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琦 孙玉鸿 董 航 黄 朔

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2.佳木斯大学检验医学院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中、瑞教学医院教师对文化休克现象认识的对比研究

金 琦1孙玉鸿2董 航1黄 朔3▲

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2.佳木斯大学检验医学院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通过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瑞典皇家医学院附属移植中心教师们对自己教学经历的反思,了解其对各自所教学生出现文化休克现象的认识,分析影响因素并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瑞典教师对文化休克现象的了解比中国教师深入,比较善于处理类似问题,这与瑞典教师的英文交流能力、留学经历等有关。在带教外国医学留学生的过程中,瑞典教师教学观念与中国教师有所不同,尽管中、瑞教师都认为自身的学识与经历对学生接受知识有影响,但中国教师认为,不很好处理学生的文化休克现象带来的相关问题将影响外国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瑞典教师认为,文化休克现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不大。外国学生在性格、举止、习惯等方面对中国教师的影响都显着大于瑞典教师。

中国、瑞典教学医院;教师;文化休克;影响因素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佳木斯大学有幸于2005年成为黑龙江省首批招收医学留学生的大学之一。由于采用全英语授课,因此,作为教学医院的医生和教师,面对外国留学生的文化休克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有许多困惑亟待解决。要了解青年教师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就需要探讨文化休克等影响教师教学观念的各种因素。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就文化休克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研究[1],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引起中外教师教学效果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但总的来说,主要是与文化、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不同有关,这些必然带来青年教师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从青年教师对于外国学生文化休克现象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入手,通过访谈和问卷方式探讨中、瑞教学医院教师如何看待医学留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以此为中、外教学医院教师的教学和自身水平的提高提供思路,为改进医学院校教师素质提供理论参考。

1 中、瑞医学留学生文化休克的表现

2007年笔者作为访问学者来到瑞典皇家医学院进行研修,历时两年。2009年秋第一批医学留学生进入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生产实习。本调查中,我院共有15名教师表示愿意参加,瑞典皇家医学院有5名教师表示支持。这些教师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职称以及教学年限;教龄为5~25年不等。两国地处亚、欧两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医学留学生的文化休克现象,但表现不一。

文化休克的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在1958年首次提出[2],指人们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出现或产生的一种迷忙、困惑、不知所措,甚至厌倦、恐惧的感觉。我校招收的医学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尽管地域上与我国相邻,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我省处于全国最北边,与印巴等国直线距离远,气候、风俗、人员、历史、文化等有很大不同,印巴等国学生初来我省,心理上产生很多冲击。而笔者在瑞典研修期间,也与许多来自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德国的研修人员一样遇到诸多不适应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表1 中、瑞医学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对比

由表1可见,中瑞两国医学留学生的文化休克现象不尽相同。

2 中、瑞医学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异同的根源

只要有地域、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文化休克现象就将普遍存在。Lyons[3]认为,文化休克主要是由于不同语言系统中的“上层结构”之间的差异。“上层结构”是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结构。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出现该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由于医学留学生有不同的国籍、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等,面对的教师也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文化休克现象的表现也千差万别,探讨一个合理而简约的处理方式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是必要的。

就进入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的医学留学生而言,年龄为20岁左右,从地处热带或亚热带的家乡来到高纬度的黑龙江省,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将产生强烈的震撼,这种不适应或者是一段时间内的不适应,也属于文化休克范畴。通过调查发现,印巴等地学生在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遇到的最早也是最大的问题是语言障碍,比如两国的医院内科室名称差异很大: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房标注为Digestive Disease,在印巴等医院,则为Gastrointestinal。同时,个别教师对于医学名词掌握的不确切也使留学生们的学习增加了难度,比如个别医生不知道“scalpel”(手术刀)的说法,而是说成“knife”。因此,学生常感到很疑惑。

由于来我院学习的留学生不能跟患者直接交流(患者大多不懂英文),因此,其在病例讨论中不是很活跃。但我院留学生也有其独特的方面:容易接受当地文化,比如有的学生来到当地不久,就已经是当地穆斯林饭店的“VIP”。同时,其与当地人交往较多,通过做家教或者认识中国学生、中国老师等方式在新环境里有许多新朋友。相比较看,在瑞典的医学留学生,很多人即使在瑞典学习多年,依然保持自己的饮食喜好。但是,留学生参与病例讨论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非常强,这与瑞典患者的英文沟通能力较强有关。但在瑞典同样有很多患者并不能数熟练应用英文,因此,笔者认为,较好的参与讨论情况还与瑞典医院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观念有关,这也是许多学者留学成功的原因之一[4]。

