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梓君

摘要:现阶段社会教育和服务已经成为博物馆的主要职能,博物馆作为一个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在向社会大众展示各类文化藏品的过程中也应当为他们提供社会教育的功能。然而,要想让博物馆提高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就需要对博物馆的受众群体进行分析,使博物馆的教育和服务能够满足各类群体的不同需求。本文主要对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的途径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深化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分众化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势,能够为社会提供很好的教育和服务。其教育载体由两种形态组成,即物质与非物质,其教育的对象面向社会公众,包含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学科。在提供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教育。但是,博物馆又是一个服务大众的机构,要想能够真正获得大众的喜爱和支持就需要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能够基于大众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来发挥出博物馆的最大优势。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项目策划的实践与探索

(一)日趋成熟的专题讲座

博物馆在进行社会教育的过程中,通常会利用专题讲座、论坛的方式开展项目。这些方式也都与博物馆本身的特点以及工作性质相符合,开展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博物馆中的藏品。这一社会教育方式是博物馆至今为止所有的形式中数量最多、起步最早,最为成熟的项目之一。专题讲座的开展可以结合博物馆的文化特点、办馆理念、藏品特色等。例如,每年顺德区博物馆都会在区内近25所校园内举办校园讲座和展览活动,主要以“那些年影响顺德人的经典故事”“顺德民俗之观音信俗”“南国红豆话春秋——顺德粤剧普及讲座”等为主题。将当地的本土文化与博物馆主题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更加了解顺德的历史,激起他们对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的关注[1]。

(二)开展中小学教育项目

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任务可以同中小学教育联系起来,将博物馆作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教育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互动性、知识性的项目。由于中小学生处于对社会认知的发展阶段,博物馆应当将这一阶段的学生作为主要对象,对他们进行教育,能够帮助他们从小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对此,顺德博物馆也开展了一系列中小学教育项目,主要包括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开展的传统节日手工艺制作大赛;组织顺博工坊活动,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参与进来,促进亲子间感情的提高;鼓励青少年走进顺德古村落,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和建筑风貌,体会村民淳朴的人文品质。

(三)开展家庭教育项目

博物馆应当适当地组织一些家庭教育项目,让家长带领孩子参与到博物馆的活动中,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开展家庭教育项目的过程中,应当以家庭作为主要单位,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主要包括自主创作、作品鉴赏、知识导入等环节。将博物馆中的各类知识融合到其中,引导孩子们积极探索自然科学博物馆中的内容,增强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孩子的不断成长。例如,顺德博物馆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也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项目。如“顺博工坊”互动体验活动,主要内容是以馆内的展示内容、顺德当地历史文化、传统节庆等,开设包括展览互动、非遗技艺传授等活动。家长和孩子在手工互动的过程中促进亲子关系,能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博物馆热情的服务。此外,博物馆不断与各个社会机构进行合作创新,来为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四)开展社区教育项目

在现阶段博物馆教育不断拓展的过程中,社区教育项目也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增长点。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更应当面向社会,开展社区教育项目能够更好地对社会中的群众进行教育。对此,博物馆应当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学校、社区等进行合作,建立合作沟通的关系,能够为社区的居民提供服务。例如,顺德博物馆推出的“顺博工坊”活动自推出以来就受到广大社会群众的热烈欢迎,也成为博物馆的品牌活动之一。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引导社区群众走入博物馆参观,以此来展现博物馆特殊的社会教育功能。活动的开展主要以本土文化和展览内容为主,结合馆内的资源、文化、历史,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特色性的活动来起到社会教育的目的[2]。顺德博物馆经常会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如“我们的节日”系列工坊体验活动,各展览延伸教育活动等,以多样化的形式来丰富群众的学习和参观体验。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的分众化的建议和设想

(一)教育项目主体分层

在对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的分众化过程中需要对年龄层次进行简单的划分。这种划分方式也是最为直观的方式,在分层的过程中可以分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层次。将未满18岁的公民分为未成年人类,在对这类群体进行社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完善与中小学之间的联系,利用博物馆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将其作为第二课堂[3]。在博物馆陈列展示物品的过程中应当标示清楚哪些是适合未成年人认知欣赏的文物并做好相应的文字说明。在选择陈列文物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体现文物的美学价值和教育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未成年人的审美能力。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博物馆更加需要从他们的兴趣方面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应当结合他们所学的各类课程,从而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最大优势。而成年人是指18周岁以上的公民,对这类群体进行教育应当对这一年龄层次进行细分,包括大学生、中青年、老年人三个阶段。当前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在博物馆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老年人的资源,吸纳老年专业人才,让他们能够参与到博物馆教育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二)定制专享服务和个性化菜单

进入博物馆参观的群众,他们每个人的背景、参观的目的和动机都不相同,可以初步将他们分为享受型和公益型两种类型。针对普通的观众,博物馆应当为他们提供一些免费的服务项目,从而促进公益性教育项目的不断发展。而针对一些高端的观众,应当在服务的过程中适当地设置一些收费项目,利用会员制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专享服务。这样一来,博物馆可以通过个性化和专项性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以此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人气。此外,社会上还可以形成对博物馆的捐赠机制和基金会制度,以此来推动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教育项目客体分类

针对博物馆社会教育项目课题的分类可以分成四个类型,即知识解说型、互动参与型、虚拟远程型、项目设计型。其中,知识解说型是最为基础的类型,也是当前教育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最为成熟和使用较为广泛的项目。在当前的知识解说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强化针对性的讲解,根据不同的受众来为他们介绍一些符合他们需求的展品和知识内容等,还可以利用二维码、移动导览等设备来进行解说。互动参与型也是当前较为受欢迎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主要强调的是参观者动手参与和亲身体验,参观者能够通过某种形式与不存在的历史人物进行交流,从而能够获取到相关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虚拟远程型主要是利用公共文化共享的理念,博物馆应当加强对于虚拟教育项目的开发和利用,借助数字化技术将图书馆中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以低成本、范围广、互动性强的特点不断推动博物馆社会教育项目的开展[4]。最后是项目设计型,主要是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设计一些符合各年龄层次受众需求的项目,以此来增强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促进博物馆文化的高效传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博物馆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弘扬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将会在博物馆呈现出来。对此,我们应当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的分众化,以此来推动博物馆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嘉欣.介休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评估及提升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9.

[2]吴怡晨.浅谈中小型博物馆如何开展社教活动——基于常熟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的一些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4):118-119.

[3]冯博平.创新社教服务工作 强化博物馆社教功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3):145.

[4]洪景淑,陈若君.关于如何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研究——以厦门地区为例[J].南方论刊,2017(02):58-59.