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强亮

摘要:国有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是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内容。从实际出发在试点基础上组建了总馆理事会,实行理事会决策、馆长负责的管理运行机制。理事会的组建增强了博物馆的活力,提高了博物馆管理能力和服务效能,更好地实现了公益目标,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好评和赞誉。

关键词:博物馆理事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公益性事业单位

南京市博物总馆担负着文物保管与修复、藏品展览与交流、文化宣传与普及等公益性职能。2015年以来,在南京市文广新局的领导下,总馆根据上级有关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意见要求,启动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组建了南京市博物总馆理事会。总馆理事会组建以来,博物馆建设迈上“法人治理化、服务优质化、网络数字化、评估社会化”的发展轨道,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得到提升。

一、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个开放的博物馆是不断跟人们生活结合的博物馆,发展深入是无止境的。南京市博物总馆理事会组建后所显示出的活力和取得的成效受到社会公众一致好评。

(一)主要目标初步得到落实。建设法人治理结构,从法律层面上破解了封闭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博物馆发展上的自主权,依照《南京市博物总馆章程》规定,理事会由主办单位和政府部门、服务对象和社会人士以及总馆三方面代表组成。以此保障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为博物馆的发展广开言路,避免了发展规划上的“单打独斗”,更好地实现公益目标。在管理层面,落实馆长负责制,组建管理层班子,成员包括馆长、党组织负责人、副馆长。班子成员按干部管理权限报批,理事会聘用。在决策权和管理权方面,明确了理事会对单位重大决策的范围和馆长在执行理事会决策,负责全馆业务管理运行中的管理权,赋予其在人、财、物日常管理方面相对较大的自主权。

(二)理事会按照章程实施管理,制定发展规划、决策重大事项、审计资金使用,并承担监督职能,保证了决策的程序化、科学化、民主化,更好地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意见和想法,优化了决策,提升了服务质量。同时理事会成员运用个人专业知识和影响面,促进了学术研究和交流,助推馆内学术水平的提升和馆内事业的科学发展,为博物馆之治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三)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完善。首先,在总馆推行聘用制,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在中层干部的任免程序上实行竞聘上岗,经民主测评后,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馆长聘任。其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总馆根据博物馆理事会制度要求抓紧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形成较为完整的博物馆治理制度体系。总馆先后制定了《人事管理制度》《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聘用制度》《绩效考评与收入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规定。

(四)扩大社会参与管理的面,克服以往“单一”的管理模式。按照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要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总馆的决策和监督事宜。在23名理事中社会服务对象类理事代表占65%,他们中有“双一流”大学的知名教授、有成就的文化企业家、专家学者、资深记者。他们的加入,使总馆在学术水平、内部管理运行、社会教育、民主决策、社会监督等方面的效能得到显着提升。

(五)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有了良好开端。总馆理事会在组建过程中,主管局对总馆的发展规划和服务规范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总馆年度工作计划与具体事项由管理层提出,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执行,主管局不再做具体管理工作。总馆理事会决策权和管理层的管理执行权得到有效落实。这种管理方式的转变,体现了简政放权、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基本原则。

(六)强化了服务社会功能。总馆理事会组建以来,全馆上下各司其职丰富了社会公共服务的方式、公益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以2018年为例,全年参观人数430余万人次,日最高参观人数2.7余万人次。展陈给参观者留下了难忘印象,感受到历史的震撼。全年举办展览80个,其中“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在宁波和上海展出,总参观人数达到70多万,该展览获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展优胜奖;与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合作举办“江淮之子——周恩来与南京 淮安图片史料展”两地参观人数达24万人次,取得很大反响。在社会教育活动方面不断推陈出新,针对不同展览、不同展区和不同观众群体进行了分类品牌开发。2018年举办社教活动673场次,以青少年为受众的“探秘六朝”“我的展览我做主”“500娃娃学非遗”等教育活动,深受青少年喜爱和欢迎,参与热情非常高。“探秘六朝”被评为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案例,后两项活动入选江苏省青少年教育示范项目。通过这些活动既传承了历史文化,又培育了青少年对祖国对南京深深的爱。去年总馆微信推送1100余篇,总阅读量200余万人次,官方微博发布1900余条,总阅读量1539万人次。全年开发设计文创产品230种,“文博创意服务中心”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获“优胜企业”奖。

总馆理事会组建以来,展览策展水平提高,展览主题丰富、知识性趣味性增强、接待服务质量好,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好评和赞誉。尤为可喜的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17年总馆成功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这是对总馆的最大褒奖和鼓励。

(七)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在改革过程中,总馆始终重视党组织建设,理顺党组织与理事会的关系。党组织负责人为理事会当然理事,参与理事会民主决策。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重视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及时解决在改革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为新的管理体制下博物馆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二、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难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产生许多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滞后,虽然总馆已经成立了理事会并开始工作,但为什幺要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在思想认识上还很不统一。因此,馆内外都要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增强改革的自觉性,主动作为,健全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博物馆治理水平,推进国有博物馆的发展。

(二)配套政策滞后。国有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是一项新工程。从总馆实施过程来看,它涉及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以及内部管理运行制度等配套改革,但目前与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相配套的事业编制、岗位设置、人员聘用、收入分配、财政支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相关制度还不能适应博物馆发展的需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理事会作用的发挥。

(三)理事会理事是兼职的,不拿报酬。对理事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应当赞赏。作为组织是否应该建立理事履职尽职的激励机制,鼓励和肯定他们的辛勤工作。

(四)“三个作用”的协调发挥需要一个过程。总馆理事会组建后,从内外部环境分析,如何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理事会决定性作用、馆自治作用。这三个作用衔接协调博物馆就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实现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目的。

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各行各业也有一个提升管理水平的问题。在这大背景下,总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中反映出的问题也会在不断完善制度中得到解决,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首先进一步完善总馆内部管理运行制度。通过制度完善要明确理事会与管理层的权、责、利;管理层与职工代表会的关系;明确理事会与党组织的关系;明确违规追责的依据和程序等。

其次是加强思想教育和专业培训。要自觉地适应新的治理体制机制的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消除以往形成的思维定式阻力,与时俱进,学习和掌握公共管理的原则、理念和方式方法,使之深入人心,树立大局意识、参与意识,在理事会体制下愉快工作。

再次是既要重视做好顶层设计,又要制定可操作的具体政策。要建立和完善职工绩效考核办法,激励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合理设置岗位,通过人岗合理匹配挖掘职工潜能,实现公共服务最大化目标。

最后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达到改革的目的,从总馆自身层面讲要勇于担当,履行职责,凝聚各方力量,促进文博事业蓬勃发展。从政府层面讲,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简政放权、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基本原则将得到进一步落实,博物馆自主权将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