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摊经济作为当前新常态下经济复苏的一针强心剂,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地摊经济形势喜人,势如破竹,飞跃发展,但同时暴露出质量参差不齐、环境卫生条件差、城市管理不规范等各种问题。本文以山东东营市为例。有针对性地分析新常态经济时期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当地推行的政策举措和经验做法,讨论规范发展地摊经济的重要抓手,重点剖析地摊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及难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地摊经济;城市管理;新常态

DOI:10.12433/zgkjtz.20240604

一、地摊经济发展现状

(一)地摊集聚区分散,夜间经营为主

地摊占用空间小,经营灵活,主要集聚于人流量较大的地方。经营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中、晚饭时间,其中17:00—23:00持续时间较长。目前东营市全市共有地摊摊点5600 余个,从业人员14000余人,主要集中在东营区、垦利区、经济开发区,分别1100个、1000个、960个,分布于5个区域:一是现有重要商圈附近,如振华商圈夜市、万达商圈万恋街、商业大厦,依托现有商圈客流优势发展地摊经济。二是步行街周边,特点相对固定、较为封闭,对城市交通、市民生活没有明显影响。三是以居民生活广场为载体自发形成的地摊经济,主要面向在附近生活、夜间外出散步、游玩的居民。四是综合性餐饮区域周边,以东营区胜利 923夜市排档、垦利区兴隆街为代表,突出油城文化、怀旧情结,成为夜经济网红打卡地。五是在居民生活区、大型商超附近的便民摊点。

(二)地摊商品种类丰富,利润薄弱

地摊商品种类繁多,价格优势显着,其以“短、平、快”的特点长期活跃在经济市场。调研发现,东营市地摊商品主要有早中晚餐、蔬菜水果、零食小吃、服装配饰、厨卫用品、小饰品等,其中,“吃”文化占领了主导地位,烧烤小吃、蔬果和生活用品占比最大,约占总数的85%。此外,电子产品类占12%。地摊商品购买者以低收入阶层为主,因此更乐意选择此购买途径。调研发现,每个地摊日营业额集中为200~500元,利润率20%~40%,日均收入约180元。

(三)地摊经营者门槛较低,收入不稳定

地摊经营门槛低,投入少,回报快,风险小,对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能匮乏的下岗工人、进城务工人员以及经济基础薄弱的创业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一是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来自外地或本市农村,文化程度偏低,以高中及以下为主。二是城区无固定职业的自由从业人群,因资金紧缺、技能限制需要灵活就业。三是大学生和有创业打算的新型地摊经营者。此类群体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约占30%左右,主要是为了学习创业本领,积累社会经验,赢得创业第一桶金。调研发现,东营市简单的小摊位可解决1人就业占比53%,解决2人就业占比42%,解决3人就业占5%。

(四)地摊经济便利,群众接纳度高

调研发现,大部分居民有过地摊消费经历,对地摊消费持支持包容态度。其中,经常在地摊消费的居民占比63%,偶尔消费占比27%,没有消费占比10%。对于发展地摊经济,83%的居民表示非常支持,9%表示比较支持,5%表示保持中立,仅3%表示不支持。

二、东营市地摊经济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一)建立工作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建章立制,坚持高位推进,制定出台《东营市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为组成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拟定发展全市地摊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解决地摊经济重大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规划引领

强化规划引领,完善项目设计,有序放开地摊经济,确保稳步发展,防止“野蛮生长”,重点打造了以东营万达商圈、王府井商圈、蓝色港湾商圈、吾悦商圈等商业综合体为辐射点的现代都市夜游购物示范街区,营造宜商宜游的地摊消费体验环境。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在保障交通安全、不影响市容市貌、不污染周边环境、不噪声扰民的前提下,有序开放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共规划便民摊点223处,设置便民服务岗亭356个。以东营区新区、东营商贸园为试点,针对餐饮商铺、马路市场、流动商贩、自发市场分门别类制定不同的标准,规定时段,规定路段,依法开展日常监管、常态监管,引导地摊经济规范经营。

