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冰然

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仅仅靠初始资本和自有资金很难实现资本增值的最大效应和扩大再生产的利益最大化,需要在有效把控融资成本和收益成本的前提下,通过融资经营,甚至于举债经营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然而,由于受其自身特点和所处的外部环境影响,企业常常面临一些融资困境,成为困扰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企业融资的目的和意义

企业融资一般指企业筹集资金的行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除自有资金外,还在一定风险条件下通过负债或权益方式取得资金,以期扩大生产规模或增加流动资金、获取更大经济效益。

传统企业在其初创期多以自有资金或国有资金投入为主,企业用这部分初始资金购买设备及采购材料,达到启动生产的目的。实行公司制改革后的企业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注册成立的企业,是以先期资本金或筹集到的股本金作为注册资本来启动经营。但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企业的初始资金和后期生产经营产生的流动资金,很难再满足企业在技术改良、产品研发、拓展市场、扩大营销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即使企业经过一定时间能够积累足够资金,但往往时过境迁,不利于企业及时捕捉市场商机,于是就产生了融资需求。西方微观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企业最直接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寻求资本增值和扩大再生产的最大效应。从财务学角度,适当运用财务杠杆的正效应,企业适度融资也会给企业带来收益的上升。以举债经营为例,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是一项重要的融资战略,其优势主要表现为:可以使企业获得负债效应,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可以及时有效弥补企业生产经营和新产品开发等所需资金的不足;可以打破资金来源上的无偿供给和使用上的无偿占用,增强企业在资金使用上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此外,举债经营还可以减轻通货膨胀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由此看来,不论是初创阶段还是扩大再生产,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支持,这就构成了企业融资的目的基础;而一个企业的融资与偿还能力也是衡量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和经营发展质量的重要表现,只要融资后产生的收益率大于融资成本,并能够促进企业经营发展,这就是企业融资的意义所在。

二、企业的融资渠道及融资风险

企业的融资渠道,可分为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渠道两大类。

1.直接融资渠道。主要是债务性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应付账款、应付债券和应付票据等方式。随着我国银行系统的相对完备和诚信经营体系日趋完善,加之操作简单,债务性融资仍是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但债务融资一般需要企业支付较高的利息费用,如果负债比率过高会加大企业的财务负担,尤其是在经营效益不佳的情况下甚至导致破产风险。

2.间接融资渠道。主要是权益性融资,包括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引入战略投资者注入资金、内部股权融资(如职工入股)等。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等外部条件的日趋成熟和发展,企业混合性所有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加之权益性融资一般参与的是税后利润分配,风险相对较小,权益性融资也慢慢成为现代企业追求的融资方式。但由于上市发行、注资入股等都需要比较复杂的政策约束和企业战略经营规划控制,操作起来较为困难;而企业在通过融资解决了资金这个“血液”的同时,也为企业的经营“肌体”提出了较高质量的管理和发展要求,否则也存在被债务压垮的风险。

三、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企业陷入融资困境既有其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

1.融资需求与成本负担的矛盾形成“融资畏惧”。如处于初创期和转型期的企业,由于资产购置、存货储备、人员招用、技术改造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具有强烈的融资需求,但处于这个时期的企业往往还没形成足够的营业额度和经营业绩,承受不了相应的融资成本和利息费用。即使是正常发展阶段的企业,由于受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盈利能力也呈现下降趋势,虽然有产品研发、扩大生产等融资需求,但因担心承受不了融资成本而放弃融资经营计划。

2.融资来源与投资方向的矛盾形成“融资尴尬”。有些处于稳定期的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额度相对宽泛,比较容易筹集到资金,但由于受外界环境影响(如:政府经济政策调整或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导致融资到位后原有投资意向失败,形成资金闲置;有的企业(如一些上市公司)由于融资规划不到位,或出于企业的融资偏好,将筹集的资金投向自身并不熟悉且投资收益率并不高的项目,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或不能保证资金获利能力,投资报酬率远低于融资成本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还不得不支付大额融资费用或分配股利,形成融资后的尴尬局面。

