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志宏

(郑州市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

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近年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1],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患者治疗依从性差[2],严重影响了其血压控制及预后。为提高高血压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血压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中医科从2009年3月以来,有目标、有计划地对高血压患者采取强化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并观察了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行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3~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男64例,女 36例;年龄 38~60岁,平均(52±3)岁;其中,冠心病27例,脑梗死46例,高血压27例(无冠心病、脑梗死等并发症);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9例,中学53例,大学及以上28例;病程<5年32例,5~10年33例,10年以上3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病程、所患疾病比例基本相同。

1.2 方法

1.2.1 测量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问卷,共20题,每题1分,总分20分。患者依从性情况问卷,共 7题,每个问题采用5级评分制(1分:完全没有做到;2分:很少做到;3分:有时能做到;4分:经常做到;5分:完全做到),总分 7~35分。

1.2.2 问卷调查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前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出院前2~3 d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

1.2.3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不做强化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给予强化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①通过询问法和观察法了解患者依从性差的相关因素,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运动情况等,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干预,提高治疗依从性;②进行规范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文化水平、结合病情等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计划,并一对一交流指导3~4次,使患者充分了解高血压的病因、诱发因素、危害、影响血压的因素及预防;从而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③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一对一交流、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最终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高血压的发作特征、诱发因素、对机体的危害及治疗原则及其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了解并发症的预防、识别并发症的先兆及处理、疾病的预后等;了解健康饮食、日常生活、科学锻炼的方法及注意点。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第一次问卷调查,对照组49例,实验组51例,调查率为100%。第二次问卷调查,对照组49例,调查率为100%;实验组48例,调查率为94.1%。

2.1.1 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相关知识情况比较(分)(±s)

表1 两组高血压相关知识情况比较(分)(±s)

与第一次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调查次数 对照组 实验组第一次第二次8.29±2.37 11.33±3.89*8.30±2.39 15.72±4.01▲

2.1.2 患者依从性情况问卷 见表2。

3 讨论

治疗依从性(Compliance)是指患者的行为(服药、按时就医、饮食及改变其他生活方式)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3]。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人,与1991年比较,患病率上升31%[4]。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一种慢性心身疾病,需要很好地遵循医嘱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遵医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生命质量。通过健康教育,激励人们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减少某些因素的危害性[5]。本研究表明: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照组、实验组第二次问卷调查得分明显高于第一次问卷调查得分,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强化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能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依从性情况问卷,对照组第二次问卷调查与第一次问卷调查得分,正确用药和自我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正确控制饮食、有效运动等五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二次问卷调查与第一次问卷调查得分,正确控制饮食、正确用药、戒烟限酒,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食盐控制、有效运动、劳逸结合和自我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强化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非常必要,说明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患者依从性情况有很大差异,提示进行健康教育时重点应放在如何找到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强化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例如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帮助患者安排全天用药时间,尽量把用药与日常生活事件联系起来,便于患者记忆,减少遗漏;如何针对有效运动、食盐控制、劳逸结合和自我检测方面给予更有效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使其懂得高血压病的防治方法,并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从而提高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6]。家庭是患者疾病康复的主要场所,家属是患者主要的照顾者,也是其生活方式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因此很有必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充分认识到:健康行为的采纳和危险行为的戒除可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增强慢性病治疗效果,促进康复[7]。

表2 两组依从性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依从性情况比较(±s)

调查项目 对照组第一次 第二次 t值 P值实验组第一次 第二次 t值 P值正确控制饮食正确用药有效运动食盐控制戒烟限酒劳逸结合自我检测3.13±0.66 3.28±0.48 3.62±0.53 3.22±0.49 3.52±0.68 3.49±0.52 3.44±0.49 3.23±0.5 3.49±0.47 3.71±0.52 3.36±0.48 3.67±0.67 3.69±0.72 3.70±0.70 7.00 2.19 0.85 1.43 1.09 1.57 2.13>0.05<0.05>0.05>0.05>0.05>0.05<0.05 3.12±0.65 3.32±0.66 3.61±0.49 3.21±0.51 3.49±0.61 3.48±0.58 3.48±0.46 4.11±0.51 4.10±0.55 3.87±0.70 3.46±0.66 3.86±0.73 3.75±0.67 3.73±0.69 8.39 6.35 2.13 2.10 2.72 2.14 2.11<0.01<0.01<0.05<0.05<0.01<0.05<0.05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全文)[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高血压联盟(中国),2005:224.

[2]马山珊,郑红薇,王蓓.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3-365.

[3]肖惠敏,姜小英.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69.

[4]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2.

[5]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学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12-223.

[6]江滨,王文志,吴东升,等.心脑血管病社区干预效果及人群依从性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3):114-118.

[7]陈玉华,张日,沈益明,等.行为干预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健康相关行为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