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在产生之初是以群居的方式来生活,社会发展至今,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虽然人数在不断增加但人生活的圈子却越来越小。我们的社会由一个个独立的人构成,人是社会整体中的个体,个体影响整体,而整体又作用于个体。当人们越来越孤独的时候,整个社会便显得冷漠,而社会群体性的冷漠又必然让人更加孤独。本文试着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个方面对《英与白》的主题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英和白;主题;张以庆

本片在一开头以字幕的形式说人以前是群居的,但是说到现在时,导演用了省略号,而省略的内容就是本片所传达的一个主题。我们通过字幕的转折语气以及观看完整部片子后不难得出答案,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再是群居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也越来越深,人与自然之间本来和谐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受到威胁。

一、人与人

人与人包含两种意思,一个是人与自我,另一个是人与他人。在这部片子中,虽然主体是在讲述英与白,也就是动物和人的关系,但是其中有不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展现,而且在这种关系中我们也能一窥片子的主题。

首先,白作为片子的主角之一,她与自我的关系决定她存在和生活的方式。通过片子我们可以看出,她在社会上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她和英生活在狭小的自我世界中,英成为她生活的重心。“白说这个世界上谁也不理解她”在白的内心深处她觉得别人不能理解自己,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自己内心所想。这种判断将她与他人以及整个社会隔绝开来,最终造成了她成为一个孤独的个体。

其次,由于工作需要,白接触的人并不少,但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白内心做出了别人不理解自己的判断,所以她在面对他人的时候总是沉默的,不愿意交流的。所以片中呈现出来的话语都是白与英以及他人与英的交流,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对话。虽然大家一起照顾英,一起训练英,一起给英洗澡 ……但是大家却都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将内心收起来,虽然身体在一起,但是心的距离却很远。

最后,家庭的因素也是造成白孤独和选择独立的一个重要原因。白家里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她的母亲和其他家人都在她父亲去世后移居美国。家人都不在身边必然会让白在心理上更加的孤独,在生活上更加的独立,而这种孤独和独立也造成了她在面对其他人时的那种态度。片中的人们虽然有交集,但是没交流,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距离越来越大。当一个个孤独的个体相遇之后,必然造成一个冷漠的群体。

二、人与社会

白与社会的接触很少,她近乎独立地存在于这个社会。在导演拍摄这部片子半年多时间里,白只外出过一次,其他时间都是待在自己的家里,她观察外面世界的方式就是透过家中的窗户,片中多次出现她站在窗口向外观望的镜头,她不断地观望着这个社会,却又不主动的融入这个社会,窗里窗外只是一墙之隔,但是却有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这部片子中电视机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它既可以通过新闻来呈现影片推进的时间并以此来结构整部片子,又是白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重要工具。通过电视机,白足不出户便能了解世界上各个地方的重大事件。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电视机提供便利的同时,却也无形中促使白变得更加孤独,更加与这个社会脱节。

同时,片中的电视机播放最多的就是新闻,而在新闻的选择上,导演也以负面的,让人心生恐惧的新闻为主,克林顿的丑闻、北约轰炸南联盟、离婚问题、台湾地震等等,这些让本来就自我孤立与封闭的白,更加坚定地选择了与社会保持距离的生活方式。

三、人与自然

这部片子以英和白为主体,这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缩影。虽然片子介绍动物园中发生伤害事件最多的就是熊猫,而且熊猫被关在笼子里,接受人的训练和观赏,这看起来并不是和谐的相处,但是对于英和白的关系,和谐的部分要远远大于不和谐。

白和英经过长期的相处,她们两个的关系已经超出了饲养员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白说带英就像带孩子,谁带的孩子随谁,但不容回避的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互相的。” 白和英互相依靠,两者达到了很高程度的和谐,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虽然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路仍然还很漫长,但是通过英与白的例子,让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人与自然一定能和谐相处。

在这部片子中,导演反复利用铁栅栏作为前景进行拍摄,刻意强化隔离感,英和白都被禁锢在一个相对安全而又狭小的空间之内,自我选择放弃了一些自由,这些选择一步步让片中的主角走向孤立,紧紧把自己包裹在自我的世界中,生活在其中的人越来越孤独,而一个个孤独的个体相遇后,也就必然导致了群体的冷漠,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距离越来越远。

参考文献:

[1]张以庆.记录与现实──兼谈纪录片《英和白》[J].电视研究,2001(09):54-55.

[2]胡立德.论纪录片的主观性[J].中国电视,2013(09):56-60.

作者简介:郭栋梁,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