(三)完善硬件设施

一是着力做好部分路段灯光亮化、道路硬化、植被绿化。更新替换地摊集聚区部分老旧路灯,将非营利性路灯、公益广告灯接入城市路灯网,打造特色美观的街区夜景。二是对建筑物外立面、门头牌匾进行规范。以商圈核心街道为突破进行市容市貌秩序维护,对有碍观瞻的标识牌、广告牌、建筑物等进行清理拆除;清理“空中蜘蛛网”,整治弱电线路,实施跨街飞线下地改造,废旧线清理剪除,乱弃线捆扎梳理,打造整洁明亮的市容环境。三是加大道路保洁、垃圾清运力度。在地摊集聚区附近增设公用垃圾桶172个,增加重点路段的专职环卫工人96名,采用“巡回清扫+定时定点清运”模式,加大清运次数,及时清运地摊垃圾。

(四)优化管理服务

本着人性化原则,将服务贯穿于执法全过程,处理好“情、理、法”的关系,对经营者做好教育引导,对出现的矛盾以充满人情味的方式进行化解,对轻微违法行为给予容错改正机会,避免“一刀切”执法。例如,在规范有序的前提下,允许有条件的店铺外摆商品,允许餐饮店铺餐桌外摆,给予商家最大限度的经营空间。建立摊主清洁卫生责任制,完善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机制,用制度约束行为。加强安全监管,以派出所为单位,每晚出动警力60余人次,在全市18个夜市经济繁华区开展巡逻,确保不出安全问题。

三、地摊经济常态化发展的困境

(一)食品卫生问题

一是地摊经营作业设备、作业平台、原食材、包装素材卫生不符合标准要求。作业车辆大多为改装的电动三轮车或电动四轮车,油污严重不具备上路经营条件;作业平台脏乱差,作业工具不卫生,清洗不及时,荤素烹饪工具没有有效区分,且直接暴露在室外,易污染。二是食材不达标。一些不法商贩在食材上大做文章,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劣质成品油、地沟油、过期临期劣质食材、“三无”调味料成了“美味佳肴”原材料。三是地摊经营者健康状况监管空白。不少摊位经营者不具备食品经营许可资格,或者食品经营许可证过期后继续经营,使得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四是加工流程不规范。食品来源不清、加工环境恶劣,使用不消毒餐具,制作流程、制作手法等难以达到餐饮卫生生产标准。

(二)安全隐患问题

一是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小吃摊位经营者多用随车携带的煤气罐、高温煤炉,安全标准难以达标,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惨重。二是影响交通安全。地摊经营流动性较强,非法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经营,严重影响行人及车辆通行。一旦遇到执法部门监管,地摊经营者往往会采取闯红灯、超速、逆行等危险方式快速离开现场,躲避检查,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三是非法改装车辆上路存在安全隐患。地摊经营者的电动三轮、四轮车一般都改装作业平台及设备,这些改装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三)环境污染问题

一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地摊经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瓜果皮壳、餐饮垃圾、塑料制品、加工废弃物等。废弃垃圾清理不及时,易腐烂,滋生细菌,产生异味。二是油烟污染。大排档、露天烧烤是油烟污染的主要来源,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肆意排放,现场烟气熏染。地摊经营者为节约成本再加上室外安装设备难度较大,一般不会安装油烟净化设备,造成大气污染。三是噪声污染。夜市和早市是地摊经营者摆摊的高峰时段,有些地摊经营区域临近居民居住小区,摆摊人员密集程度高,流动性较大,夜间或凌晨摆摊产生的噪声会影响居民休息。

(四)售后维权难以实现

一是地摊经营流动性强,没有固定地点,一旦产品出了问题往往找不到卖方,维权更是无从谈起。二是地摊经营不规范,交易时不提供发票和收据,无据可查,无证可依,产品出了小问题尚能退换,一旦出了质量大问题,很多不诚信经营者一口否认,难以退换。三是维权途径少,一旦出现矛盾纠纷,市场监管、工商管理、城管部门、消费者协会无权监管,只能走诉讼途径,维权成本较高,大部分消费者只能忍气吞声。

