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成彪,李 萍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中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800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其特征为身体瘙痒,搔之出现红斑隆起,形如豆瓣,堆累成片,发无定处,忽隐忽现,退后不留痕迹。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配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中,男32例,女 28例;平均 34.5岁(13.0~65.0岁);平均病程 10个月(6周~32个月)。对照组中,男 27例,女 33例;平均 34.5岁(12.0~65.0岁);平均病程 8个月(6周~30个月)。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要表现:①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②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③部分患者可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等症,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④皮肤划痕试验阳性;⑤皮疹经过3个月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者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排除标准:治疗之前有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中医辨证分为3型[1]:①风热犯表:风团鲜红,灼热剧痒;伴有发烧、恶寒、咽喉肿痛,遇热则皮疹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②风寒束表:皮疹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质淡,舌苔白,脉浮紧。③血虚风燥: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

1.3 方法

1.3.1 治疗组 ①采用消风散加减:苦参、川芎、赤芍、苍术,各15 g,蝉蜕、胡麻仁、紫草、白僵蚕、荆芥、白蒺藜、防风,各12 g。风寒束表型加紫苏、桂枝,各12 g;风热犯表型加金银花、薄荷、菊花,各12 g;血虚风燥型加当归、熟地黄,各15 g;每日1剂,水煎服。②抽取患者自身静脉血3~5 ml与苯海拉明20 mg混合后,交替注射于一侧足三里、合谷、血海、曲池4个穴位,当穴位有酸、胀、麻的针感后,将药物缓慢推入,拔针后按压 3~5 min,每穴位注入 1~2 ml,隔日 1 次。③西药:服盐酸西替利嗪每次10 mg,每日1次;依巴斯汀每次10 mg,每日1次。以上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3个月判断疗效。

1.3.2 对照组 服盐酸西替利嗪每次10 mg,每日1次,依巴斯汀每次10 mg,每日1次,疗程与治疗组一样。治疗后3个月判断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疗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者。好转: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者。未愈: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者,或消退不足30%。治愈﹢好转=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两组患者于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断,其结果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安全性评估

整个治疗期间,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出现了轻微嗜睡、周身乏力、头晕等症状,患者均可以耐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压、心电图、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情况。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反复发作的皮肤风团,伴有红斑、瘙痒,病程超过3个月的水肿性变态反应性疾病[2]。它具有病因复杂难寻、瘙痒无度、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经年难愈的特点,是皮肤科疑难病之一。慢性荨麻疹也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0.1%~3.0%,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严重者常伴黏膜血管性水肿,常规抗组胺治疗效果差[3]。患者常常会因为风团所致的瘙痒不适引起坐卧不安,严重者会出现失眠,从而影响其工作和生活,而且容易导致心理障碍[4]。因此,治疗和预防慢性荨麻疹复发已成为皮肤科临床研究的重点。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以抗组胺药为主,虽近期疗效尚可,但停药后复发率高,且长期用药可致耐药性增加。

中医认为,本病总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可因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或因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而致风邪搏结于肌肤而发病,风邪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故治疗此病采用消风散为基本方,祛风止痒、清热除湿,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不同进行加减。

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实际上就是抽自己的静脉血注射到特定穴位,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疗法。它刺激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达到调理人体内环境,降低机体的敏感性和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分析得出,中西医结合配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还可大大降低其复发率。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65.

[2]吴颖,魏淑相.慢性荨麻疹中医治疗现状[J].甘肃中医,2007,20,(1):60-62.

[3]马桢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机理[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24(4):235.

[4]史同新,王国英,汤占利,等.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0,36(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