.62±4.5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8 h,平均(4.27±0.46)h;梗死类型:基底节区梗死20例,脑干梗死14例,腔隙性脑梗死15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5例;年龄56~86岁,平均(63.58±4.7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8 h,平均(4.57±0.52)h;梗死类型:基底节区梗死18例,脑干梗死16例,腔隙性脑梗死15例。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神经病学(第3版)》[4]中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5]中气虚血瘀证,主证为半身麻木,口舌歪斜或不语;次症为口流涎心悸便溥,肢体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脉沉细、细绶或细弦;病情稳定,均处于恢复期;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既往存在脑血管畸形、颅内手术史、头部外伤史等;存在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存在严重颅内出血或脑部肿瘤;入组前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合并其他脑部病变;中途接受其他试验;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不愿参加研究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给予调整血压、营养神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静脉输注甘露醇(山西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033,规格:250 mL:50 g),0.25 g/kg,每次输注60 min,每天3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J20160685,规格:100 mg*30 s),100 mg/d;静脉输注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342,规格:5 mL∶10 mg),每次30 mg,每天2次。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规格:10 mL),取20 mL溶于250 mL 5%的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治疗14 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中医证候标准:参考文献[6]评估患者症状,每项评为无、轻、中、重,分别为0、2、4、6分。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5%及以上为痊愈;证候积分下降70%~<95%为显效;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70%为有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变,且证候积分下降<30%为无效。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血液流变学指标。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10 mL,以3 000 r/min为转速,10 cm为离心半径,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值及全血黏度低切值)。(3)微炎症状态。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皮疹、恶心、腹痛、腹泻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1,P=0.029)。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液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值、低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血液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值、低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降低更明显,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3两组微炎症状态比较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TNF-α、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微炎症状态比较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12%、1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9,P=0.484)。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脑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是因患者血液黏度较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下,正常血流速度受到影响,脑血管内形成血栓,引发脑组织缺氧和缺血性坏死,损伤正常神经组织[6]。现阶段,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式为溶栓治疗,可及早恢复患者脑组织缺血半暗带血流,以改善因缺血引发的机体伤残,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易对疾病的治疗形成限制,部分患者难以获取理想治疗获益。

随着中医药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传统医学认为,人至老年,阴气不足,气虚生化失职,日久则积瘀,瘀血阻滞于脑络从而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是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核心所在,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原则,疏经通络、活血祛瘀是该病的重要治疗思路[7]。丹红注射液是现代工艺提炼而成,其中丹参性微寒,可发挥活血祛瘀、通经散络作用,而红花性温,具有调经止痛、活血化瘀之功,二药一温一寒,升降相辅,联合应用可入心包经,起到祛瘀通络和行血止痛的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84%、75.5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液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值、低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疗效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原因在于:丹红注射液在经注射进入患者机体后,可迅速扩张脑部血管,下调血管血流阻力,改善脑部血流量,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可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并且,丹红注射液中的丹参含有大量丹参酮,有利于脑组织的修复重建,强化纤溶酶活性,发挥抗血栓作用,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可维持纤维蛋白酶激活剂与抑制剂间的平衡,降低血液黏度,从而改善患者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9-10]。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NF-α、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降低更明显,证实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微炎症状态。分析原因在于:丹红注射液可通过清除患者脑部在缺氧、缺血状态引发的自由基,缓解脑组织损伤,有效减少过氧化脂质,可有效抑制脑部炎症因子分泌,下调炎症因子水平,并且还可通过提升脑组织再灌注情况,促进脑部屏障功能修复,强化免疫系统,从而缓解患者微炎症状态[11-12]。最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丹红注射液安全性较好,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炎症状态,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