(五)与周边经营者冲突问题

一是地摊经营者之间恶意竞争。地摊经营地点多为临时性、随意性,没有固定场所,早来早占位是地摊经营的特点,这样导致相邻摊贩为争夺摆卖地盘经常发生纠纷,甚至大打出手,发生伤亡事件。地摊经营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又会进一步加大城市的治理难度。二是与周边沿街商铺矛盾激化。与地摊经营者相比,沿街商铺要交付房租、水电暖、人工工资、税收等,需要办理各类经营证件,接受工商、市场监管、消防等主管部门的管理,无形中增加了经营成本,大大地削弱了沿街商铺的竞争力,造成两者矛盾日益激化,投诉举报时有发生,无形中消耗大量城市管理力量,一些地区还可能发生暴力事件,产生治安管理漏洞。

四、地摊经济持续性发展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布局

出台《东营市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地摊经济进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业态,统筹考虑与周边的景观互动、项目互补、产业关联,平衡地摊经济与传统商业发展,提高经营档次,融入网红元素,形成特色街区。地摊布置原则上应远离学校、机关、医院、敬老院、小区出入口等场所,避开城市主干道,避免影响交通出行,避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重点在全市重点商圈,如东营区万达商圈、银座商圈、垦利区信誉楼商圈、河口区兴和街商圈等商业综合体周边合理化、规范化布置摊点,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消费群体,将地摊经济打造成为有形象、有标准、有品位的新业态,让地摊经济成为夜间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审慎包容监管,激发发展活力

按照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抓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的十条措施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地摊管理办法,在登记、设施、区域、标识、时段、卫生等方面建立统一管理标准,做到不扰民、不影响交通秩序。在符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市政环卫等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降低摊点门槛,助力支持地摊经济规范发展。适当扩大现有市场摊区经营范围,增加经营摊位,吸收流动经营者进入特定区域规范经营。允许沿街商户利用街面开展形象展示推广活动,支持有条件的特色小店适度开展外摆经营。推广城市管理“721工作法”,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服务, 由末端执法变为源头治理,确保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

(三)完善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环境

充分考虑地摊经济特点,健全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清运、临时休憩场所设置等配套设施。根据卫生保洁要求,按功能要素划分区域,根据营业时间和人流量合理配足保洁人员,选取适当位置配置垃圾桶等收集容器,统筹安排收运车辆、收运线路和收运时间,确保桶撤地净、摊走地洁。梳理辖区内停车场情况,优化街面停车位管理、夜间临时停车等具体措施,增加停车泊位,满足停车需求。优化夜间公共交通路线设置,加密夜间运行班次,延长夜间运营时间,在地摊经济聚集区周边设立共享单车停放点,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强化现场交通引导,关键路段增配交警力量,疏通拥堵,排除事故,确保交通顺畅,为地摊经济保驾护航。

(四)加强规范管理,维护良好秩序

以县区大型商圈为主体,成立执法、公安、卫健、环保、交通、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管理服务队伍,完善食品安全、交通秩序、社会治安、消防通道等配套管理措施,按照职责做好环境卫生、垃圾清运、食品安全、市容秩序、道路通行、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等管理服务工作。严格落实备案制,规范地摊经营地点、范围、时段。对于临时设置的摊位摊区,通过公告栏等方式,严格限制具体经营点位、时间、范围,引导经营者自觉遵守外摆时间、摆放范围及油烟、生活垃圾处理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实现有序入市、规范经营。严禁搭建临街违章建筑,维护并保证道路畅通。推广便民服务亭,科学布点,加强管理,促进地摊经营活动规范化。大力宣传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有关要求,倡导市民不要乱扔垃圾,引导地摊经营者做好周边的环境卫生清理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环境秩序。

五、结论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地摊经济发展,定点规划相关区域, 设置摊位摊点, 以柔性管理和刚性约束两翼齐飞的方式支持地摊经济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群众生活。东营市当前正处于从资源型城市向生态旅游城市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地摊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对于城市的发展提升、聚集人气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推进地摊经济的过程中要注重城市自身定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本地区特色的地摊经济。

参考文献:

[1]黄辉明,陈明.地摊管理法治化之进路[J].政府与经济,2020(09):40-47.

[2]王婧瑶.地摊经济与城市的兼容发展——以哈尔滨城区为例[J].中国市场,2023(15):40-43.

[3]潘振铎.城市地摊经济发展研究[J].营销界,2020(08):26-27.

[4]吴丽蓉.论地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商业2.0,2023

(19):78-79.

作者简介:滕霖(1986年),男,山东省烟台人,本科,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及经济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