3.迈不过金融部门政策门槛形成的“融资难”。我国企业按类型一般划分为大、中、小、微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来说,股票发行等权益性融资与债务性融资相比成本相对较低,但上市门槛较高;而中小微企业作为规模最大的市场主体,“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难题。主要原因:一是银行与中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透明、不对称,银行获取中小微企业信息成本较高,风险管控成本也就相对较大,因此对中小微企业设定的贷款条件也就更严,信用贷款相对困难;二是中小微企业资产规模一般相对较小,如信息软件或互联网科技类企业大多数是“轻资产”,很难满足银行资产抵押等贷款条件;三是目前各地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的公司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设定的担保贷款条件企业很难达到。

4.达不到最佳融资方式设定的条件形成“融资贵”。从公司金融理论来看,权益性融资相对于债务性融资成本要低,债务性融资中信用性融资成本要低于单纯的银行贷款成本。企业应综合分析和比较各种筹资方式成本的高低,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融资方式及融资组合。但权益性融资(如股票融资),首先需要企业满足严格的上市政策条件成功上市,大部分企业很难达到,就只能选择融资成本高的债务融资方式,付出的融资成本相对较大。而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为了控制风险,更是设定了一系列的硬性指标,使得一些急需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不得不提高利息向贷款平台或小额贷款公司举借,导致融资贵。

5.避不开融资市场乱象形成“融资乱”。从资本市场来看,公司上市发行股票的初衷和功能定位是为企业扩大生产、经济转轨或改革提供融资工具。但当前资本市场投机性较大,投资炒作导致上市公司迷失方向,不注重经营业绩,股票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使得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的目的变成“圈钱”手段。从贷款银行来看,对企业的贷款偏离了支持、扶持企业发展的功能,更象是资金寻租,谁能交得起“租金”就贷给谁,对效益好、还贷能力强的企业甚至上门动员贷款。而真正需要资金支持、当前效益不高的企业却往往难以融到资,即使能够融到资也要承担相对较高的利率。这种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的金融乱象,使企业融资陷入困境。

四、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路径

我国企业受传统经营思维影响,一度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为荣,但现代企业要增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并高质量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通过融资来弥补企业内部资金的不足。因此,不论是企业自身还是融资市场主体,都要正视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优化内部融资条件和外部融资渠道,合理破解企业融资困境。

1.强化企业自身精益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水平,提高融资信用度和融资条件,有效控制融资风险。

(1)建立完善的企业资金管控体系,合理控制资金流,及时回笼货款,减少到期债务无法及时偿还而被加息、罚息的风险。

(2)制定科学的企业信贷管理办法,合理规划贷款结构及计息比例,减少利息负担过重风险。

(3)编制符合实际的融资计划,合理确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把握举债经营的适度性,减少因盲目举债、债务过大而发生财务危机的风险。

(4)确定有效的融资投向规划,做好项目储备,合理安排融入资金的投资方向或用途,减少因举债经营决策方案可行性评估不到位而导致的融资决策风险。

2.优化企业外部金融市场的融资规则和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体系,切实提高为企业融资的服务水平。

(1)资本市场既要充分发挥融资功能,也要发挥引导企业投资和发展方向的作用,建立有效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让资金真正流向发展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和实体经济。

(2)银行体系要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合理的贷款余额和社会融资规模,通过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等支持经济增长和满足企业的贷款需求。

(3)金融机构要保持重点领域融资渠道稳定和畅通,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用好用活各项涉及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普惠康养等企业的金融支持工具,一视同仁满足不同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4)金融监管部门要优化和完善科学的金融政策体系,科学设定信贷风险防范指标,根据市场主体的发展状况确定合理的货币信贷利率水平,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引导和保持利率水平、信贷规模与潜在经济增速、企业发展资金需求相匹配,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持。

总之,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的关键阶段,要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业与企业相向而行、金融发展与企业壮大同向发力、效益增长与资金支持双轮驱动,引导和推动企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模式,让企业最终真正发展成为资产厚重、信用良好、财务自主的可持续经营发展的市场化企业主体,并能为金融业反哺资金源及提供增长极。

(作者单位: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高新区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