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光宇,王 健

江苏省徐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006

低碳经济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作为社会领域不可或缺的医疗卫生事业,人、财、物相对集中,能耗大。有资料表明一家拥有500~800张床位的医院用电总容量超过5000 kW,每年消耗能源(水、电、油、气)费用600万~1000万元,占医院总收入的3%~5%,具有典型的高能耗特征。紧跟低碳潮流,增强低碳意识,发展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医疗卫生事业是卫生事业追求社会效益的重要目标之一。

1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亿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重大民生问题。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资源初具规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但由于卫生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为维持自身运转及谋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不断提升自身档次、扩大规模,医院建设迅猛发展,造成能源消耗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区域卫生规划不合理,城乡、地区间呈现严重的资源分配不平衡,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间接导致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1]。以上问题均不符合医疗消费的低碳化发展要求。

2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有低碳意识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始于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随着实践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目前普遍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守护居民健康,倡导低碳发展”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重视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低碳化和高效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应在制度建设、组织实施过程以及监督评价等方面倡导节约,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低碳化发展。

3 医疗卫生事业如何实现低碳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应构建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管理和运行机制,保障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从而逐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低碳化发展。

3.1 医院间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减少重复检查

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各医疗机构应强化质量管理,保证各种检查、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统一性,实现医疗机构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在不影响疾病诊疗、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同级医院、下级医院对上级医院规范完整的检查、检验报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检验项目,原则上应予以认同,实现“医院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2],从而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3.2 医疗资源、设备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建立医疗设备共享中心是提高医疗设备综合效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下,成立独立于医院之外的大型医用设备检治中心可共享资源,且利益分配相对简单,有效减少了医院对大型设备的诱导需求,降低医疗运行成本。患者在同一个机构检查,可以保证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避免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费用。政府主导的独立大型医疗设备检治中心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可避免卫生资源浪费,减少财务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

3.3 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远程医学[4]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同,卫生资源配置有失均衡。一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匮乏,患者无法获得及时、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远程医学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建立起跨越时空的“电子医院”,初步实现不同区域之间大范围内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患者看病难问题,降低医疗“门槛”,缩小医疗差别。远程医学还可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服务费用,提高现有先进医疗设备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国家、患者的医疗负担。

3.4 推行电子病历,实现纸张低碳化

电子病历是针对传统纸质病历的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具有录入速度快、内涵质量高、明显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对于规范医疗护理文书书写、减少重要内容遗漏以及稳步提高病历内涵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5]。电子病历是医疗和就医现代化、信息化的一个积极举措,符合低碳要求,必将成为现代医院病案管理最有效的模式之一。电子病历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高倍压缩信息,节省存储空间,大大减少了收集、整理、保存与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耗费的工作时间,可随时随地查询病案记录、检索、分类统计等,为临床诊疗、教学及科研提供方便。电子病历能帮助医务人员快速了解患者以前接受治疗及检查的准确资料,缩短诊疗时间,同时可通过网络向国内外专家咨询疑难病例的诊断意见等提供资料,缩短了时空距离,实现了异地医疗资源共享,方便医院间及国际间的交流,提高了病案使用效率。电子病历占用空间小、信息容量大、查询方便、快捷、保存时间长、操作简便,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6]。

3.5 实现双向转诊,推进理性就医

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医院,而基层医疗资源缺乏,由于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具有明显趋高性,使大量本来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的患者流向大医院,造成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工作不饱和,而大医院又负担过重的情况,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无谓消耗。在当前医药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双向转诊制度,逐步推行社区首诊制,建立服务规范、运转有效的社区首诊及双向转诊制,增强大医院的延伸医疗服务。建立起以综合性大医院为核心,从三级医院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若干个实行管理一体化的“医疗服务集群”,承担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可增加在社区就诊的患者数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2],实现理性就医的低碳化要求。

3.6 加强建筑节能管理

医疗机构建筑作为公共建筑,其结构特殊、功能复杂,能耗约高出一般公共建筑2倍,建筑节能空间巨大。近年来我国许多医院盲目追求高标准、大规模而忽略了节能技术的应用,造成医院的能源消耗日益增大。笔者认为医院节能应总体布局,从建筑、给、排水、动力、电气等几点着眼,贯穿设计到日常运营的全过程。同时将节能纳入医院考核范围,加强能耗管理,精确测算,不断强调细节的改进,通过精细化管理建设节约型医疗卫生机构。

3.7 重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低碳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卫生资源消耗也迅速增长,医疗卫生费用增长率超过了GDP增长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不断规范、优化门诊就医流程,建立和完善门诊预约制度,提高服务意识,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改善病床周转率,使患者从挂号到出院的就医全过程耗时短、能耗低、效果佳。将“低碳意识”贯穿始终,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不断增强低碳意识,紧跟低碳潮流,构建适应低碳经济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医疗资源共享,保障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是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构建低碳卫生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7]。

[1]赵萍萍.提倡医疗资源共享促进医院发展[J].卫生经济研究,2002,19(6):40-41.

[2]常艳秋,王俊华,李素敏.邯郸市医疗资源共享的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14-16.

[3]李宁秀,高博,任晓晖,等.按资源共享原则建立大型医用设备检治中心的可行性研究[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3(22):8-12.

[4]姚志洪.医疗资源共享的理想境界[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6,19(11):34-37.

[5]徐红.发展中的电子病历[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2):99.

[6]韩艳,战恺,刘美花.电子病历及其管理[J].中国档案,2003,53(6):16-17.

[7]王健,韩光宇.团结协作,构筑医疗合作平台资源共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