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兵

摘要:定远县池河镇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和推进文化改革,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艺术、文化市场等各项事业,多举措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全力打造一流文化强镇,努力丰富全镇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关键词:文化发展繁荣;一流文化强镇

定远县池河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和推进文化改革,紧紧围绕定远县文化旅和游局“12345”工作思路和“六大行动”工作目标,制定出台《池河镇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努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力推动全镇文化发展繁荣,打造出一流文化强镇。

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池河镇位于定远县东26公里311省道上,全镇国有土地190.7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3个社区,268个村民组,5.8万人。池河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古迹丰富,人文荟萃,民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定远县东部经济和文化中心。境内有玉皇阁、玉皇大道、池阳关锁、马营巷、池河渡口、太平桥、周南桥、施茶庵、赤沙泉、晓山寺、岱山庙、教场李、岱山水库观光园等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

二、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池河镇综合文化站建于2011年,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总投资280万元,2012年被安徽省文化厅授予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一级站。现有在编人员6人。目前,全镇已发展民间艺术团体30余个,从业人员近300余人,平均每年演出200余场,有晨晚练点18个,参练人数达2000余人,民间文化活跃,各种民间文艺在这里繁衍发展,如:男子、女子舞龙、舞狮、旱船、旱车、跑馿、河蚌、兰花灯、钱杆子舞、大鼓、腰鼓、坠子、泗州戏、乐器等历史悠久,独具特色。近年来,池河镇不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为推动区域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和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近年来,池河镇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十九大精神,践行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二为”和“双百”方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寓教于文、寓教于艺、寓教于乐,培养群众崇高思想,美好心灵,纯洁情操,高尚人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全镇人民的道德、文化素质,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连续四年参加滁州市乡镇综合文化站“民生杯”文艺调演及花灯表演大赛,连续五年参加定远县春节联欢晚会,连续七年蝉联定远县广场舞(操)大赛一等奖;连续八年成功承办“定远池河梅白鱼美食文化旅游节”等。参加过中央电视台七套举办的“美丽乡村快乐行——走进定远”“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中央电视台十套拍摄的池河舞龙“二龙戏珠”纪录片、“首届中国滁州灯光音乐节”、由安徽省宣传部主办的“文化扶贫 携手小康”--走进定远大型文艺演出、“滁州市第八届美丽乡村农民篮球大赛开幕式”表演、凤阳大明中都举办的首届“钟鸣盛世 祈福凤阳”活动、“安徽省首届及第二届舞龙舞狮大赛”并分获三等奖和一等奖、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拍摄组拍摄的池河舞龙“二龙戏珠”纪录片,且多次参加滁州市及周边市县民间花灯比赛及展演和非遗进校园义演活动等。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群众文化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崭新局面。

四、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各项建设

近年来,池河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大力推进六大重点深得民心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全镇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13个、农家书屋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农村固定电影放映1个、广播电视村村通258个、农民体育健身场所(二场一台)13处等。并在旅游中注入更多文化因素,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开拓文化旅游新源头,打造特色,开发精品,树立品牌;成立文化扶贫车间一个、成立了“池河方片糕合作社”“池河小磨麻油合作社”、建农家乐6处、“敲画”销售点一处、“原木画”销售点一处、“高刘枣”研发基地、“二龙戏珠”研习基地等,以此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旅游和文化的互补;推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发展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支柱性产业,助推定远县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挖掘、弘扬池河在各个历史阶段上形成的宝贵精神文化资源,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主流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指引人,为池河镇文化发展繁荣,实现一流文化乡镇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五、提高文化队伍的稳定性

群众文化发展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农民生活富裕,知识更新对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文化队伍的稳定性,池河镇率先每村配备专职“三合一”(农家书屋管理员、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人员一名,每人每月享受300--800元不等的经济补贴,落实了基层文化干部的相应待遇,解决了多年来基层文化干部关注的待遇问题,极大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文化队伍的稳定,使广大文化工作者切身感受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来到了。

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认证和宣传工作

坚持挖掘传统、培育特色、创新发展的思路。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二龙戏珠》申报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项目、将传统技艺《池河方片糕》申报为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项目、将传统技艺《池河小磨麻油》《池河兰花灯》《池河坠子》申报为定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项目、启动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岱山庙传说”“肖山寺”“玉皇阁”遗址和“走池河太平桥”申报工作、池河太平桥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池河镇申报为定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池河金湾广场申报为安徽省滁州市金湾体育生态公园等,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从而使池河镇文体队伍向专业化、正归化发展迈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七、提升文化站整体形象,注重运行和管理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当地文化标杆,良好的站容站貌是铸造文化站社会形象的基础工程,为此,池河镇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确保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同时,努力购置优化站容站貌的硬件设施。制作高标准展板9个,使文化站的各项活动都能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提升了综合文化站的整体形象。文化站实行全天实行免费开放。为群众免费提供技术信息,丰富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同时给人民营造一个温馨的活动环境,热情接待每一名前来参加活动的群众,接待群众时和颜悦色,耐心细致,让群众满意、舒心,并确保各项活动的安全。

八、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为进一步净化池河镇文化市场,加大对辖区文化市场的清理和整顿工作,池河镇综合文化站和池河镇派出所通过加强领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文化市场的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

按照开放、搞活、扶植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成立组织,配合上级主管、执法部门对所属辖区7个网吧,6个照相馆,5个书店,1个KTV等,每月进行二次巡查,集中时间、力量,有重点、有目的进行集中整顿,重点严厉非法出版物活动,以确保文化市场和出版物市场的繁荣稳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确保社会治安稳定,使其守法经营,坚持繁荣与整治相结合,使池河镇文化市场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健康有序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池河镇多举措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使之成为一流文化乡镇,起到了文化领头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池河镇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艺术、文化市场等各项事业,努力丰富全镇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