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女大学生群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从自我认知的视角来看,校园艺术活动对于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很好的正面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女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校园艺术活动对女大学生正确自我认知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校园艺术活动;女大学生;自我认知

女大学生是高级知识分子, 是女性群体未来发展的希望,是未来妇女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因此,在高校开展相关校园活动,特别是艺术活动对女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其树立客观、正确的自我认知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我认知概述

自我认知是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是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 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认识、评价、期望的综合认知, 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三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形成客观的正确的自我评价。

事实上,由于女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对于自我的评价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自我评价的建立还不完善,很少能客观正确的对自身做出真实的评价。因此,提升女大学生正确客观的自我认知能力显得尤为突出。

二、影响女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

女大学生自我认知受到历史因素与现实环境双重影响,并与父母、家庭教育模式、原生家庭环境等家庭因素息息相关。父母的经济收入、职业、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思想特征、性格特点等直接影响子女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受此影响,女大学生在自我定位以及在追求人生事业成功的道路上会遇到与自我冲突的现实问题情况,如果本人缺乏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不能及时化解心理矛盾,可能会导致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严重弱化, 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消极厌世心态,会成为女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的“拦路虎”。

(二)自身因素

女大学生在定位自身角色、追求自我实现之路上必须切实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克服不足, 成就更好的自己。相当一部分的女大学生存在着自身角色定位不准、女性意识缺失、独立意识淡薄、受传统观念影响等问题。普遍而言, 女大学生对自我认知不全面、不正确、无法在自信与自卑之间取得平衡。相对男大学生而言, 女大学生群体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学校教育因素

高校是女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高校教育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很长一段时间,高校教育忽视了女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特点与实际需求, 女大学生出现缺乏主体意识, 自我实现欲望不足等现象,直接表现在心理问题特别是情感困惑,以及就业困难、职业生活规划不清晰中。现在,性别教育、女性教育等已经出现在高校教育体系, 但普及性和实效性仍然不高, 且高校教育模式注重知识技能的输入,在就业指导、心理素质、思想教育等方面难以专门对于女大学生群体应有的启发与指导, 使得女大学生群体在自我性别角色、职业定位、人生规划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惑。

三、校园艺术活动对女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

校园活动作为高校第一课堂有益的补充,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校园艺术活动能够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提升参与者的自我认知能力,达到其主要影响如下:

(一)陶冶女大学生群体的情操,形成健康心态。立足校园艺术活动培养女大学生们美好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艺术活动的效果是其他教育活动所难以企及的,对绝大多数女大学生而言,精神方面的需求显得非常突出,甚至会反超女大学生的物质需求。通过校园艺术实践活动,比如“舞蹈健心团体活动”,通过参与者的表情、动作来平衡统一身、心、智,强调身、心、智并重;语言与肢体动作兼用。艺术活动以启发女性内在潜能为主,调动女性外在动力,内外整合并用,从根本上改善身、心、智,加深女大学生自身的正确了解和认识。

(二)帮助女大学生群体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女大学生群体参与校园艺术活动后,精神需求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尤其是随着校园艺术活动的持续推进,个人的焦虑和压抑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成员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度都有较大提高,人际交往得到改善。认同度的提高将对女大学生给予强大的精神支持,有助于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在女大学生自我认知中发挥的积极正面的作用。

(三)改善和优化女大学生自我认知结构。当代女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常常建立在比较片面的主观评价上,存在偏高偏低的认知误区。校园艺术活动能在活动中通过具身认知使女大学生群体勇敢正视自身优劣势,增强自我认同感,以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为基础,对自我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积极正面探索。使她们以全面长远的眼光评价自身特质,提高其自我认知水平,为后续女性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起到推进和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勾晓晴,臧爽.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研究现状[J].科教文汇(中),2017(4):146-147.

[2]雷享勇,郭靖娴,丁伟.大学生自我认知对职业发展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9,2(6):64-65.

[3]马前广.大学生自我认知状况调查及其教育引导对策[J].校园心理,2011,9(1):8-11.

作者简介:祝芹源,成都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