教学观念受多种因素影响,Kindsvatter等[6]研究指出,教师的教学观念主要有:自身曾经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最佳效果的经验;教师自身既定的教学风格;教师个人情况;基于教育的原则;已有的来源于其他教学方法或途径的原则。相对而言,瑞典教师热衷于“传承”,即愿意与学生探讨,常常将学生的问题看成一个新的学习机会,倾向于跨学科讲解或者坦承自己的局限。而中国教师看重的是 “完成”,即是否很好地将本专业的书本知识全部交代清楚,是否有遗漏,对于疾病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或者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愿多谈。以上的一些现象也普遍存在于近代中国留学生中[5]。

3 中、瑞教师解决文化休克现象的思索

每一种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传统即思想范畴和相应的行为准则,即使同一学科,不同学者、教师之间对教学或知识传授的理解和问题的处理也有差别[6],比如对于肝脏疾病,中国教师常常以“慢性乙型肝炎”作为病例讲解,但该病在瑞典发病率很低,因此,瑞典教师的例子是“丙型肝炎”。

瑞典皇家医学院附属移植中心是欧洲最大的移植部门,学生不仅来自欧洲的各个国家,还有亚洲和美洲等地。因此,英文能力也不尽完全标准或完美,口音各异,但是,在工作、学习、师生交流中影响较少。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英文程度较差的学生的态度。笔者刚到瑞典时,短期内也感到困难重重,尤其是在病例讨论时,甚至感到不知所云,但带教老师以及先期到来的研修人员会很快照顾到我的不足,有意放慢语速,并尽可能避免使用生僻词句,必要时候,写出来让我慢慢消化。但在我院,师生间很少有这样的交流,其实,我院大部分教师的英文水平不如所教授的印巴学生高,但是,由于工作、生活乃至个人面子问题,很少有教师能够有耐心与学生进行该方面的交流。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瑞典医学院的同行学习。同时,笔者认为,适当选送中青年教师出国研修,也是解决医学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的途径之一。这也是跨文化交流的体现[7]。

4 结语

文化休克现象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中瑞医学院校留学生的文化休克现象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研究发现,要解决好医学留学生文化休克带来的诸多问题,所需要的是教师观念上的认同以及学校教学环境、教学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当然,本研究取样仅以瑞典皇家医学院和中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两所教学医院教师为研究对象,结果推论可能会受到地域、人员等方面的限制,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结论是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还有待于后续研究扩大样本量,调查更多大学附属医院的教师,以利于该研究的深入和实践。

[1]Sobre-Denton M,Hart D.Mind the Gap: Application-based Analysis of Cultural Adjustment Model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8,32:157-159.

[2]Oberg K.Cultural shock: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s.Practical Anthropology[J].Practical Anthropologist,1960,(7):77-182.

[3]Lyons J.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Linguistic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8.

[4]薛惠娟.文化适应与国际教育中学业成功之研究——中国学生留英经历考察[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50-53.

[5]沈巧,施叶丽.不同时代的中国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成因分析——以英美中国留学生为例[J].科教导刊,2011,(20):6-7,100.

[6]Kindsvatter R,Willen W,Ishler M.Dynamics of Effective Teaching[M].NewYork:Longman,1998.

[7]王茜,田昆仑,吴建新,等.浅谈留学生文化休克及在管理和教学中的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10,5(9)5:707-709.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ideas of Chinese and Swedish teachers about culture shock in the teaching hospitals

JIN Qi1SUN Yuhong2DONG Hang1HUANG Shuo3▲
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Heilongjiang Province,Jiamusi 154002,China;2.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Basic Clinical Examination,Clinical Examination Medical School of Jiamusi University,Heilongjiang Province,Jiamusi 154002,China;3.Department of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Heilongjiang Province,Jiamusi154002,China

By the introspective research on teaching experience between the lecturers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the center of transplantation of Karolinska institute of Sweden,authors figure out the ideas of these teachers on the culture shock that happened on their students,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The data show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shock in Swedish lecturers is better than Chinese lecturers,who are good at dealing with similar issues,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wedish teachers have more abilities of English communication and more study abroad history.During the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the ideas on teaching of Swedish lecturers are different from Chinese lecturers.Although both sides believe that th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teachers have affect on the receiving ideas of students,Chinese teachers demonstrate that if the teacher can not solve the following issues of the culture shock of students,which will have bad influence o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While the Swedish teachers find out that the culture shock has minor influence o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The influences of character,behavior and custom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n Chinese teachers are more than Swedish teachers.

China and Sweden teaching hospital;Teacher;Culture shock;Influence factor

G648.9

C

1673-7210(2012)07(a)-0139-02

2012-02-22 本文编辑:程 铭)

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项目编号:W2011-093);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036)。

金琦(1974.2-),女,医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内科学中的双语教学应用。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