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冰

前言

现阶段,国有企业在新经济发展形势下,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的挑战。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管理作为国企经营发展中的核心内容,是国有企业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国有企业本身需对于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正视企业所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问题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内控管理手段与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从而确保国有企业长期、稳定的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国企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分析

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重要性

首先,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能够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环节实施监督与控制,确保各工作环节、部门间的沟通顺畅。运用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明确岗位职责与责任,在工作规范、有序的前提下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内部控制管理方法的应用,能够对于自身的财务信息实施监督与管理,确保国企自身财务管理体系的有序运转,防止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

2.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重要性

首先,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及时发现日常管理中的不利因素,从而确保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其次,实现财务项目投资风险管控。国有企业要求专业人员对于项目投资风险予以管控,有效应对出现的各类投资风险。专业人员运用其专业技能可以精准识别风险,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在结合企业发展特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最大程度上规避财务风险出现。

二、国企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国有企业较其他所有制企业不同之处在于股权结构方面,国有企业大多存在一股独大问题,导致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无法发挥其应有效果。具体表现在董、监、高机构没有完全实现“三权分立”,部分国有企业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使得决策层、执行层权力无法实现制衡。

2.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没有构建较为完善的、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内控体系,从而无法为国有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由于内控体系有待健全,导致员工无法明确其岗位责任,工作意识缺失、不同岗位间制衡不到位。此种状态下,国有企业随着其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由于其整体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使得经营管理模式始终受计划经济影响较多,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无法与现代管理体系相融合,并不能发挥内部控制管理作用,无形中影响了国企的正常发展。

3.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由于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生产技术提升、内部管理等方面,对于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部分管理者未能预先认知企业发展中容易出现的财务风险,亦缺乏相应的防范方案,导致财务风险一旦来临显得束手无策。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中,很可能由于资金链断裂、应收款周转下降等问题出现,导致资金无法偿付到期债务,从而使得财务风险问题凸显。对此,国企管理层及其上级主管单位对于财务风险问题须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及预判,经营中除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前提下,需要对于财务风险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否则国有企业也会遭遇破产的可能。

4.财务人员整体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财务人员作为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实施者,决定着内控质量与财务风险防范强度。当前情况而言,现有财务人员对于所从事财务专业的知识技能较为精通,但是涉及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显得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缺乏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心存侥幸,从而无法为领导层提供有用的风险防范建议;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有限,无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并对财务风险开展实时防范,导致内部控制质量下降的同时,财务风险防范滞后性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国企的持续发展。

5.内部监督机制亟待完善

首先,内部监督部门独立性不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部门一般以内审部门为主,由于该部门独立性不强,使得内部监督工作很难落实到位。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业务部门工作配合度相对较差,导致内审工作开展举步维艰。其次,内部控制开展未能与绩效考核相挂钩,使得内部监督机制缺乏严肃性及纪律性,无法起到应有作用。

三、加强国企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策略

1.完善国企内部治理结构

首先,加速国企改革进程。国有企业“一股独大”问题影响其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国有企业可以引入混改、改组、改制、合并、重组的方式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另外,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方式来优化目前的内部治理方式,使得董、监、高机构得以有效制衡的前提下,使其内部控制环境得以优化。其次,构建反舞弊机制。国有企业须加强自身反舞弊机制构建,遵循多措并举、提前预防原则,有效防范各类舞弊行为出现。为此,国有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采取主动出击与鼓励举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独立的工作小组,在确保其保密性、独立性的前提下,对于违法、违纪问题予以坚决打击。

2.进一步优化国企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国有企业须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划分管理层工作岗位、明确相关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防止出现一人兼数岗情况出现,在确保职工清楚其岗位责任前提下将绩效考核工作做深、做细,从而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能动性、主动性,挖掘员工最大的工作潜力。其次,科学构建其内控管理体系。国有企业在提升内部控制管理重视程度基础上,设置独立性较强的内控部门,在法律、公司制度允许的前提下授予其一定权力,发挥内控部门的真实作用。同时,还需要科学规划自身的财务与经营状况,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3.注重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提升

首先,管理层须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管理层须从宏观角度出发,利用制度、机制的构建、人财物投入为财务风险防范提供支持。其次,业务部门须加强与财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内部控制管理中沟通、协调是风险防范的主要途径。业务部门在日常经营活动开展中须主动与财务部门保持沟通,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的同时,财务部门须给予相应反馈,实现业财融合的基础上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4.着力提升财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

首先,注重高素质财务人才引进。内部控制管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需要有高素质财务人才的参与方可获得预期效果。对此,国有企业须借助其良好的平台优势引进高素质财务人才,为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提供帮助。

其次,注重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方面,积极开展职业再教育工作,对于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实现常态化、经常化,要求其时刻紧绷财务风险防范思想不放松;另一方面,财务人员自身须注重专业知识、信息化技术能力培养。新时期下,企业发展中对于财务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若财务人员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将被信息化时代所淘汰。因而,财务人员须注重自身业务素质提升。

5.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一方面,国有企业须结合自身状况,构建由党委领导下,纪委、监事会、内部审计、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组成的“大监督”内部监督体系,在充实内部监督力量的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内部控制管理、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须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经济活动开展、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近况需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能够准确找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国有企业的重大财务收支情况、重大投融资情况给予持续性跟踪审计,以最大程度上规避因事后审计监督所带来的不力局面。

结论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压舱石”作用。然而,新时期下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许多国企在参与市场竞争中须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水平,以确保自身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营及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经研究发现部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不力与其自身内部控制管理落实不到位有关,因而国有企业须注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为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其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