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璐璐 ,王志文 ,沙斌

(周口市淮阳区农业农村局,河南 周口 466700)

鹅以草为食,属于节粮型家禽,而且其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对饲养技术要求低,可在果园、林地和荒山上饲养,且鹅肉营养丰富,富含赖氨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符合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要求,其副产品鹅绒、鹅肥肝在市场上深受欢迎,因此养鹅是一项前景好、收益高、投资小的产业。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养鹅业的发展。养鹅成功的基础就是雏鹅。雏鹅由于自身对不良环境和疾病的抵抗力弱,患病率明显高于成年鹅,而且雏鹅发病后症状也比成年鹅严重,一旦扩散至全群,严重的甚至出现大量死亡,给养鹅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以雏鹅研究对象,介绍了雏鹅常见疾病的流行规律,希望以此提高养殖户的重视程度,并采取转变发展模式、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免疫接种以及对症治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消除疫病对雏鹅健康和养殖效益的负面影响,进而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鹅肉及其副产品。

1 流行特点

雏鹅一般指28日龄以内的鹅,与成年鹅相比,雏鹅对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弱,且极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患病,甚至引起大面积死亡。有研究表明,雏鹅易感疾病主要包括球虫病、绦虫病、小鹅瘟、鹅白痢和曲霉菌病等,流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雏鹅感染疫病普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特征。秋冬两季较易引发鹅感冒和霍乱病,梅雨季潮湿的环境下雏鹅患曲霉菌病的概率大幅增加[1];其二,极易引起多种疾病并发和混合感染。如,绦虫病发展到后期会继发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小鹅瘟和大肠杆菌病常常混合感染;其三,雏鹅发病迅速,传播范围广,危害大。我国养鹅业的蓬勃发展,使鹅在国内市场上流通频繁,再加上鹅饲养环境相对较差,使以鹅白痢、小鹅瘟为代表的诸多传染病在鹅场时常发生;其四,新发疫病增多。鹅采用粗放型饲养模式,很难对其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常常是旧的传染病还未消灭,新的传染病不断发生。近年来就出现了鹅副粘病毒病、水禽腺病毒病、新型病毒性肠炎、新型呼肠孤病毒病、新发水禽细小病毒、雏鹅痛风病等传染病,其中鹅副粘病毒病的致死率能够达到40%~50%左右,且对各日龄的鹅均易感;其五,防治效果不理想。受养殖户传统理念和技术所限、疫病和养殖环境较差的影响,雏鹅疾病始终不断出现,加上缺乏鹅专用的生物制品和治疗药物,导致当前防控新发疫病的有效方法较少,防治难度增加,极易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鹅死亡。

2 防治策略

2.1 预防措施

2.1.1 转变发展模式 我国是世界的养鹅大国,但养鹅业中的主体是千家万户的个体养殖户,他们的饲养规模小,饲养设施和饲养条件落后,多采用传统开放式饲养方式。因此,大力发展鹅业,应借鉴我国发展鸭的成功经验和模式,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扶持中等规模养殖基地和适度规模专业生产户,改变传统的个体养殖、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逐渐形成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的发展模式,这对完善并落实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构建区域生物安全非常重要。

2.1.2 重视饲养管理 鹅抗病力相对较强,因此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注意清洁卫生和消毒防疫工作,尤其是在鹅传染病的流行季节,要重点做好鹅群的隔离保护,可极大减少鹅疾病的发生风险。随着我国畜禽养殖饲料禁抗进程不断推进,很多的科研院所和企业也研究出一大批可靠、有效的抗生素替抗产品,如黄芪等中草药提取物、微生态制剂和酸制剂等,故可根据本场的实际条件在生产中适量添加这些产品,可以提高鹅的免疫力和各种生产指标。

另外,鹅饲喂青草,远不能满足其生长和发育需要,因此要根据雏鹅情况和需求为其提供营养均衡且新鲜的配合饲料。每日饲喂前需检查饲料情况,剔除变质或发霉饲料,以免给雏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为了防控霉菌对鹅的影响,可将制霉菌素按50万单位/kg掺入日粮,同时向饮水内加入适量硫酸铜(硫酸铜浓度以0.03%为最佳)。一般情况下,饲喂含制霉菌素日粮时长以7 d为佳,硫酸铜水只需饲喂5 d即可,能够最大程度避免鹅出现继发感染,治疗病鹅用量需加倍。

此外,严格控制鹅舍温度、湿度,保证饲养密度适宜,保持通风良好,确保鹅舍空气干燥且新鲜。切记不得让与其它畜禽混养,这样做极易导致雏鹅患绦虫病。

2.1.3 定期清理鹅舍 定期更换围栏、垫料并处理雏鹅所排出粪便,降低雏鹅患病概率。可先用水冲刷鹅舍内地面,再以过氧乙酸对鹅舍各角落进行喷洒消毒。养殖人员使用配备高硼酸钾、甲醛溶液对被污染的用具进行熏蒸,高硼酸钾的配比为20 g/m³、甲醛溶液的配比为40 mL/m³,熏蒸时长以20 min最佳。

2.1.4 科学处理病死鹅 养殖人员应通过焚烧、深埋等方式严格按照无害化要求对病死鹅进行处理,阻断疾病传播途径。与此同时,还应对病死鹅的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前期消毒频率应为每天1次,后期可逐步调整为每周1次,确保疾病得到有力控制[2]。

2.1.5 采取免疫接种 研究表明,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严格进行免疫接种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雏鹅患病率,如可在产蛋前30 d,向种鹅体内注射蛋子瘟苗还有小鹅瘟疫苗,能够减少雏鹅患病几率;鹅副粘病毒病相比于其它几种疫病较为可控,给雏鹅接种相关疫苗,基本可以防范该病的发生。养鹅户与当地兽医主管部门保持联系,委托他们定期检测鹅群抗体水平,并随时掌握当地疾病流行动态和重点关注某些重大疾病的高发期,以便及时确定免疫接种时间,加强对雏鹅免疫接种力度,提高机体抗病力。

2.2 治疗方法

鹅发病后,应第一时间将病鹅隔离,避免健康鹅受到影响。随后根据诊断结果和病鹅轻重情况,对症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并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精氨酸、维生素A和D,或电解多维饮水,保证营养需求。一般情况下,连续用药5 d,病鹅基本恢复健康。

3 结论

要想降低雏鹅患病率,使养鹅行业得到快速发展,鹅疫病防控要坚持养、防、检、治的防控思想。从种蛋入孵开始,要重点关注影响胚胎发育和孵化的因素,防止早期感染;从雏鹅出生开始,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定期监测鹅群抗体水平,及时进行补免或决定下一次免疫时间;同时定期清理粪便,打扫鹅舍,加强日常消毒工作;配套科学饲养,根据雏鹅生长需求饲喂全价的配合饲料,调整日粮中蛋白质、钙的水平,确保钙磷比例合理,增加青绿饲料的饲喂量,并在饲料中添加增强免疫力的替抗产品,以及提供干净饮水。对发病雏鹅要及时确诊、对症治疗,选择敏感药物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规范使用,以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药物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